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理性姐潇潇
作者: 潇潇Jill
简介: 潇潇Jill,数据分析师,应用经济学和金融硕士。从2014年通过打工旅行第一次踏上南半球,到2016年大龄读书,求职,一路下来有很多关于终身学习的感悟。希望能跟大家分享讨论关于学习、生活、工作、自我提升的精华干货,跟小伙伴们一起成长。个人公众号:「远走他乡的理性姐」 | 小红书:「理性姐潇潇」

疫情期间,这件商品的销量居然涨了200%

发布时间:2020-09-23 11:00:23
分享到:

疫情期间,你们是胖了还是胖了?

理性姐先胖为敬,新西兰疫情期间在家办公了两个多月,非理性的渡过了一段快乐的肥宅时光,胖了4公斤。

以下是我的心路历程:

疯狂的买食物>>疯狂的囤厕纸(未遂)>>疯狂的买超市零食>>疯狂的买外卖

跟我不同的是,刚lockdown时,在很多人在恐慌性购买的时候。男友不担心没饭吃也不焦虑是不是会失业,当机立断的斥“巨资”买了台新自行车,花费5000刀。

起初还砍价,想着疫情来袭,商家生意冷清能给个友情价。结果商家说最近比圣诞节还忙, 目前看好的车就只有一台了,欲购从速——潜台词,爱要不要。心碎男孩最后向现实低头,毫不犹豫的出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疫情中暴增的非主流需求。

论坛首页幻灯片-704x396-4.jpg

要啥自行车?

还记得疫情刚爆发不到一个月,全球口罩的供应链受到暴风冲击,全世界都在买口罩戴。口罩价格一路飙升,从家门口小药店到闻所未闻的网络平台,全都被宠幸至断货。微信群听到最多的就是,

——有口罩吗?

——口罩现货。

然后紧接着,欧美市场的消费者开始“恐慌性购物”,各大超市卫生纸货架被扫荡一空。当时澳洲和新西兰有多少人也担心起来自己的如厕需求受到影响,纷纷去抢购,登上了各大新闻。据说在疫情期间,澳大利亚人恐慌性购买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第一,堪称全球抢货冠军。

两个月后,风水轮流转。在一些国家如美国和西班牙,由于疫情的关系,很多消费者又又又改变了策略,转向自行车市场。

今年五月,西班牙自行车市场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2倍。

与之类似,美国的成人自行车销量实现了121%的增长,儿童自行车和健身自行车也分别增长了66%和59%之多。

请感受来自买家的好评。

(图片来源于网络)

 1.jpg

2.jpg

问题来了:究竟为什么风向突变,要啥自行车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我们从两个主要需求群体来解释,上班族和家庭。

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国家实行封锁政策,平时每天奔波卖命的上班族突然家里蹲,健身房关门没铁撸,于是想办法达到运动(出门)的目的。

对于一部分上班族来说,在以自驾或大型公共交通为主要通勤方式的欧美国家,由于疫情严重,交通工具内人员混杂,口罩不普及,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更多人觉得自行车出行将是更安全的选择。

一些家庭会倾向于买休闲类的自行车,然后把骑车作为家庭的活动项目,也不失为增进感情的行为。在新西兰lockdown期间,我也是经常见到一些家庭以三四个人为单位的小团体,在河边,公园,或是临街巷子里集体散步或骑自行车,这在疫情前的工作日中是不容易看到的景象,很是温馨美好。

 

羊群效应

这些恐慌性购买或者非常规需求背后有什么原理可以解释呢?

回到之前的抢购口罩,卫生纸的例子。这些都属于群体行为或者羊群效应(herd behaviour)

我们所做的事情,某种程度上也基于对他人行为的预测。例如,从超市获得我们想要的食物取决于我们和所有(或大多数)其他购物者的明智行事。

恐慌性购买这种 “自私”行为,由情绪压力和不确定性引起的对未知的恐惧而产生。

当你看到你的邻居,朋友们大包小包的采购超市食物,这些现象以及当前的不确定性会激起你的“恐惧”——“食物会不会买完?”“接下来两个月没饭吃怎么办?”。如此,你会冲到超市加入到恐慌购买的行列,然后你的个人行为又会影响到更多人,加以扩散,个体行为就变成了群体行为。

美国的研究人员早在1993年就指出,群体间的相互作用比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更具竞争性,并将这种现象称为不连续性效应。

简言之,就是怕错过一个亿。

 

引发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不想看到恐慌购买?

有人说:“恐慌性购买也不是坏事,至少我们在给商家送钱。”

要知道,所有的商家对于需求的预测都是基于常规的消费者行为,突如其来的事件导致的短期高需求,可能帮忙清空了商家的一些库存,但同时也增加了预估供货数量的难度。

比如生产罐头的商家X,在疫情期间卖掉了无数个罐头,对于这波提前的“圣诞礼物”开心的同时,也在焦头烂额的思考这一波趋势要持续多久,要不要提高生产速率?现在仓库库存告急,是招更多人手还是等这波“热情”过去?这类的问题会有很多。

传统的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但我们又无法做到完全理性。

即使是研究行为经济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塞勒,当被问及如何花费奖金时,他毫不犹豫的说:“我会尽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钱花光。”

总之,有趣的现象在笑过之后还需要冷静思考。当我们由于健康危机或者社会事件而产生恐惧时,可以依赖政策制定者给定心丸,这可能是通过稳定物价和发放津贴等等。但个体的努力至关重要,我们即将经历的大事可能不会少,即将面对的担忧可能很多,这更需要理性思考来帮助我们平稳的度过危机。

Reference:

 Individual-GroupDiscontinuity: Further Evidence for Mediation by Fear and Greed

John Schopler, Chester A. Insko, Kenneth A. Graetz, StephenDrigotas, Valerie A. Smith, Kenny DahlFirst Published August 1, 1993 ResearchArticle

The Psychological Causes of Panic Buying Following a Health Crisis

Kum Fai Yuen,1 Xueqin Wang, Fei Ma, and Kevin X. Li Int J EnvironRes Public Health. May 2020  

1.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