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Apple妈咪视角
作者: Apple妈咪
简介: 从中国到澳新,从辞职到三娃妈咪,从新移民到海外创业,连载更新四年移民路的育儿微信公众号“Apple妈咪视角”。

南半球上了四周小学,激烈碰撞出我的中西教育观【七位家长的图文口述】

发布时间:2018-03-01 16:16:11
分享到:

文|Apple妈咪

应该说,每回和刚来新西兰的家长聊天,对我都是一场教育观的洗礼。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自己独成格局、有理有据的教育定见,绝不是简单的中式或西式教育谁好谁坏。

虽然这些年我自己总写中西碰撞中的育儿观点,但终究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之处。今年春节的时候,28个来我们这儿微留学的家庭都表达了各家的教育观点。碍于篇幅,我节选了其中七位家长的叙述,记录下他们南半球一个月教育体验后的价值观冲撞。

以下内容为当事人口述,Apple妈咪代笔。

所有图文,经家长授权发布。

 

2018寒假微留学客户故事 #1

来自重庆的Mountain爸爸:

儿子12岁,原国内公立小学,

即将入读重庆的国际中学

“帆船、徒步、游泳、爬树……新西兰的户外运动深深吸引了我的孩子。”

出国前的预期

主要是想看看不同国家教育方式的区别,体验一下西方教育。

微留学期间的触动

这次Mountain去的是一家本地的初中,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给他的题目很简单,后来意识到Mountain的数学水平之后,给题的难度也直线上升。所以我觉得新西兰学习的弹性很大,不仅仅学业上各科都有不同程度去跟孩子的实际情况匹配。而且由于放学时间早,作业少,留给了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适合自律性强和有主见的孩子。

除了学习外,Mountain最大的收获来自户外运动。他原本就会游泳,而且胆子大,喜欢尝试新事物。所以有一次我们步行到湖边,看到有人在学帆船,就给他报名了几节课玩玩。教练是一个白人女孩,非常有耐心,总鼓励他自己尝试,Mountain很喜欢她。

图为Mountain学到第三次后,

教练让他独自先去湖中心抓拍的照片。

后来知道,帆船运动原来很小的孩子就可以玩,危险性并不大,Mountain也就学了个入门,仅有的几次独立操作帆船给我抓拍了下来,动作还有很多不标准。

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帆船、徒步、游泳、爬树……新西兰的户外运动深深吸引了Mountain,他非常喜欢这里。

图为Mountain在奥克兰北角玩

图为Mountain在海边爬树

图为Mountain在汤加里罗走一日长短的步道

今后的规划和思考

西方教育主要讲究因材施教,而国内走的是全民精英教育,其实不能说哪个更好,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自家孩子吧。比如Mountain,目前在国内其实就是成绩很好的孩子,他不排斥竞争,或者说挺热爱在竞争中胜出的感觉,属于那种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类型。就现阶段而言,他还是挺适应国内的教育方式的,来到新西兰,恐怕反而感受不到竞争所带来的激励和学习动力。所以,适应哪种教育方式还是要看孩子,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西方文化对创新和探索,以及兴趣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是我们非常认可和希望吸收的;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数理化等基础教育的扎实根基,以及刻骨耐劳的精神也值得继承。总之我希望孩子中西结合,兼容并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18寒假微留学客户故事 #2

来自苏州的Serena爸爸:

女儿5岁,原国内公立幼儿园

“太太回国照管生意,我和五岁女儿打算在新西兰读一年书。”

出国前的预期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不同的国家行走,想在不同的城市住一下,一则增加阅历,二则也想做一些移民方面的考察。去年我们曾来新西兰旅游过,呆了十七八天大致转了一圈,孩子很喜欢这里的环境,所以就想着再来一次,后来看到微留学,觉得是种挺特别的方式。当时也曾考虑过去欧洲,但是欧洲的难民接纳问题,让我觉得来新西兰可能安全一些。只是,那时并没想过要留在这里生活。

微留学期间的触动

这边的孩子都特别热爱户外运动。Serena在国内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只有八至九点间可以在操场上活动,之后一整天都在教室里面,当然,还要看天气允许。而这边的小孩户外运动量很大,个个体能无穷的样子,Serena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后都要在学校操场玩很久才肯回家。而且,这校园里的孩子们个个脸上都是笑着的,我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快乐、宽松的环境下长大。在我看来,背单词、吸收知识固然重要,但这些终究会忘记,倒不如兴趣的培养更重要,否则压制得越深,怕将来的逆反或反弹也就更厉害。

