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之后,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或者家人(例如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家里一起度过的。当到了需要上幼儿园的年龄(具体年龄因地区和文化不同而异,在祖国大陆孩子三四周岁会陆续进入幼儿园,在新西兰孩子从出生4个月之后就可以进入幼儿园),孩子需要离开家这个非常熟悉的环境,进入幼儿园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面对和经历的改变,甚至或许是孩子需要克服的第一个挑战。孩子哭闹的状况和适应时间的长短,因人(孩子)而异,并且不单单与孩子本身的适应能力有关,同时更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有效帮助密切相关!我们不能简单的用食之无味的“分离焦虑”这样一个词去解释所有的东西,因为这个词不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分离,人心里或情感上产生的难过或焦虑,我们成年人所感受到的一切,孩子都有完全相同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这种感受会比成年人加倍,同时还增加了担忧和恐惧。作为成年人,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已经知道如何去控制情绪和恰当处理这份心理和情感变化,而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在他们人生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迫切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帮助下,去化解这份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和冲突。孩子去幼儿园,是孩子和家长共同需要学习的功课,并且家长需要做得准备一点不比当事人少。接下来,从家长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入园时的难过和焦虑情绪、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一、 敞开心扉和孩子愉快、平等地交流关于幼儿园的一切
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几个月就可以和孩子聊聊关于即将去幼儿园的计划(通常幼儿园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排队时间,利用排队等待这个时间就好),并且以轻松愉快的口吻让孩子明白去幼儿园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当然前提是家长已经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和相关信息储备,这两方面可以通过在参观和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做准备,例如参观幼儿园的时候多看看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留意有哪些有趣或新奇的陈设、玩具、设备、小动物或小朋友的作品等,以后都可以拿来跟孩子绘声绘色的讲述(信息储备);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至少找一个比较聊得来的老师聊聊天(当然选择这个人最好是幼儿园的full time teacher,而不是临时的reliever),了解一下幼儿园的日常或问一下相关疑问,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建立起信任,也能让自己对孩子即将去的幼儿园和老师更加熟悉、了解和更有把握(心理建设)。
小标题提到“平等”的交流,就是想告诉家长们,即便在你绘声绘色的讲述着这一切的时候,孩子或许依然摇头Say No,这个时候就说到平等了。孩子有表达情感和选择的权利,家长不能因为自己作为家长这个职分就能命令或要求孩子心不甘情不愿的强制执行,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半蹲下来和孩子在相同的水平视线上,面对面发自内心的表达对孩子这份抗拒或情感的认同,告诉孩子,即便是换成爸爸妈妈,此刻爸爸妈妈也会跟孩子有同样的情绪,但是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去试一试,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之后再找机会循序渐进积极地引导。反之,命令或强制执行只会让原本美好的一件事情在孩子的心理上投下阴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是接下来的十几年都讨厌上学!
此次划重点:认同感和同理心对于帮助儿童调节情绪极其重要和有效!!!
二、 在孩子正式开始上幼儿园之前,陪孩子去幼儿园适应两三次
家长陪孩子去适应幼儿园这个方法大家都知道,但关键是如何才能行之有效!
在很多时候,孩子或许不能够清楚的表达,但他们的观察一定是非常敏锐的,尤其是家长的喜怒哀乐、忧愁焦虑或放松喜乐等情绪变化。所以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陪着孩子去适应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带着一份愉快轻松的心境,陪孩子在幼儿园玩耍或探索、去享受幼儿园的一切,这样孩子才不会被家长的难过或紧张情绪感染到,孩子才能够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渐渐放松;第二,淡定自信地跟老师交流或聊天,这点很重要!因为孩子能最直观的感受到他/她的爸爸妈妈对这里老师的熟悉和信任,孩子才能慢慢对这里陌生的老师建立起安全感!
再次划重点: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家长的言行、情绪或肢体动作都会被孩子精准的捕捉到,家长在这个环境中是否放松愉快、对这里的人是否熟悉信任,直接决定孩子是否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产生安全感、信任和依靠!
陪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时候还有一个窍门就是,选择一个时间段,家长step back,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例如在经过引导之后,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稍微退后,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里的一切,以便为了之后孩子自己在幼儿园做铺垫。其实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找老师聊聊天、并且可以轻松的跟老师表达孩子需要特别帮助的地方或孩子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多一些互动和交流,跟老师之间建立起更多的信任。
三、 第一天送幼儿园,一定要认真的跟孩子说再见
先批评常犯错误案例:送到幼儿园后,趁孩子不注意,家长悄悄的溜掉是大忌!切记不要这样做,这样非常容易让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在孩子心中留下消极难以磨灭的影响。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是正玩儿着呢,突然一转身爸妈不见了,把自己丢下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内心冰冷到低谷的感觉非常糟糕!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当你决定要离开的时候,先去跟孩子认真的说再见(半蹲下来保持跟孩子同一水平视线面对面进行平等的交流,依然是重点),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去了或者回家了,接下来的时间需要孩子一个人在这里跟其他小朋友玩儿,并且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都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的,然后明确的告诉孩子大概几点会来接他,并认真跟孩子承诺一定会过来接他!(此处是重点)
跟孩子和老师都说完再见之后,走的时候不要回头,一定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转身走回来安抚,这样起到的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误以为只要努力地哭,爸爸妈妈就会回来,父母的这种来回反复只会让孩子哭的更厉害、坚持哭的更久。
四、 从半天开始,适应之后再增加小时数
当然这个不是必须,有许多的孩子一开始就是每天8小时以上待在幼儿园,但对于孩子尽快适应和享受幼儿园的生活,从半天开始确是非常有帮助!尤其是针对哭闹严重一点的孩子,这样能防止孩子第一天或者前几天去幼儿园在那儿不吃不喝哭8小时,想想就让人心疼。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讲,从半天开始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一开始上幼儿园时间不是那么长,让孩子还处在新奇和探索的过程中,就被父母接回家了,不会因为一开始时间太长让孩子感觉上幼儿园是一个如此难熬的过程,对于帮助孩子进行积极心理调适非常有帮助,感觉正玩儿着呢,就要回家了。这样从孩子的心理来讲,也不会感觉上幼儿园是一件艰难、棘手和难熬的事情,对于接下来去幼儿园,心理上就不会那么抗拒。
结语:每个孩子都是独特而又不同的,所以方法不是千篇一律套用的,也不见得上述每一条对于每一个孩子都完全适用,所有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对孩子的爱、尊重和平等交流,以及随时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考虑。对孩子的爱,相信每个家长都有;但对孩子的尊重和平等,可能是我们许多家长需要学习的功课!有许多人教过我们如何做工作,却鲜有人教我们如何做父母,然而做好父母却是比做好工作更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所以,作为父母,谦卑的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学习,是我们当下此刻就需要做的。与大家共勉。
(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想了解从教师的角度如何帮助孩子,请关注新西兰幼教学会 www.nzecea.co.nz 相关的PD和培训)
*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