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安宁智育
作者: Emily
简介: 奥克兰私立名校13年工作经验,熟悉新西兰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和学校运作。两个孩子的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独特的求学经历,对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有深刻的反思,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其天分,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引导和培养。

家长必读:在新西兰,如何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

发布时间:2022-02-03 09:16:55
分享到:

中国家长重视教育,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现有妈妈跨国陪读,甚至为了孩子的教育举家移民。如何给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学校?是所有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

笔者在学校工作16年,被无数家长问到:

奥克兰最好的学校是哪一间?

A校和B校,哪个更好?

公立和私立,到底怎么选?

单性别学校是不是学术水平更高?

新西兰的学校各具特色,家长们对学校的期待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能力和兴趣千差万别,没有哪个排名可以综合考虑这么多因素,选学校需要个案分析,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

本文以当年笔者给孩子选择学校时做的调研和分析为主,增补了新的信息和回顾反思,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如何去了解一所学校

选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针对自己的考量和决定

 文章以介绍高中选校为主,一些基本原则也适用于小学和初中的选择,欢迎交流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一、如何了解一所学校?

1. 参加学校开放日(Open Day)

无论公立还是私立的高中,每年通常都会安排一次Open Day 或多次Campus Tour 给潜在的家长了解学校。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应该尽量带着孩子一起前往,看看校园环境、各种设施,搜集学校的各种资料,见一下校长和其他领导,观察学生整体的风貌(或者仅是部分学生向导),是否彬彬有礼,是否朝气蓬勃?

开放日通常有提问环节,有心的话可以跟主管招生或某项工作的负责人交谈。参加开放日之前,家长和孩子心里最好有个重点,比如孩子喜欢音乐或某个体育项目就可以着重看或提问这方面的情况。

如果错过了开放日,至少找机会参观一下校园,除了设施,看看同学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在上学或放学时,想象一下孩子/自己成为其中一员的话,是否喜欢环境和同学。

2. 看学校网站

翻看近两年的新闻,常常能让你了解到这个学校的强项、侧重点、甚至是价值观是什么。了解学校的组织架构和提供的课程以及活动,如果有疑问,可以找到联系的邮箱。网站还还会有报名的时间、步骤,公立校会有学区的详细说明,私校网站都会有收费的明细或者奖学金考试的信息。

3. 跟学生、家长或者老师交流

跟在校学生或者毕业生及其家长交流,往往能得到不少有用的第一手信息,但需要注意区分哪些是个人观点和感受,哪些是学校的规则和管理要求。比如听家长说孩子的老师很负责(或不负责),可以问问看有什么具体事例?是老师个人行为还是学校的要求?

4.看ERO Report

在新西兰,从幼儿园到高中,每3-5年,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都要接收ERO (Education Review Office) 的审查,审查报告会公开,可以在这里查找到(http://www.ero.govt.nz/)。

这个报告很长,主要看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校自己的推荐(强项),对比多个学校的报告,就能发现其中的区别。

5.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的网站上可以查找境内任何一所学校的信息,包括最学校的官网、地址、类型(几个年级、私立公立)、decile (社经指数)、历年学生人数、种族比例、国际生的数目和趋势,学生被处分的情况等等。

https://www.educationcounts.govt.nz/find-school

通过这个目录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年级的平均人数,和国际生或各个种族所占的比例。前者可以看出学校的规模,后者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校园文化。

了解哪些信息?每个人关心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下面是我关注的内容。

1. 学校概况

规模: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我个人不喜欢人数太少的高中,比如每个年级100人以下,很多课外活动根本开展不起来。好的公立通常都有400-500人以上,而私立300人/年级已经算很大的了。

年级:公立高中一般是9-13年级,私立的有1-13或者7-13年级,如果是这样,我会在开放日问九年级新生通常有多少?新生多的话,比如接近一半,学校通常会组织露营或其他活动帮孩子互相认识,如果新生太少,会增加孩子适应学校的难度。如非必须,应尽量避免高中最后两年转校,保持所学课程和参与课外活动的连贯性。

男校/女校 还是混校?奥克兰不少名校(公立和私立)都是单一性别的,而我个人喜欢混校,主要是认为学会和异性正常交流合作是孩子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家里没有异性的兄弟姐妹的话,在高中正常接触异性非常重要。

公立还是私立?

