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新西兰的球姐
作者: 翊瑄_Camellia
简介: 来新西兰这7年,麦当劳做过汉堡,养老院端过盘子,学校教过书,二手店卖过东西,媒体公司打过杂,咨询公司装过逼,一不留神混到了航空圈,后来又不小心进了金融业。正经职业名企数媒经理,业余时间吃吃喝喝游山玩水,新西兰旅行生活一手资讯你不能错过,也会反思生活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千禧一代小伙伴共同成长。天维论坛ID:yzyz1220

浅谈格物致知和自我认知

发布时间:2018-10-16 09:39:13
分享到:

格物致知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只能用我大爱的《瑞克和莫蒂》动画里的一张图来表达心情。

1.jpg

每每生活呈现出它美好的一面并且持续很长时间时,我总会质疑一下:「我的模拟器是不是坏了」?始终觉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才对,怎么可能突然这么多好事情一齐发生了?(关于我们是不是生活在模拟器里的争论,目前还不够格来讨论,也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种信仰,只要能对自己起到帮助就好)

最近读了丛飞从的《自我成长的力量》,里面有一个问题十分有趣,「为什么看梵高真迹带给我们的愉悦感,比看一模一样的仿制品更高呢」?

因为我们的愉悦感(或痛苦)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我们的感官,而取决于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无论愉悦还是痛苦,是人们的认知而不是生理感受决定了体验的强度

我们通过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嘴巴去说,身体去做的事情,其实都是一种感知的虚饰,人们通过大脑解码后,才成为自己眼中的「真实」。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事情的表象,而不了解隐藏在背后的动机和目的,直到现在,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都无法解释生命中那些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因果,人们只能靠大脑给自己编故事,来解释事情是如何发生,为何发生,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就像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写的那样,人这个物种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发展程度,全靠我们的脑补和讲故事的能力。

这有点像王阳明提出的「格物致知」,事物其实都是客观的,全靠我们主观的感受来定义它们是好是坏。

也许最近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扎堆发生了,而是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改变了,每天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自己的心境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产生了一种天天好运的错觉。

不得不说能达成现在这种状态,也是经历了一番挣扎,现在暂时可以和自己达成和解。引用Instagram上红红火火的作家R.M.Dreke的话就是,「终于有一天,你会和内心的恶魔达成和解,所有的纷乱终会在心中平静。那一天你甚至会发现,以往混乱不堪的生活竟然会前所未有的冲你微笑并欢迎你回家」。

怎么和生活和解的?之前的很多文章都有讲过「自我认知」这个课题,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

当心平气和时,就可以更自然地回归问题的本源---「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解决了本源问题,那些由本源引申出的生活,事业和爱情等问题才可以一步步地得以解决,再次引用一下张潇雨老师的话,「如果你坚持在‘自我’这个层面上思考,慢慢地就会发现,其实那些职场啊两性啊健康啊效率啊等问题,就不需要再被问了。这时候它们就自然而然而被解决了,如同我的朋友学霸猫老师说的:你晚上失眠,很多时候是白天该面对的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最近的杂想

1. 不能苟同的一点就是很多人觉得年纪越大越难交朋友。可我觉得年轻时懂什么,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不过是随机排列把你分到这个学校这个班,就因为每天相处时间够多,很多其实三观不合的人都成了「朋友」(这种在现今社会一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丝毫没有选择的权利。而越长大越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能和哪些人成为挚友,这时候的朋友虽少而精,而且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求的,讲质量而不讲数量,用脑子交朋友。

2. 人到最后好像只会为没做的事情而遗憾,那些做过的不可理喻的事情,后来回忆起来总让人嘴角带笑,当时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不过是被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束缚太久罢了。在一个人性可以释放的地方成长,看百花齐放,感受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旺盛生命力,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

3. 和基友讨论到一些社会约定俗成的现象时,基友引用了王小波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好,「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

4. 看到一句话很符合现状,「我喜欢看书,我喜欢随便写点什么,我喜欢喝得晕晕地和好玩儿的人聊聊。」

5. 人真的可能定性吗?不应该是一个总是在变化,总是在成长的状态吗?现在的「我」做了一些选择,但是这些决定也会因为将来「我」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有什么事情能是长久的呢?有什么标签和定义可以跟你一辈子呢?现在,能让矛盾内心平和的方法就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让事情自然而然发生吧,不用非要给任何事情和任何关系定个说法,做自己而不做他人眼中的自己,是超级快乐的一件事。

6.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珍惜,比如说天赋,尽情的去挥霍或者抵制,而不是好好的利用,可怕的聪明人诅咒。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