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Apple妈咪视角
作者: Apple妈咪
简介: 从中国到澳新,从辞职到三娃妈咪,从新移民到海外创业,连载更新四年移民路的育儿微信公众号“Apple妈咪视角”。

当妈的你要有多强悍,才能守住亲手带孩子的底线

发布时间:2018-04-09 09:11:34
分享到:

最近,微博热搜里出了个千夫所指的明星妈妈——黄圣依。她在一个名为《妈妈是超人》的综艺节目中,真实再现了一把“生而不养的亲妈”跟“由老人带大的儿子”间的绝望关系。小主人公安迪才6岁,对奶奶和对亲娘的态度天壤之别。

奶奶给削石榴,安迪关切地提醒奶奶“别切到手”。奶奶吃完东西,安迪细心地给奶奶擦嘴。奶奶83岁了,安迪天真可心地说奶奶应该38。连离开奶奶去见个亲娘48小时,祖孙俩都得抹着眼泪难分难舍。

而这天真无邪的小暖男一见他亲妈就“速冻”。凡是亲妈提供的零食、早餐、衣服、玩具,安迪一概不屑一顾。凡是亲妈提出的话题、活动、游戏、请求,安迪一律消极怠工。

父母不在身边孤不孤独?安迪说:“不孤独,因为习惯了。”

怕不怕爸爸妈妈变老?安迪说:“希望爸妈变老,因为他们老了,我就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了。”

你最喜欢谁?安迪说:“奶奶。”

此事一出,普天同“骂”。任你给孩子住城堡、造游乐园、建滑雪场,也买不到个有爹妈在的家;任你人前艳冠群芳、名利双收,也抵不上关起门来跟自家孩子亲密无间的满足。

这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一目了然,可我好奇的是,这事儿为什么会这么火?

照理说,一个人尽皆知的因果关系没道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好像“没有施肥,结果禾苗长僵了”,这也能算个热点么?

非要成为热点的话,故事的原委可能是,明知道应该给禾苗施肥,但大众多少都力不从心,直到出现了个某个原本受人艳羡的明星农夫,私底下种出的禾苗居然比普通人家的还枯,人们才梦中惊醒、口诛笔伐。

中国青年报曾在广州随机抽样2001名80后家长做问卷调查,结果58.0%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个情况不算意外,我们来说点现实。

当妈的你该有多强悍,

才能抵制住祖父母的一片好意?

有一篇在祖父母那个年龄圈子里流传甚广的文章,说的是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所有,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下面点赞一片,紧随其后的是刷不到底的评论,一面倒都是长辈数落自家女儿女婿儿子媳妇各种不是,自己给他们的孩子当妈当爹当保姆当司机付出全部,儿女不思回报也就算了,还动不动发少爷小姐脾气。

其中有条评论很有意思。

今天我气得都要笑出来了,女儿冲我生气的理由竟然是“你把活儿都干了,那我干什么?!”这天底下发脾气还能有这种借口,我帮你多干点,好让你下班回来休息休息,居然还错了。

人们在给这条评论点赞,可我很疑惑,既然儿女表明不需要帮忙,为什么不丢开手由他们去呢?

还是说,这给予之爱变了点味儿,不再从被爱者出发,而是出于自己需要给予,需要被人需要。

C.S路易斯说,给予的正确目的在于让接受者脱离需要的境地。我们抚养孩子,为的是他们不久能够自食其力;教导他们,为的是他们不久就无须我们的教导。因此,给予之爱肩负着重任,它必须朝着自己的引退努力。我们的目标必须是使自己成为多余。当我们能够说“他们不再需要我了”,那一刻便是对我们的奖赏。 

当中国式父母抱怨孩子们不知感恩的时候,可曾想过,自己的给予是否已经越了界。

无独有偶,一位来自北京的妈妈曾跟我说起,她那不可思议的举家来新西兰度假的理由——让她三岁的儿子小M暂别爷爷奶奶,能跟她和先生单独生活两个星期。从她口中,我理解了一位三代同堂的职场妈妈的心酸与无奈。

小M出生的时候,公婆就从老家搬来北京跟我们一起住了,这几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们夫妻两都要上班,唯有公婆搬来照看孩子才最叫人放心。工作关系,我那段时间经常要出夜班,动不动回到家就晚上10点多了。所以产假之后,公婆就开始带小M睡觉了,一则孩子不可能夜里等我,二则也好让我晚上休息好。

一直到现在,小M还是和婆婆睡一个床,甚至挤一个被窝。去年年初的时候我工作调整不再上夜班了,就企图改变这状况。当时我先斩后奏买了个儿童床放在我自己屋里,婆婆看着我们叮叮当当安装小床,一句没说走开了。那天夜里,我把两岁的小M放在我屋里,小家伙哭得撕心裂肺,非要跑去隔壁找奶奶,我使劲锁上门,硬把小M套上睡袋塞回小床……哭闹了一个多小时后,我出门叫先生进屋,居然发现婆婆坐在客厅里面抹眼泪,瞬间有种自己两边不是人的感觉。最后,老公进来说了句:“算了,别闹了。”就这样,小M破涕为笑,跟奶奶回了房。

这位妈妈说:“我觉得除了出国度假,我们再没有第二个机会能跟孩子单独相处,这两天小M开始愿意晚上跟我睡了,我很珍惜这样能夜里自己照顾他的日子,怕只怕过两天一回国,他还是夜里照旧找奶奶。”

我相信小M的奶奶也是为了儿女子孙鞠躬尽瘁,倾其所有,她爱孩子们,也希望他们幸福。或者说,不只是幸福,而是唯有自己能够给予的幸福。当父母之爱拒绝引退,那种需要被人需要的贪婪心理,就会要么让对象始终处于需要的境地,要么为其创造假想的需要,以满足自己。 

因为母爱自认为是给予之爱,因而是“无私的”,所以在这样做时,它会更加无情。

安迪的奶奶,不过是无数个“一片好意”的祖父母中的一员。

当妈的你该有多强悍,

才能平息功利欲望,甘守平凡?