再有就是,友善。我女儿很调皮,不高兴有时就会乱丢玩具甚至鞋子。有一次在餐厅里,她跟我们闹变扭,生起气来又把鞋子甩了出去,平时都是我跟太太跟着她捡。可没想到边上一个40来岁的洋人女顾客立马就走过去给我女儿捡了回来,温柔地还给了我女儿,弄得我女儿倒不好意思了。

图为Serena和爸爸参加Apple妈咪微留学周末一日游

活动中的儿童剧场体验

今后的规划和思考

Serena距离明年9月国内上小学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差可以让我们在新西兰闯闯看。我计划让Serena在新西兰上一段小学试试看,期间太太回国照管我们的服装生意,而我一边上英语学校一边陪女儿。我英语读完后考虑学个工商管理专业,看看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进而做移民打算;女儿也正好更深入地体会一下是否真的想留在这里,同时也奠定好英语基础。一年之后,反正我们还可以有一次重新审视决策的机会,来决定继续留下去,还是回国上小学。

 

 

2018寒假微留学客户故事 #3

来自武汉的Grace妈妈:

女儿5岁,原国内私立幼儿园

来新西兰前,我的女儿辗转换过四家幼儿园,小时候我们在新加坡生活,后来在泰国也上过一年学。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后,我想带女儿出来散散心,没料到2周后竟做出了留下来的决定。

出国前的预期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预期。这些年因为前夫的原因,我们辗转生活了几个国家,再加上早年留学新加坡的经历,让我成了一个很独立的人,应该说去任何一个新地方都难不倒我。这次主要就是想带妈妈和女儿出国散散心,放松下心情。我看到你们精心准备了许多行前辅导资料和周边娱乐生活信息,还有入境说明欢迎会。惭愧地说,当时我都没怎么看,甚至说明会也没完整听完,就急着带妈妈出去玩儿了。主要是因为,那时我压根没想过留在这儿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没有太大兴趣了解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了。

微留学期间的触动

我在亚洲的一些国家也生活过,那时听人说,西方的老外都很淡泊,不太重视感情,而这次我看到的完全不同。

微留学期间,我跟妈妈还有女儿,租住在一位本地的独居老太太Lepa的家里,Lepa七十上下的样子,若不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我恐怕不可能知道陌生人之间能有这般温情。女儿每天放学会从学校里带一本小书回家念,有时候她就随手丢在沙发上。Lepa总是自然而然地拿起小书对女儿说:“来,坐到沙发上来,我来给你讲。”她总是耐心而温柔,一边讲故事一边引导着女儿多开口说英文,还时不时问她学校里发生的事。看似普通的画面,却让我莫名感动于人性的简单和光辉。在她温存得犹如自家奶奶般的言辞里,我看到浓厚的感情,一点儿也不淡泊。嗯,硬要说淡泊的话,大概是对他人私生活的淡泊,他们不太八卦,只懂得温柔对待。就连我完全不懂英文的母亲,都有过几次由Lepa带着去逛街甚至做指甲,连我都不知道她们是如何沟通的。

Lepa有个小孙女,每周三会到奶奶家来玩一天。我们租住期间,正好遇到Lepa的小孙女2岁生日。她邀请我们一起参加小孙女的生日会。只是这生日会,她都准备了些什么呢?完全出乎我意料。她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研究如何做蛋糕,买蛋糕需要的材料,为保证蛋糕的鲜美,她在前一天半夜12点起床在蛋糕胚子上用棉花糖拼出一个“2”字。接着,再用精心准备的包装纸,将两本卡通故事书包好,插好小卡片,迎接第二天孙女的到来。

图为Lepa为小孙女亲手制作的蛋糕

图为Lepa为小孙女准备的礼物

在这繁复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沉甸甸的爱的内容。我们中国人总觉得送个红包就完事,钱越多心意越重,可事实也许并非如此。爱是什么?爱是你在一个人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而未必是金钱。

这一个月里,我看到了很多。女儿去学校每天都笑容满面的,才没几天就在全校集会里拿了一张欢迎奖状。老师不会因为是短期生而忽略她,而是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我们特别欣慰。有一瞬间,我特别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在这个充满温情的世界里长大。我相信,中国的经济会越来越强大,哪怕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思维模式、情感和人文的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我一个单亲妈妈,说到底也没有什么别的牵挂,希望尽我所能,还原孩子一个单纯温暖的童年。