私立还是公立,似乎一直是永恒的热门话题,先来说说我认为的关于私校最常见的几种误解。

1)私校=贵族学校,父母们非富即贵,咱平民百姓去了被人瞧不起。私校里,肯定有些富贵的家长,但也绝对不是个个都是名门望族或大公司CEO、高管什么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专业人士(律师、医生、Builder、电工、水工)、小生意主,中到高收入的工薪阶层能占一半以上。至于会不会被人瞧不起,涉及到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我看来,辛勤工作、诚实有教养的人都值得尊敬,都是平等的。如果有人喜欢因为经济或社会地位低来瞧不起我,我只能说我真的不在乎被这样的人瞧的起。

2)私校的学生爱攀比,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去了容易受欺负。爹妈开个二手日本车会让孩子很没面子。无论私校、公校,想要攀比的人总能攀比。如果你觉得自己开日本车很没面子,比开奔驰的人低了一等,那就难怪你的孩子有同样的想法了。我相信父母的人生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从不对孩子隐瞒家里的经济状况,我们不是多有钱的人,只不过父母都努力工作,让他们衣食无忧,如果他们羡慕别人家的豪宅名车,那么自己以后努力去挣,攀比父母的钱和地位算什么本事呢?至于假设可能发生的 没钱的同学受欺负,我觉得如果孩子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这根本不成为问题,无论是语言或行为上的bully,NZ任何的学校都有严格的指引和处理程序。

3)私校除了学费,还有很多隐藏费用,动不动海外旅游,受不了。私校的网站上,都会清楚地列明收费细则。Field Trip 市内的,真心没几个钱。三天的野营,全包价$200-300块,我看跟公立差不多。海外旅游有,但绝对不是每年都针对每个年级,而且通常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比如学西班牙语的学生,隔几年可能会组织一次高年级学生的旅行,费用是不低,但绝对是自愿报名,如果我碰到这样的情况,会针对孩子的需要和家里的经济安排来做决定,去和不去我都会坦率地告诉孩子原因,如果他很想去,我甚至会建议他是不是考虑用自己的零花钱或者打零工挣钱来支付一部分费用。

4)私校的老师好,教学质量高,所以家长可以省点儿心管孩子。每个学校都有负责的老师,也会有混混的老师,碰上什么样的老师,这事儿纯粹是运气。私校收了高额学费,通常会比公校多一点服务意识,所以如果碰上混混老师,沟通解决问题甚至投诉到校长那里,被重视的可能性高一点而已。学校教育永远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永远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指望学校多管自己省点心的家长,我猜很可能会失望。

5)想读医科、法律,或准备海外留学的孩子,应该去私校,其它的在哪儿读书都行。想读什么专业,能读到什么样的大学,说到底还是看孩子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跟私校还是公校真心没有多大关系。我的观点依然是,多多了解,选择适合孩子和自己家庭经济情况的学校,而不是纠结到底选私立还是公立。

对于很多人来说,私校每年2万多的学费,是不能不仔细考虑的。是否物有所值,见仁见智。

我想说的是,通常私校都有各种名目的奖学金, 金额从25%到80%甚至可能100%,学校网站上大多数会有细则。如果孩子在学业或者体育、音乐任何一个方面比较出色,强烈建议试一试,有些学校的奖学金考试是免费的,也就是说零成本。如果学费能够减免一半,经济上的负担会大大减轻。

如果没有奖学金,又觉得私立实在太贵,那就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考虑买房或者租房住进去吧, 毕竟新西兰的公立学校, 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位置/交通:公立通常都在家附近。私立的话,有没有校车经过?是否方便乘搭?如果没有,父母是否能每天亲自接送,孩子自己上、下学方便与否,路上最好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太远的话,家长参加学校活动也不方便。如果考虑住宿,一定要亲自参观宿舍,了解管理制度,跟舍监交谈一下。

