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新西兰的球姐
作者: 翊瑄_Camellia
简介: 来新西兰这7年,麦当劳做过汉堡,养老院端过盘子,学校教过书,二手店卖过东西,媒体公司打过杂,咨询公司装过逼,一不留神混到了航空圈,后来又不小心进了金融业。正经职业名企数媒经理,业余时间吃吃喝喝游山玩水,新西兰旅行生活一手资讯你不能错过,也会反思生活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千禧一代小伙伴共同成长。天维论坛ID:yzyz1220

浅谈习惯,使命感和成长型人格

发布时间:2021-11-08 09:05:26
分享到:

Best-Habit-Tracking-Apps-for-iPhone-and-iPad.jpg

习惯

先总结下我是如何养成以下习惯的。

1. 早起。高中的时候周围同学都流行熬夜学习,尝试了两三周后实在是痛苦不堪,索性放弃,再加上西甲欧冠都是凌晨或者清晨开打,索性早睡早起(8,9点睡,4,5点起床,有球赛根据球赛时间安排作息),这样断断续续的三年下来,基本再也用不着闹钟了。直到现在都是早上6,7点钟自然醒,周末也从未睡过懒觉。

2. 健身。刚入职的时候公司组织了一次21天健身房挑战赛,那时候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赢,每天都去健身房打卡,竟然21天没有一天落下,不仅赢了大奖还养成了去健身房的习惯,现在一周3-4次的频率,不去浑身难受。

3. 从不喝饮料。就是不爱喝,真心觉得水最好喝,酒排第二。

4. 每周写作。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记日记,那时候觉得整个世界没人能懂我,不如自己和自己说说话,纯粹是独生子女孤独无处发泄被迫养成的习惯。十几年下来,每年都有一本纸质的日记本记录着自己的所思所想,看看以前的矫情文字,真的有看得见的成长。

5. 看书。和楼上一样的理论,闲的,与其在现实中听别人吹牛逼,不如看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码的字儿。

6. 干净整洁。老妈有洁癖,自己的窝如果没收拾干净,老妈就会来给我「帮忙」,导致找不到东西,所以逐渐养成了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状态的习惯。

7. 定期反思自我。同4、5条。闲的。自己比别人有趣。

综上所述,我的习惯基本都是被环境所迫或者就是闲的养成的... 一个习惯需要21天左右的时间慢慢熟悉,也许会放弃,那就再尝试下一个21天,不用心急,这样三个回合后基本就形成了头脑和肌肉记忆,也就是我们说的习惯。

最近的日常习惯如下:

举铁

间歇性禁食16/8

平均每天7小时睡眠

平均一周10小时阅读

平均一周10小时写作

每天学点新东西

每周和有资格的人深度辩论1小时

2019前四个月遵循上述原则,感觉每天都过的简单充实,情绪平稳,还有看得见的成长,希望大家都可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习惯。

 

使命感丨不设限

上次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徒手攀岩》,再来谈谈主人公Alex。十分羡慕像他这样专注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且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他说,「I’ll always choose climbing over a lady」,诚实的可爱,毕竟先做好自己才有资格去接受并爱别人。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去追寻「幸福和快乐」,却不知道这些只是一瞬间的感觉,你见过每一秒都幸福快乐满满的人吗?那我们应该追寻什么呢?以Alex为例就是一种使命感,确立目标、享受过程、失败了再来、有瓶颈就先歇歇然后再来、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

大多数时候,人都会给自己设限,大脑总会觉得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庆幸有Alex这样人的存在,让我们可以不断地突破自我认知,挑战极限,Just do it plus impossible is nothing。 

早上去做按摩放松肌肉,按摩师Carmen来自德国,后来嫁到了新西兰,以往做按摩都是倒头就睡,但自从跟着Carmen以后,每次按摩都像是学术交流一样,涵盖超多身体和精神健康的话题。

Carmen是从30岁以后才开始跑步的,之前跑五分钟都气喘吁吁,现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参加了多次全马和半马,还准备挑战下铁人三项。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跑者,在学校800米跑步从来都是不及格的节奏,那时候就把自己限制在「我不行」的框架中,一直到最近参加了8公里的Round of the Bays(一小时跑完)还有100公里的徒步,我才真正开始意识到自我设限的危害,你的身体比你以为的有能力,是头脑限制了自己!

Carmen表扬我走完100公里身体的状态还是很不错的,顿时让我有了挑战半马的动力,在30岁这一年,基本每个月都能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无论是公众演讲还是体能挑战,当你的头脑不再限制自己时,每天都是进步,每天都是惊喜。

 

成长型人格

一直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的阶段,所以之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只不过是你成长的一部分,可以代表过去的你,但不一定代表现在的你。曾经做过的一些决定也不代表你必须要恪守一辈子,人生就是在不断成长,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只要不违背原则和底线就好。

比如之前为了多了解基督教而每周去教堂,那时候你可以定义我为一个基督徒,但在花费了一年多时间了解整个情况后,我选择不去相信这个宗教,这不是背叛,而是真正了解后做的决定,比那些从未了解就否定的人更有说服力。

很多时候品评一件事一个人,第一手资料结合调研结果更具指导性。我不会和一个从没去过中国就评判three T问题的人争论,完全没有意义。别轻易的被媒体洗脑,过滤信息十分重要,虽然一手信息也存在预设偏见,但多方的信息结合总比片面的第三视角新闻更准确。

同理也适用于爱情,先约会再确认关系的方式十分适用,这个约会阶段可能很长,也可能无疾而终,几周几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换个约会对象都有可能,不合适就及时止损,还没觉得真正了解就花费更久的时间了解。前者不是水性杨花,后者也不是故意耗时间。再加上人的成长速率不同,如果一方落后另一方太多,就和平分开,没什么大不了的。

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还没了解彼此,就因为社会压力,大脑化学元素超标或者其他个人原因贸然许下承诺,然后在之后超长的人生过程中背负这样的承诺痛苦一辈子。一旦确认关系后,责任感就扮演着重大的角色,你也不想为了守护当初一时冲动许下的诺言而痛苦一辈子吧,所以尽可能在约会中了解彼此的进化原则,过程和速率,这样才能保证两个人总是在同一个页面上。人虽善变,但骨子里的东西(Elon musk提到的First Principles

也适用于人类)总归很难改变。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