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Apple妈咪视角
作者: Apple妈咪
简介: 从中国到澳新,从辞职到三娃妈咪,从新移民到海外创业,连载更新四年移民路的育儿微信公众号“Apple妈咪视角”。

让孩子做主–新西兰课外班实拍手记

发布时间:2019-11-20 10:14:37
分享到:

文|Apple妈咪

 

第一次上游泳课,孩子跟我讲,我好喜欢Connie老师,我能不能每天都来;

 

足球课发了统一的队服,孩子恨不得天天要往身上套,追问我哪天才能再去踢球;

 

……就此,由着孩子的兴致,我这个曾经反感课外班的娘最终在3个月内,陆续给家里5岁和3岁的两个孩子报了4、5个“各种”班。

 

而每一个报名的理由,都是孩子告诉我,他要去。

 

这让我忍不住疑惑,老师们究竟施了啥魔法,让孩子们个个死心塌地、兴高采烈、一如既往地想要参与这些个课程。

 

要知道,本地的课外班在收费上,绝无“套牢”家长的意思。首先,课程的价格和国内相比,真心不贵,目前孩子们在上的,没有一个课时超过18纽币(约85元人民币),但师生比却不低,比如游泳课是1个老师带3-4个孩子,足球课是3个老师带10-12个孩子;其次,课程都是按月或按季度预订,绝没有国内机构那样,动辄上百个课时的商业化买卡“套牢”机制。

 

不靠收费制度来“套牢”生源,靠啥呢?

 

孩子的感受,恐怕就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了。

 

在新西兰,我终于开始相信,精彩纷呈的课外班,确实可以大幅度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全方位伸张孩子的各项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父母从马不停蹄思考安排孩子活动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经过观察,Apple妈咪发现,新西兰的课外班和国内的类似机构有几个非常显著的区别,而这,恐怕就是他们能够“套牢”孩子们的秘诀:

 

1、安全感和鼓励放在第一位

 

在新西兰,我给孩子们的第一个课外班尝试,是游泳。在一个随处是海的岛国,游泳几乎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

 

家里的哥哥几乎是一开始就爱上了游泳课和温柔可人的女老师,而弟弟却十足是去“打酱油”的。光是个游泳眼镜,我软磨硬施,威逼利诱,弟弟怎样都不愿带。我以为老师会有什么法子,让弟弟乖乖就范,结果发现,她的方法简直比我这做娘的轻松多了,那就是:

 

永不强求+永远鼓励+随时询问+永不着急

 

不愿带眼镜?没事。每做一个活动,我都会不厌其烦拿出眼镜询问你一下。不要?下一个活动,我会再问你。我永远尊重你的意思,我也永远不怕烦……于是,上到大约第3次游泳课的时候,弟弟第一次带上了游泳眼镜。

 

不愿闷水?没事。在水平面吐吐泡泡也行,我绝不强求你做任何可能令你感到害怕的事儿,一个活动,哪怕你只做了10%,哪怕你只尝试了一下,我也会给你100%的认同和鼓励……于是,上到大约第8次课的时候,弟弟跟着老师边做吞吐,边一次闷下水,之后还骄傲地向我宣布,他一点没害怕。

 

130

 

2、不强求,但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我原以为,兴趣爱好方面,只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就好。所以,当5岁的哥哥第一次去完小学篮球队,告诉我他要退出的时候,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也难怪孩子,做娘的我,看娃刚上小学,兴奋得什么都想试一下,看到学校招募5-7岁小孩的篮球队,价格也不贵(一学期40纽币,约190人民币),想也没想就报了名。结果去了才发现,孩子们没拍几下球,就开始标准场地全场打比赛了,那些个洋人孩子确实在体能和运动神经上胜人一筹,毫无经验的哥哥不知所措赖到我身边,哭着死活不肯上场。

 

于是回家我立刻给队长写信,决定退出。却不料,这条退路彻底“碰壁”。队长是篮球队里另外一个孩子的爸爸,他给我来回写了7、8个邮件,总结下来,这么几个思路:

 

1. 每个人都是从不会到会,我不希望球队刚成立,就有人因为一些大家都曾克服过的困难,而选择退出;

 

2. 孩子哭了你一定很伤心难过,我可以帮助他。事实上,我小时候刚学篮球时,去的是比我大2岁的哥哥的球队,感受应该和你的孩子一样。我只是不断练习,后来越打越好,所以我很乐意帮助你的孩子走出困境;

 

3. 你们住在哪,附近有没有可以练球的平地,我可以在平时下班后过来带他练习。

 

于是,这位陌生的洋人爸爸,在某个夕阳浅照的黄昏,出现在我家附近的操场上,耐心无限地带着我的孩子练球,让我不由开始相信,在这个国度里,陌生人对孩子的宠爱真是可以毫无缘故,豪无利益驱使。

 

几次一过,再加上老公受这位洋人爸爸榜样影响,自己也开始常常陪孩子打球,哥哥去球队的时候明显不怯场了,虽然上场还是“打酱油”的份居多(跟在后面跑,基本碰不到球),但却可以感觉到孩子对篮球的兴趣与日俱增。

 

131

 

132

 

图为来带孩子练球的陌生洋人爸爸

 

3、进度缓慢,注重过程超过结果

 

进度奇缓,也是我对本地培训班的一大感受。无论是小小孩的游泳课还是足球课,老师上课干的事情,无非就是带着一群孩子做游戏,不同的恐怕只有,一个跟水有关,一个跟球有关。

 

游戏法门千变万化,少有重样,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至于学到什么,恐怕真要时日久了,才能看出些门道:

 

比如,弟弟上到差不多第8次游泳课,才第一次闷水;比如,小半年过去,弟弟才想起柜子里尘封的足球,自个儿玩起来,带球、射门也开始有了模样。

 

所谓潜移默化,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约就是类似的意思。

 

“Having Fun(开心)”似乎是这里所有兴趣班的最高主题,也是家长选择兴趣班的重要标准。

 

毕竟在这么幼小的年龄,学到的东西随时会忘记,恐怕只有Fun(乐趣)才是孩子和家长真正看得见、感受得着的实在东西吧。

 

后记

 

孩子们目前在上的课外班有音乐、画画、足球、游泳、篮球。接下来孩子还想尝试的有攀岩、滑雪、骑马、Ukelili(一种小型吉他)等。由于本地的课外班并没有收费上的“套牢”机制,所以,每个学期(约10周)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重新调整课外班的排列组合,平衡孩子的精力。

 

聊聊孩子,说说移民那些事儿,更多育儿原创文章,欢迎浏览:Applemammy.com,或添加微信公众账号:Apple妈咪要移民(ID:Apple_Mammy)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