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
文化团体

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派驻新西兰的文化交流直属机构。2015年10月19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注册为非营利性法人社团组织,当年12月11日对外揭牌,成为中国文化部设于全球的第24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以“优质、普及、友好、合作”为工作宗旨,旨在加强中新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绣汉字 刻鱼皮 惠灵顿帕拉帕拉穆滨海学校喜迎中国新年

发布时间:2018-02-19 15:25:42
分享到:

2月14日,应惠灵顿卡皮蒂华会社、帕拉帕拉穆滨海学校邀请,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黑龙江省文化厅、山东省文化厅联合派出的“欢乐春节”非遗展演团队---黑龙江省渤海靺鞨绣传承人孙艳玲、京剧脸谱艺术传承人闫群、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尤玮玲及山东省潍坊风筝传承人杨红卫、木版年画传承人齐传新、手工剪纸传承人林化强一行6人,前往距离惠灵顿40分钟车程的帕拉帕拉穆滨海学校,将承载着中国民间智慧与传统文化结晶的非遗技艺带进新西兰课堂。

作为惠灵顿所辖卡皮蒂市的一所全日制中小学,帕拉帕拉穆滨海学校的6、7、8年级近200名学生翘首期盼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据酷爱中国文化的女校长杰丝•沃德介绍,学校已于3年前将中文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普及列入日常的教学安排。

中国非遗传承人的到访受到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校长杰丝•沃德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年轻学子良好的学习素材,学校鼓励学生们博采众长,加深对中国乃至各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在近200名师生的见证下,校长欣喜地接受源自中国非遗传承人之手的靺鞨绣等赠品以作纪念。

在该校3名中文老师、卡皮蒂华会社负责人石利与多名志愿者的翻译协助下,学生们置身于偌大的中国非遗作品展示教室内,满怀好奇心与求知欲,围在非遗传承人四周进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民俗文化现场教学,天性活泼的学生们与6位老师亲切互动,很快融入穿针引线、脸谱绘画、手工剪纸等艺术创作中。

渤海靺鞨秀传承人孙艳玲精致夺目、栩栩如生的作品,折服了现场不少老师和学生。在孙艳玲耐心细致的讲解示范下,小女生们逐渐掌握了靺鞨绣的穿针引线技巧,一针一线地亲手绣出中国汉字“和”,得意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尤玮玲则向多名对鱼皮作品兴致颇浓的学生介绍如何采制大马哈鱼的鱼皮来制作赫哲族居民的传统衣装和家居饰品,包括鱼皮画作品的历史渊源和工艺技巧,师生们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捕鱼方式由衷好奇,也根据一幅幅稚拙风趣的鱼皮小画讲述他们心目中一个遥远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日常劳作故事。

众多学生都喜爱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手工剪纸。在非遗传承人林化强的示范引导下,学生们人人手执一张纸、一把剪刀,耐心地剪出令其心仪抑或出乎本意的图案,更多的是红红绿绿的新年窗花,一朵朵绽放在眼前,个个喜出意外,内心充满成就感。

京剧脸谱技艺传承人闫群悉心教导学生们描绘京剧脸谱,并讲解不同脸谱背后的人物故事,让孩子们在了解中国国粹京剧文化背后饶有趣味的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一些学生的脸谱作品夸张大胆、恣意奔放,一些学生的作品则精雕细琢、耐人寻味。

年过6旬的木版年画传承人齐传新被热情的学生们团团围住,他手把手教授每个学生拓印、套印年画的技巧,当学生们看到自己能够“亲手”印出传统风味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年年有鱼》,个个表现得兴高采烈。

山东潍坊风筝传承人杨红卫向围坐四周的学生讲解了风筝制作的来历和流程,指导学生们在风筝上绘制自己喜爱的图案。在杨红卫的亲自指导下,学生们将五颜六色、不同图案的风筝放飞蓝天,有灰色的几维鸟、绿色的蜻蜓、红色的蝴蝶、粉色的金鱼等,风格各不相同,迎风扶摇而上,欢声笑语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

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普及内容之一,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特地在午餐时间为师生们准备了中国饺子,通过享受美食,并结合“非遗”课堂的点滴感受,亲身体验中国春节的传统饮食文化与辞旧迎新习俗。

文字: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 方华

摄影: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 张健勇、方华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