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Apple妈咪视角
- 作者: Apple妈咪
- 简介: 从中国到澳新,从辞职到三娃妈咪,从新移民到海外创业,连载更新四年移民路的育儿微信公众号“Apple妈咪视角”。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西安了。
2007年,穿着笔挺的小西装,提着新买的拉杆箱,西安是我第一个出差的城市。趁着地利之便,跟同事一块儿走马观花把西安的著名景点逛了个遍。印象里,依稀是乌泱泱的哪里哪里都是人,要扒开人群、侧着身子,才能窥见穿越千年的气场。
兵马俑、铜车马、珍宝无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夜幕里美轮美奂的钟鼓楼……
那时候刚毕业的、喜滋滋拿旅游当出差福利的小女生,哪懂得回味历史文化的深度。匆匆忙忙随着人流移进去,再被人流推着送出来,偶尔蹭着听听别的导游说些什么,就算到此一游了。
哪能想到十二年后的2019年,商量起带孩子回国旅游,我会斩钉截铁地跟胖胖先生说:去西安。
那是个周日的大清早,阿宝捧着他从网上淘来的一本不知名的书,一跳一跳到我床前,推搡着睡眼稀松的老母亲:
“妈妈,你读一下这个,快点啦。”
我揉着眼睛瞅着密密麻麻的英文,一词一句地琢磨着发音:As Lord Carnarvon drew his last breath in Cairo ……
“哎哟,我来念给你听吧。”阿宝一把抓回他的书,表情严肃地、语速飞快地读出了长长一大段。
我很认真地在听了,但是当中涉及好些我一下反映不过来的单词,还有书面语言各种从句、长句。叹息一声,我对认真读完两分钟、充满期待望着我的阿宝讲:“抱歉,妈妈听不懂,你给我说中文。”
“唉,好吧,好吧。”阿宝转动着眼珠,琢磨了一下,用中文说了个大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妈妈,这里面讲的是一个法老的诅咒。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嘛,叫Carnarvon,和他的伙伴去打开了一座法老墓。五个月后,那人左脸颊被蚊子叮了一下就死亡了。奇怪的是,他死亡的那天,他所居住的城市发生了大停电,离他家很远的另一个房子里面,他的狗也死了。
最吓人的是,后来这个法老墓不是给大家打开了嘛,你猜发现了什么?里面法老木乃伊的左脸颊上,居然也有一个伤疤,跟那个死亡的Carnarvon左脸颊上的位置一模一样。
你说可怕不可怕,妈妈?
老母亲当时听着,也不觉得是真的,只当是书中的故事。
*是今儿在写这个文章时特意去搜了一下,才发现确有其事,还曾在英国ITV电视台播出过。
图为上述故事里的英国考古学家和他的伙伴,1922年拍摄于埃及“皇帝谷”。
当时老母亲心里光在琢磨,怎么又是埃及,怎么从来跟娃聊不起来咱们华夏上下五千年的事儿?
两年前的文章里,我提及过阿宝喜欢跟人聊古埃及那些事儿,当时我就试图跟他说咱们中国的兵马俑,结果,小家伙权当没听见似的跑开了。
如今9岁了,跟他闲扯了一阵金字塔呀、法老呀,之后我心存侥幸地问:
“嘿,宝贝,你知道我们中国的秦始皇么?”
居然,居然,阿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知道。是不是Emperor Qin?他是不是烧了很多书?“
“是呢,但是你怎么会知道的?是老师告诉你们的么?”
