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鲜衣怒马不负芳华
作者: 狮子温
简介: 各种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文字集锦;各种儿女情长、母女情深之生活荟萃;各种鲜衣怒马、美食美趣之暗香凝露。

读书小感之《乡土中国》:公与私的边界

发布时间:2018-01-12 09:56:09
分享到:

上月几位奥克兰的师兄师姐牵头,把校友群的书痴们组织起来成立了清华读书帮。

不由欢欣,不由雀跃:似我这般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懒丫头,只把书本作为构筑虚拟世界的砖瓦,心中所寄,无非是书页翻转间可以飞离现实无奈,也许一时半刻会有明心见性偶获所得,但终究难脱小女子情怀。偏又没脸逢人便扯出“兄台今日可有所感”的问话来探听同好,生怕被人当做神经病打了去。如今平地一声雷,冒出有组织有纪律还有类似奋斗经历的一群大牛们掌舵,指引诸多同好齐读书共交流,长白云下,静品书香,不由得以手加额,高呼一声:“幸何如哉!”。

在钱大帮主和陆大长老的一力主持下,读书帮就以丐帮的形式正式运营起来。大家入门都是一袋弟子,凭贡献与分享一点点积攒功德,逐步往八袋弟子的境界勤勉努力而去。

作为一袋弟子小帮秘的温某人,为了早日成为一代女侠,除了各种毛遂自荐求打杂,更是发誓要好好读书、努力分享。所以,诸位看官,今后温某人公号上,也会偶尔晒晒读书笔记喽,欢迎拍砖,嘻嘻:)

本周末是洪师姐导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费先生的书,我很小时候就在我爹的书柜里看到过。整整齐齐的好几本,崭新挺括,品相极好,我却挺不过三行就无奈弃读,然后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我爹:“这种书你怎么看得下去?”。我爹对我也不装,会实话实说:“其实我也不全懂,不过写文章引用几句会显得高深莫测而已。”

好吧,他是搞政工的,需要弄些提升B格的东西彰显中心思想之伟大光辉正确。我一介无欲无求的小女子,看看小说故事就好。于是这位费学长在我心目中,除了高深莫测的学究形象,就只剩他柔软圆润的毛笔字,以及当年在清华园里和钱钟书一起追求才女杨绛的绯色故事了。直到上次开帮典礼时,我极为佩服的洪师姐又提起了费学长,才终于让我又拿起了这本书。

开头两章,其实还是读不下去,太难了!每次看不了两页,我就眼皮艰涩,哼唧唧跑去见了周公----以至于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里,我都是拿这本书当催眠灵药的。要不是基于对洪师姐个人的极端信任和其品味的由衷佩服,以及陆师兄希望我扩宽阅读深入思考的劝诫,我九成九又会中途弃读的。

好在坚持了下来,幸亏坚持了下来。

这两三周时间里,白天要在公司市场活动上站台招揽顾客,热情洋溢,高声叫卖,人心其实是喧嚣的。到了晚上,在小旅馆里,边哄娃边断断续续看上几页,熊孩子终于睡着的时候,心便沉静下来,那些平实无华的文字,在一簇簇晕黄的灯光下,竟也慢慢生出些珠贝似的光辉,引我入到文化深处,牵出古今中外许多思考:

诸如我们口口声声的传统文化,是怎样被地理被人文一点点地影响、引导、发展到如今这个样子?

诸如我们的礼制秩序是怎样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上慢慢发展起来的?

我们从古至今那些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统治规则又是怎样运行工作的?

中华民族的名与实是怎样分离结合着的?

欲望和需要又是怎样相互依存着的?

等等等等。

范围太广太广,请允我截取小小一段,谈谈自己理解的中原文化和西洋文化之公私边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先按我个人的理解说文解字一把哈:

“私”是象形文字,左边的“禾”代表粮食,从字形上看,像不像一个人把粮食独自背回家的样子?所以,不仅仅在我们中华文化里,“私”是独自独占的意思,就连受唐宋文化影响深远的日本文字里面,“私”也代表第一人称:我。

再来看看“公”字:从象形文字方面来看,典型的开仓放粮的架势嘛,共享的意思也就明明白白地呼之欲出了。

仅仅从两个字的字形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文化里,无论公私,其实最初起源都是基于“乡土”和农业的基础上来定义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华文明里的“公”也好、“私”也罢,说白了都是在差序格局里的相对定义。

“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学长独创提出的,旨在描述我们中华文化中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便如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以“我”为圆心,由自己这个中心点慢慢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照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具体而言就是: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以宗法群体为本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 在这种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块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与差序格局相对的,是“团体格局”。费先生打了个比方,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

正是由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对于人际关系的模式定义不同,才有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正如我们常常诟病的中国人会孝顺父母、疼爱子孙,却往往出门不排队、如厕不冲水,几千年文明咋就解决不了大众的公德问题呢?而那些老外,张口闭口“Please”, 出门进门让女士,多么文明的种族!可却往往既不赡养老人,又不在乎子女。和这些老外比起来,咱中国人显然是公德不够,私德过剩的一个民族啊!

Why?

说白了,无非是彼此文化中,人际关系的格局不同而已。在差序格局的文化中,很容易出现下面几点现象:

一.自我主义

差序格局中,自己总是任何关系的圆心,一切价值是以“我”作为中心的。孔子曾经曰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

看!连至圣先师都在以差序格局的思想教育后人,自己总是中心,象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都是随着他转动的。自汉以来,中国的文化始终都是以儒为尊的,整个民族文化的奠基思想就是如此,私德昌盛一事,实在是源远流长啊!

