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乔见新西兰
- 作者: MINA喬
- 简介: 85后, 一个不安分的灵魂。北上广闯荡过多年,大理洱海边开过客栈。阅读,写字,电影,旅行,用脚丈量世界,用心活在当下。现落脚新西兰,与大家分享我在纽国的生活、见闻以及实用信息。微信公众号:乔见新西兰
闭关数周,在家办公,做饭,阅读,追剧。心血来潮时,写一点文字记录心情和这平凡的生活。
除去一些计划外的经济损失伤人脑筋,大多数时候,生活倒是颇为充实自在。
而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古怪疫情,
我几乎忘了原汁原味的新西兰生活本该是什么样,
直到这个周末我们出去了一趟。
车子欢快地奔跑在这座复苏的城市上。
晃眼的蓝天,厚重的浮云透着日光,绿树和草地,放眼是熟悉的一片开阔视野。
街上的车流恢复如常,道路不再寂寞。
车子驶入公园,停完车,旁边一棵古老圣诞树,粗壮的树干似是从中间被劈开,呈卧倒的姿势朝着各个方向缠绕伸展开去,甚是惹人瞩目。
奥克兰虽冬日渐至,也抵挡不住这般阳光炽烈。无休止的大风在耳边呼啸。
也许不是主流,这个公园周边人烟稀少。公园旁边的海滩,因为退潮,景致索然。
驱车20分钟而来,难道是做的功课失败,没来对地方?
并不是。眼前的海景尽在我们预想中。看到近海深处的泥洼里有三五个人提着桶在缓慢移动的影迹,直觉没有白来。
闻得小道消息,这个退潮后的海岸,是生蚝的聚集地。
我们拎着桶,带上事先准备好的一兜工具,卷起裤脚,往大海的方向一深一浅地走。
很快我们便确认,这个“脏兮兮”的海滩,确实遍地宝藏,遍地生蚝。
生蚝们聚堆生长,越往深处走,蚝堆的密度越大,腥味也越浓。有些许长嘴海鸟在捕食,或低空盘旋着物色猎物,发出尖锐的叫声;或将长喙深深地扎进泥潭里享受美食的欢悦。
海风凶猛凛冽,直吹得人东倒西歪重心失衡。好在有戴着毛线帽保护头部,适当缓解被持续的大风吹出偏头痛。
挖生蚝并不容易,每一个生蚝都需要用螺丝刀在生蚝堆里找对点去撬开,挖开之前,要确保这是活的(我们的判断标准:不张嘴),否则白费功夫。记得以前去别的海滩挖Cockle贝壳类,比生蚝轻松许多。当然,论及美味,生蚝完胜。
撬了两三只后,一旦技巧掌握,渐渐事半功倍,正常一个人一小时就可以把上限(50只)的量挖足。柔弱的女生收获数量减半(我也当属其中)。
大风纠缠,雨点也渐渐变大,逗留了一个多小时,眼见带来的桶已被生蚝填满,我们赶在涨潮前拎着沉甸甸的收获,踩着泥洼水坑趔趔趄趄地回到岸上。简单整理后,满载而归。
清洗和处理生蚝也是个繁重体力活。但相比在外头买现成处理好的生蚝,更能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感。
劳动了大半天,总算吃上了一顿自给自足的丰盛海鲜大餐。
近日感悟。
《红楼梦》中有语云: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既然红尘一行终究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何不为自己在人间时创造多一些恣意时日,快活一场。
两点注意事项:
1、挖生蚝,建议要穿雨靴,普通鞋子如果不心疼穿完这次后报废也是可以的。这次装备不足,穿着人字拖的我行进艰辛,鞋子时不时被泥沼吸紧或在泥潭里打滑。几个趔趄之后,一不小心脚底还是受了点伤。
2、在新西兰打捞各类海鲜,是有严格数量和尺寸限制的。若违法,会有巨额罚款等着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生有壳动物在奥克兰和科罗曼多地区的捕捞限额(来源:Google):
鸟蛤Cockles –每人每天50只
海胆Kina –每人每天 50只
绿唇贻贝Green-lippedmussels –每人每天 25只
皮皮双壳贝Pipi–每人每天 50只
扇贝Scallops–每人每天 20只,必须大于100毫米
图阿图阿双壳蛤蜊Tuautua–每人每天 50只
大鲍 Paua –每人每天 10只,必须大于125毫米
龙虾Crayfish/rock lobster –每人每天 6只,雄性须大于54毫米,雌性须大于60毫米
对于海螺whelks或猫眼螺cats eyes等其他水生有壳类动物的捕捞限额是合计50只。
更多品种的海鲜捕捞上限查询,建议下载以下APP进行了解。
APP: NZ Fishing Rules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