“我在书上看到的。”
他告诉了我个书名,是个本地流行的少年英文套系,内容是以两个小孩子的视角,穿越古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
光这一个“知道Emperor Qin”,从7岁到9岁,我等了两年,简直要热泪盈眶了。
几乎毫不犹豫的,我跟胖胖先生说。
今年四月的School Holiday,咱们去西安吧。
出发去西安之前,我跟两只小哥哥,先认真观赏了一遍BBC关于兵马俑的纪录片。
原是想给他们在国内视频网站上找些中文历史节目看的。结果连搜了几个,哥两看不到几分钟就不干了。中文一些词,比如文物、墓葬、祭祀、陶器……这些小盆友在日常生活中从不出现的名词,他们居然会完全get不到意思,老母亲内心滴血啊。
最后终于在youtube找到BBC的英文纪录片,两只比较能无障碍理解,就妥妥地观看了50多分钟(依然没看完,到后面讲兵马俑文物修补、小盆友就开始坐不住跑了。)
而胖胖先生,则网上搜寻当地有亲和力的导游,好有耐心给两小只上一堂生动的中国历史课。
一如当年一样的著名景点、一如当年一样的拥挤人潮,一如当年一样要侧身向里,才能一窥这穿越千年的、华夏民族的共同记忆。
十二年前,我一个成年人,都只能走马观花。如今两只9岁、7岁的娃,能看懂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底蕴么?
显然不能……
即便我做足了功课,看了纪录片,请了导游。
阿宝因为中文基础好一些,加之对秦始皇有了解,还对古墓话题感兴趣,所以从头到尾还能跟导游老师在一个频道上,时不时提问。
特别是在秦始皇陵示意图前,请教导游老师的问题多到挪不开步子了。
从头到尾都只有哥哥的身影,有没有?
哥哥始终在兴奋里,弟弟大都在蒙圈中。
两只后面那位长得特福相的,是陕西省旅游形象大使刘国杨老师哦,我得给他宣传下,真的对小盆友超级有耐心的。能把历史当儿童故事讲,还能扯上小猪佩奇的,也没有谁了。
这个汉代的金怪兽,看得阿宝入迷了,一直在用心数上面刻着几只小鸟。据说那是匈奴贵族帽子上戴的装饰。
而贝贝同学除了第一眼的兴奋,跟着就在脱机状态了。
妈妈,我要回家。
妈妈,我走不动了。
妈妈,我肚子饿了。
妈妈,我的耳机不见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逛到第3个小时,
贝贝把导游耳机揣在口袋里,
蹲在地上不走了。
完全不明白,你们一群人围着个金碗有什么好看的。
博物馆结束,一进小吃街,立马像换了个人似的。
离开西安时的候机大厅里,
飞机误点整整两小时,
外公外婆、两小只,胖胖先生和我,
六人开始接龙:
我看见,有6只小龙,还有6只被人偷走了那个,到现在还没有找到。
我看见,有一头黄金的汗血宝马。
我看见,有一个酒壶,上面有一匹跳舞的马。
我看见,有个皇后的印章,据说是个小学生在草地里面捡到的。
我看见,有个人收藏了从秦始皇开始的硬币。
…
话说,7岁的贝贝,
看文物时老像在梦游的小盆友,
动不动喊累喊想回家的他,
接起龙来一点儿不比哥哥和大人逊色。
让人禁不住怀疑,
他的梦游表现是不是装的。
其实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虽然年幼的、没能在国内上过学的他两,
表达的都是最浅显的语言,
还搞不清楚朝代、历史价值那些个,
但是,老母亲已经超级惊喜了。
因为睡前故事,我终于能开始给他们,讲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讲我在射雕英雄传里面读到过汗血宝马;讲为什么古代人要用虎符,古代人没有因特网如何治理国家……一边翻着导游老师发给我的馆藏高清图,一边跟小盆友聊华夏文明里的历史故事。
而这些内容,
构成了亲子沟通的共同文化大前提。
孩子2岁的时候,我们禁不住老想拥抱他,
孩子4岁的时候,我们每天念绘本给他听,
孩子7岁的时候,我们陪他写作业,
到孩子9岁了,像新西兰的情况,连作业都不用陪,完全靠自觉了。
我们又要跟孩子一起做些什么,
来相处这千金难买的亲子好时光呢。
我想到的解药是历史和文化,流传千年的故事,全世界最多人口所拥有的共同记忆,便是我称为,跟娃间“最佳聊资”的东西。
陕博出来的路上,阿宝突然说起,他听凯叔讲过:“老外去一次西安,回来能吹一辈子。”
“所以啊,妈妈现在带你们来看过了,回去你们也能吹了。”我充满心机地回答。
小人嘿嘿一笑跑了。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