二.公私群己的相对性

以“我”为中心的话,不论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都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所以,公私之前,其实并无清楚的界限,无非是观者所看方向是内是外而已。

所以,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大家可以牺牲族……这种现象在汉文化里比比皆是。别的不说,历史故事里无数为了事业牺牲全家的名人还少么?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了和项羽阵前较劲,不是让对方快快杀掉自己老爹和媳妇后,再分自己一杯羹么?三国演义里不是有刘关张结义后为了坚定彼此共剿汉贼的信念,互相杀了对方家小,以免耽误共同创业的经典情节么?

到了现代社会,大家虽然吵吵着要学习欧美如何如何,不还是一个个为了比别人快升职多加薪,爹娘病了不照顾,孩子生了不教养,再给自己冠上个“忠孝不能两全”的帽子就可以心安理得为自己奋斗终生了。

包括前段时间大火的《巨婴国》,为什么举国巨婴?说白了,无非是所有关系中,“我”是圆心,一切先围着我转,公私我来说了算而已。

但是,如果你说他“私”的话,他是不会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说是为了家,这时候,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可是哪天,当他族里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他又可以为了族之利益去牺牲国之利益了,这时候,虽然他的立场变了,可他还可以说是在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

所以,在差序格局里,公私是一个相对而言且没有边界的东西:站在波纹涟漪的任何一圈里,向内看都可以说是公。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即使是西方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中为了自己国家争利益,也常常会不惜牺牲世界和平以及别国的合法利益。比如二战中号称拯救世界的丘吉尔,遇到任何触碰英国利益的事情,也是毫不手软地牺牲任何团体;世界警察的美国政府,天天博爱全世界,但是别碰美国利益,否则就算亲表哥,也会格杀勿论。

但不同的是,他们会把国家看成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了这个团体,其实是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国家来成全别种团体。这种团体格局的概念在我们传统乡土概念的差序格局中,是没有的。

但时代是一直发展的,互联网不过短短数十年,就把地球变成平的了---中西文化先是矛盾冲击,再是取长补短,然后慢慢趋向融合。中华文化,一步步开始变革演化,不过短短几十年,在不少老一辈的眼中,已经“世风日下,国将不国”了。

其实是必然。便如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守着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城堡。小城堡之内,就是由血缘和地缘关系建立的他的族人,大的国家如何,这个世界如何,其实他们不是很Care的。他们所关心的,首先是自己的鲜衣怒马,猎犬舞会;然后是自己的三姑六婆,外甥表妹;之后是城堡里受自己保护的子民;所以才会经常出现这块地域的某个贵族和那块地域的某个贵族一联姻,整个国家的版图都会随之变上几变。这就是典型的差序格局下以自我为中心,公私界限极其模糊的实例。

工业革命后,大量劳动力不再依附于土地,纷纷涌进城市的平民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用更适宜经济发展的自由平等及契约精神彻底打破了基于土地之上建立的差序格局,慢慢将西方文明引入了团体格局的人际模式。

而古老的中国,在贵族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通过杀光各国贵族的方式,在统一国土的同时,也强行统一了中国文化,贵族精神的暮落其实为新格局的诞生曾经提供过一次很好的机会。但在其后的楚汉之争中,平民出身的刘邦靠着野心和无赖打败了贵族君主项羽,成为中国这块土地上唯一的主人。刘邦从自己的造反经历中深刻认识到了流民的危害性,所以制定出一系列将百姓束缚在土地上的政策法规来加固劳动力对于土地的依赖。于是,吾土即吾乡。中国社会,连同中国文化,就一起牢牢地、长达数千年的和土地相结合,乡土文化就这样一点点固化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基因里。

我们守孝悌,我们恭君长,我们先修身,再齐家,最后才会平天下。所以最初看到西人动辄拿出救世主的姿态到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委实不能理解:您家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都种好了么?就来多管别家闲事?

可是整个社会的发展终究是滚滚洪流,情愿也好,不爽也罢,工业社会就是要求人们必须抛弃“我”之中心的差序格局进入团体合作的团体格局中去,否则便要落后,否则便要挨打。

所以,才有了中国近百年来意识形态的混乱和冲击,文化思想的碰撞和重组。在一次次的交流和冲撞中,我们慢慢开始明晰了公与私的边界,开始一步步认识到:这个世界,原来不是唯我独尊。

这才有了孔乙己们脱下长衫,和自己不曾正眼相看的短衫汉子们一起坐在场外空地上,讨论未来的日子,大家应该怎么过?

是的,不是“我”和“你”分别怎么过,而是我们大家一起怎么过?

当然还会有龃龉,还会有反复,但都是前进中的必然,螺旋式的上升。我们至少开始考虑“公”和“公德”,并且愿意去呼吁,去身体力行。

也走过弯路的。一句“天下为公”否认了个体存在的必须和福祉,全民齐发动,去做某个主义的螺丝钉,除了妻与夫,家中的一切恨不得都拿出来“共”了才好。结果过犹不及,整个社会倒退荒芜到令人发指。

十几年的教训渐渐抽醒了中国人:我们可以是绑在一起的一捆柴,团结力量大,但我们还是一根根独立而挺直的木棍,有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脊梁。

至于这个坚持是什么方向,那就要看自己独立的三观里对幸福、对成就的定义了。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和而不同。

前几日校友群里流行了这么两幅图画:

著名音乐人制作人知名文化人,清华大学校友高晓松说:“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应该拥有国家之重器、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去谋求一个职业,否则我们清华和蓝翔技校有什么区别?”

而蓝翔校长荣兰祥说:“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的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多么有趣的悖论!其实这正反映出这么多年的思想冲撞中,我们终于开始反思:“怎样的自我,才是既不委屈自己,又有益社会的发展方向呢?”

这个,真的是见仁见智。于我自身,从20岁后就一直是一个信条: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微信公众号:鲜衣怒马不负芳华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