图为Grace微留学期间得到的奖状,

在app中向全班家长公布。

图为Grace微留学期间班级庆祝中国新年,

老师在app中公布。

今后的规划和思考

我计划在这里读一个Master(硕士学位),专业的选择目前还在考虑中。若实在兼顾不了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孩子,也可能会考虑跟孩子分离1-2年,让我给她打拼一条未来的路。我相信,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图为Grace外婆在一树山看到这么美的风景,

不由得放下背包,脱下鞋子,来个翻大跟头,

她说坐在这儿发一天呆都觉得值了。

 

 

 

2018寒假微留学客户故事 #4

来自北京的Cici和Melissa妈妈:

10岁和4岁两个女儿,原分别就读于国内公立小学和私立幼儿园

高压所造成的自我缺乏,在长大以后恐怕是难以弥补的。

出国前的预期

也是关注很长时间了,得知新西兰的微留学政策比较宽松,好像也是为数不多的幼儿园就能来插班的地方,所以一直很向往。而来了以后发觉亲身体验一下太有必要了,看再多故事也抵不上自己真实去感受那么深刻。

微留学期间的触动

这边尊重孩子天性、任其自然发展的环境比较触动我。老大学校里也没什么作业,放学就在操场上玩。国内的话,体育就是跑步和跳绳,每天重复训练,让孩子们觉得厌烦,容易逆反,而这边的小孩,天天就是在室外玩,体能之类的是在玩当中自然提升的,所以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被保护得很好。而老二在新西兰幼儿园里面最开心的事儿就是不用午睡,在国内她最害怕的就是被迫要午睡,明明睡不着,还是硬要在那儿不出声躺两个小时,这里的幼儿园就比较顺其自然了,所以老二每天去幼儿园并不排斥,都开开心心的。

图为姐姐Cici参加Apple妈咪公司组织的攀岩活动

图为妹妹Melissa在姐姐学校操场上骑车

这次,我先生也玩得挺尽兴。他网上做做功课,自己买了钓鱼的装备,就开始沿着北岸的海滩一个个垂钓。只是海边基本上都只能钓到小鱼,尺寸不够,只能放生到海里,不能带回家吃。

图为爸爸带着姐妹两在附近的海滩边自学钓鱼。

图为爸爸和姐妹俩的渔获

今后的规划和思考

国内教育的问题,主要就是拔苗助长的填鸭方式,这在我出国前就有一些认知,应该说微留学加深了我这个观点。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正面的自我认可,比填进多少知识更重要得多。高压所造成的自我缺乏,在长大以后恐怕是很难补回来的。相反,如果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做好年幼孩子的心理建设,大了她自然能有自己的见解和抗压能力去纵深发展。去国外生活对我们来说不现实,但是我相信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作用也许要大于学校或社会教育。

图为微留学期间古灵精怪的姐妹俩

 

 

2018寒假微留学客户故事 #5

来自大连的小鱼儿妈妈:

儿子8岁,原国内公立小学

老师们站到大海里的安全深度拦成一排,然后向孩子们大挥手,召唤他们向海里冲。岸上的老师、海里远处安全线的老师、海里两者中间的老师构成安全大回路,跟孩子们一个个击掌,在海天一色里轮回跑。

出国前的预期

在大连那儿,我们特地为小鱼儿选择了开发区的公立小学,而不是市中心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他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小学氛围里长大,待到初中再转去市中心的重点(事实上我们已经为他备好了初中学区房)。可尽管如此,小鱼儿天真的性格,在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总显得单纯和孩子气。虽然他成绩很出色,但他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担心被别人嘲笑。这些年看了许多文章,感觉新西兰的环境会友好和包容得多,就特别想带他来考察和体验一下。

微留学期间的触动

其实刚开始我挺纠结的,小鱼儿来微留学的学校华人孩子少,老师说的他听不懂,他说的别人也不明白,所以小鱼儿就比较焦躁,开始一两天,我就跟小鱼儿说,妈妈在校外面车子上,若你觉得不行,随时出来就能找到我,当然最后孩子也没出来,但我觉得他对于陌生的环境还是有些不知所措的,而且小鱼儿遇到的班主任,看似也没有想象当中热情。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微留学第二周的星期五,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和家长,去到向北20公里左右的一处国家公园进行野餐日。我因为语言完全不通,所以心里有些怯步,但是为了让孩子的体验更完整,我们就鼓起勇气跟孩子一块去了那处海边的国家公园。去了不多久,我就放下了心理上的担子,我本来以为要严格地按着班级坐好之类的,实际的情况是,家长和孩子们很随意地散落在草地上各自铺地垫野餐,孩子时不时跑去参加活动再回来。