安迪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事实上,我见过十几岁的“安迪"。当朋友说起,她管不住自己13岁的儿子小Y开始旷课这个事儿,我真正一点不惊讶。

因为对于十七年前就出来新西兰读书、毕业、结婚、生子的朋友来说,生完小孩送回国交给老人带,夫妻两人好在海外无牵无挂打拼,似乎是个理所应当的决定。一方面,老人呆不惯海外,又想念小辈,把孙儿送去跟前,对他们是最大的安慰;另一方面,初到海外根基不稳的新手爹妈,打心底想要成一番自己的事业,亲手带小孩将让刚想起飞的他们真正输在成人世界的起跑线上。

刚开始的时候,朋友想,老人带过头三年,孩子好养些的时候领回来吧,结果发现三岁的小Y似乎更耗心力,除了吃喝拉撒,分分钟得有人关注着陪玩着,老人乐得作陪,而自己事业刚有起色,不如等小Y五岁过来直接上小学吧。

待到快5岁的时候,领小Y出国他哭天抢要找外婆,于是想想,国内基础教育好,不如让呆在国内上几年小学念好中文也好。

就这样一直拖到了9岁,朋友终于觉得自己和先生在海外的根基扎实了,觉得是时候接孩子回来了。这次小Y倒是不哭闹了,越发安静起来,和小时候在国内那个天真可人的小话痨判若两人,爹娘原以为是陌生环境和语言障碍,但几年过去了,小Y仍然跟谁话都不多的样子……除了,这些年来,每天几乎雷打不动地要和外婆视频通话,对那小小的屏幕两眼放光、妙语连珠,而外婆每次来新西兰看他,小Y都亲热地非要和外婆挤一个屋里睡才作罢。

本以为孩子大了安静点也正常,可转眼到了青春期,朋友渐渐发现,她对小Y的养育有些失控了。时不时的,小Y能不打招呼跟几个刚出来的、父母远在国内的小留学生同学玩到半夜12点过才回家,面对朋友的质问置若罔闻;工作日的早上叫他起床,动不动能蒙头不理,压根不在意迟到,甚至旷课。朋友软硬兼施,依然沟通无门。

确实,这么多年的打拼和积累,让朋友有能力给小Y更好的生活,更贵的学校,虽比不上自家能建游乐园和滑雪场的安迪,但在海外也过得游刃有余。

只是,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真的还会走一样的路么?

希拉里克林顿的前顾问、普林斯顿大学的前院长斯劳特就曾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过篇文章,她的观点是,一个女性同时拥有事业家庭而不作任何牺牲,是不可能的。当斯劳特发现,14岁的儿子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地失控”了,她毅然放弃了这个位高权重的职位,因为:“我的家庭比我的国家更需要我。”

事实上,相较于彻底的引退,我更钦佩那些从一开始就懂得折衷,平衡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妈妈。而平衡,意味着一定程度、而不是彻底地牺牲自我。当你依然留守在那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漩涡里,却仍能把持住自己的欲求,那才是真正的淡定,否则恐怕只是逃避。

别人能做十分,亲手带孩子的我只能做七分,那就好好做这七分。

我既不强求自己多做几分。即便眼看着那些没有孩子,或者把孩子丢给保姆或老人的同僚,可以心无牵挂地投身工作、可以华丽丽平步青云、可以有能耐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优秀的教育资源。

我也绝不放弃这七分。因为深知,此刻给予孩子的爱必将朝着自己引退的方向去努力。终有一天,当孩子不再那么需要我,我还将把七分做回十分。

七分的从容,七分的甘守平凡,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持。

黄圣依,不过是无数个被功利欲望击倒的新手妈妈中的一个。

Cheers!

为亲手带孩子的、不被理解的、强悍而平凡的你。

对一片好意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说“不”,你需要顶风作浪的勇气;

对垂手可得但难以顾家的职业发展机会说“不”,你需要内心强大的定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为亲手带孩子的、不讨长辈喜爱、也不受老板待见的你干杯!

古典说,家庭、幸福、宁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长期股票,它们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购入,然后在岁月中升值。家庭股在40岁以后越来越升值;健康股在50岁以后越来越值钱;而宁静则在你面对死亡时拥有无上价值,持有它已经是莫大荣幸。而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把它们全部都廉价卖出,去追求当下的功利。

他们迟早有天会看到,当年被贱卖的东西到底多么值钱。黄圣依看到了,你看到了么?

 

一分钟了解我们

Apple妈咪,曾在国内职场混迹5年,后DIY澳新两国技术移民,并移居新西兰。如今她是一名创业者、新西兰天维网专栏作家,同时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

2015年初,新西兰Applemammy Media Limited及其中国上海分公司成立,主要从事澳新两国移民业务,和新西兰微留学/游学业务。

更多原创内容及本土服务,欢迎参阅官方网站:APPLEMAMMY.COM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