图为野餐日家长们随意找地就坐

图为野餐日拔河准备

开始先是孩子拔河,跟着又是家长拔河,这就破了冰。吃了午餐后,老师们,包括校长全部换上了泳衣,往海里去,他们站到大海里的安全深度拦成一排,然后向孩子们大挥手,召唤他们向海里冲。岸上的老师、海里远处安全线的老师、海里两者中间的老师构成安全大回路,然后由另一位老师带头,孩子们一个个紧跟,在海天一色里轮回跑。老师们关切地注视着每个孩子,开怀得跟他们击掌,站在岸边的还有一位负责安全的老爷爷年龄的老师,温情满面地鼓励着孩子们。

图为孩子们下水前准备

图为孩子们在大海里往返跑

有一幕,让我对小鱼儿的班主任也改观了。小鱼儿班上还有一位短期微留学中国女孩,当天是离境前最后一天上学,她父母当天也没有出席野餐日。可我看到,在那浅滩上,小鱼儿的老师在尽情地陪她跳浪花、捡贝壳……原来,孩子妈妈看不见的时候,她是被如此温柔对待的。那让我相信,在我看不见的小鱼儿上学的时光里,他应该也是同样被温柔对待的。还有那些个,她细心给光着膀子的小男孩们补防晒霜的样子,深印在我脑海里。

尾声的时候,孩子们被分成了四个小组堆沙堡,开始我以为就是玩玩沙子之类的,但是最后出来的成果物着实让我开脑洞了。

图为孩子们的沙雕成果物一

图为孩子们的沙雕成果物二

图为孩子们的沙雕成果物三

图为孩子们的沙雕成果物四

这次野餐日让我近距离看到了这里孩子们和老师间的互动,我觉得在国内可能要花好多钱,恐怕也未必能买到,这样充满温情和趣味的活动体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参加Apple妈咪公司组织的初高中参观活动。我本来担心这边的孩子一直玩儿下去,到底学些什么呢?在参观里,我看到了这个国家是在如何培养一个普通的公民,比如那些个木工课、烹饪课等都是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而我们国内的孩子,感觉学的东西有点飘,到大学毕业还常常五谷不分的样子。特别是这次看到木工教室里有关设计咖啡馆的项目。据本地的老师解释,孩子们被要求在三个学期(约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咖啡馆的建筑设计和商业企划书。

建筑设计的部分,要求孩子们在电脑设计建模后,在木工教室用工程板制作出咖啡馆的沙盘建筑模型。

图为Apple妈咪初高中参观活动过程中拍摄的

孩子们构建中的咖啡馆沙盘模型

图为另一个构建中的咖啡馆沙盘模型

商业企划书的部分,则要求全面包含咖啡馆的logo、广告语、产品定位、选址、市场策略,甚至是菜单。

图为孩子们制作的长达40-50页左右的商业企划书。

这些注重实际应用的学习让我觉得这边的学校特别接地气。

今后的规划和思考

话说第一周的时候,我很纠结,觉得老师没有想象中热情;第二周的时候,参加了野餐日让我不怎么担心了;第三周的时候,孩子回家跟我说他给学校打9分,这是从刚开始的7分一路提上来的;第四周的时候,我们已经挺坚定想留下来了,觉得之前在国内给孩子准备的全市最好的初中学区房也没太大意义了,打算出手卖掉,那房子倒还是很抢手的。我们可能打算暑假再来一期微留学,之后仔细思虑下后面的路要怎么走。

 

 

2018寒假微留学客户故事 #6

来自北京的Frank妈妈:

儿子8岁,原国内公立小学

运动竞技中,老师既不要求大家争第一,也尽可能避免,容易突出个别孩子弱点的环节。

出国前的预期

百闻不如一见吧,来之前读了很多相关的文章,所以就想要来体验一下。我们并没有出国生活的想法,毕竟我和先生都是上班族,上有老下有小,出去不太现实。这次也是我们全家第一次跑去那么远的国家。

微留学期间的触动

当地人热情、朴实,人人都面带微笑的样子,这和国内陌生人之间莫名的戒备和敌对情绪不同,我想可能是因为国内的生存压力普遍比较大吧。

这里的教育我觉得是粗中有细,比方这次的野餐日(和上文的小鱼儿妈妈参加的是同一个活动),大家在海里面玩,有的孩子会游泳,而有的孩子不会,而活动的设计其实充分考虑到了,不要让那些不会游泳的孩子感觉到压力。一则老师设定的安全线、坡度、还有沙子的平滑度,事先肯定都准备和考察过,才得以让那些不会游泳的孩子没有任何挫败感。二则就是老师的态度,所有的运动竞技中,老师既不要求大家争第一,也绝不会让那些容易凸显孩子弱点的环节存在。 

图为Frank下海里面和同学们一起蹦跑

总的来讲,Frank自己挺愿意去上学的,一方面活动丰富,另外学校里的华人和洋人同学,都挺好相处。

图为Frank学校里某次年级早会

今后的规划和思考

原来在教育孩子上我挺焦虑的,但是看到这边光脚跑的孩子,个个都生活上很独立。我就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的教育太精细,可能也需要粗放一些吧。但体验终究是体验,我觉得中国孩子还是需要在中西方中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家庭的平衡,在现阶段来说,我觉得让孩子在中国打好中文基础还是最重要的。

 

 

2018寒假微留学客户故事 #7

来自杭州的东东妈妈:

儿子5岁,原国内公立幼儿园

感觉从城市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体制各方面来说,奥克兰都是孩子的天堂。

出国前的预期

很早以前就听说新西兰基础教育不错,所以利用年假和春节假期过来体验一下。

微留学期间的触动

国内的时候,东东有时候会懒着不肯去上学,这种情况在新西兰微留学期间一次也没发生过,每次问他都说喜欢在这儿上学,后来我慢慢明白了东东为什么爱去上学。有一次放学回家,他带出来的手工爱心挂件裂了,东东就呜呜哭了起来,我只能带他回教室,老师一看就明白了,二话不说耐心地重新拿出早已收起来的原材料,耐心地给东东重新做了一个,整个过程是非常自然平和的,让孩子感受到非常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关怀,不刻意、不过火、刚刚好能安抚一个孩子的心。

有次他无意中说起“这边的同学不会笑话人”,我想这可能也是新西兰跟国内环境的不同之处,这边从孩子到老师都是生活在平和、不浮躁、不比较的环境中,尊重他人、理解个体多元化可能是他们自然形成的行为态度,对于敏感孩子来说,被尊重可以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新西兰教育倡导尊重个性的理念,实施弹性化的教育方案,这能让敏感的孩子有更多的空间施展自己的天赋。

奥克兰自然环境优美,随处可见各类儿童设施,小孩子到了这边就像掉进蜜罐里,孩子每天放学都能找到各种乐趣,最近每天和寄宿家庭里的11岁华人哥哥玩得火热。

图为东东和寄宿家庭里的华人哥哥踢球玩耍

还有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也让我们挺感动。有一次,东东爸爸和东东一起放学步行回家,突然倾盆大雨,两人只好硬着头皮冒雨前行。然而,路边忽然停下一辆车,一位洋人妇女下车送了一把伞给他们,然后就径直开车走了。虽是小事,却让我感到这个社会的温情。

图为东东在附近的海边爬树

今后的规划和思考

来之前我是打算让孩子上公立小学,选的是那种压力不太大的普通公立。但这次体验之后,我决定多考察下一些国际路线的学校,考虑是否需要让孩子早一些接触国际路线,新西兰教育体制尊重孩子个性,让孩子个性有发挥的空间,如果能早点让孩子处于这种教育环境中,可能可以让孩子早些受益,公立系统里注重排名,注重横向比较,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这种游戏规则,自己的天赋可能会被压抑。

这次微留学体验后,我会对孩子在各种教育环境下的状态有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孩子的状态可以成为我在选择孩子学习道路上的直接参考依据,有了一手信息后更容易比较出孩子适合的道路,孩子年幼时光是很宝贵的,希望能够尽早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最佳状态,希望他能够在一个更加开放和尊重个性的环境里长大,也希望能够在不出国的大前提下找到一种更好的中西平衡。

 

 

尾声

需要申明的是,尽管微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都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适应和喜爱,但是同样也存在小朋友觉得非常不适应的情况。

我们这一期的案例当中,也有家长原奔着长期留学而来,结果微留学期间,小朋友嚷着想回国,让她苦恼万分。而妈妈在孩子心绪不稳的状况下,还要独自面对陌生的语言、人和环境,顿时四面楚歌,压力山大。想到将来要长期在海外,独自承担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担,这位妈妈纠结万分,至今尚未做出是否长期留学的决定。

我特别赞同的一句话来自于上文的东东妈妈:孩子的状态,才是我们选择教育路径的最佳参考依据,他在哪种教育系统里最能活出他自己,那就是对的方式。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与其比较中西教育谁更好,不如说,我们为孩子选择哪一种长大的过程。

图为Apple妈咪2018微留学茶话会部分照片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