种族比例: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议。作为第一代移民,我希望孩子不要仅仅局限于和华人孩子的交往,也可以多一些机会和Kiwi、韩国、印度人、或者毛岛人交往(只要人好,种族不限),所以学校里面multi-culture很重要。如果华人近一半或者是极少数(〈%3),这样的学校我不会选。

宗教信仰:我不信教,但open mind,只要学校不是必须让家长或孩子信教,每周有1-2节宗教课我可以接受。

2. 课程设置

高中前两年各校的课程差别不大,都是四主课(英文、数学、科学、社会学)和体育及部分选修。后三年有IB、NCEA、CIE之分,每个课程的介绍,都可以讲几个小时,家长们可以先看这两篇科普文章。

高中选课必读:含金量最高的IB课程听说最难,到底学不学?来听听IB满分获得者的经验....

高中选课必读:NCEA课程不好,学了只能留在新西兰吗?关于NCEA的误解到底有多少 ...

简单粗暴地说:

IB是个两年的课程,也是三者中课业压力最重,文凭含金量最高的课程,适合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强,不偏科全面均衡发展,兴趣广泛、实践能力强、有很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学生。

剑桥CIE课程比较重视知识点的学习和考核,考查方式在三者中最接近中国的考试,选课灵活自由,适合刚从中国来的理科较强的学生。

NCEA是新西兰的国立文凭考试,是很多高中提供唯一课程体系。它的好处是有非常丰富的科目可以选择,尤其是对于艺术和技术有兴趣的学生,有很好的实践机会,考查方式灵活,注重能力(skill)而非知识点。

通常说,如果学校提供多一个选择,无论是IB还是CIE,总是好事。

3. 分班方式和组织结构

大部分学校,都会对九年级学生进行入学考试后按程度编班。考试内容是英文、数学和Reasoning

各校编班方式不同,比如大名鼎鼎的Auckland Grammar School是按成绩一路从A、B、C编到P班,而.且这个班级是根据考试动态的,另一些学校可能只分出A、B班,其他的随机排,喜欢和适合哪种,见仁见智吧。

组织结构上,有些学校实行导师(tutor)制,一个导师跟随一个组的孩子五年。也有的是House制,同house的学生混龄编排在一起,或者一个班的孩子在同一个house。无论怎样组织,学生之间有交往和互动,孩子有事知道能找谁解决就好。

4. 客观看待NCEA/UE(大学录取)通过率和NCEA奖学金考试成绩

以前,Metro 杂志每年会发布这些考试成绩的各校排名,受疫情影响,这本杂志两度易手,恐怕已经难现曾经的辉煌,是否还会继续发布这些信息,让我们拭目以待。

笔者多年从事数据分析工作,非常清楚数据背后的计算方式和含义。

先说通过率,不需要在意NCEA三级证书的通过率,只有UE(University Entrance)的通过率稍有价值。绝大多数华人孩子,只要语言不是问题,基本都能通过这些考试,不需要纠结于那些相差几个百分点的名次高低,比如在我看来,95% 和 90%的通过率的两所学校,学生学术水平没有本质差别,但和75%通过率的学校比,当然是90%+的学校,学生总体学术水平高。

另外要注意的是,通过率的排名,要分开公立和私立学校来看才合理。因为私立和教会学校能挑选学生,而公立学校不行。当然,有些私立学校挑来的运动人才也可能影响最后的通过率。

NCEA奖学金考试的历年成绩,是衡量一个学校高水平学生的重要指标。

学校每年获得单科奖学金的总数和比例,不同学校获奖单科数目的分布,以及最高等级大奖获奖者的历史数据,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孩子成绩很好,未来有希望获得NCEA 奖学金考试的单科或综合大奖,应该去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力量投入,比如校内是否有辅导课?辅导课频度?有没有负责组织和激励这些学生的老师?奖项是每年都有(学校重视)还是偶尔有(碰巧有尖子)?

这同样适用于某些学科竞赛,如果孩子在数学、化学或生物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可以注意学校历年的竞赛成绩,询问学校有没有组织任何类型的拓展课程等等。

5. 课外活动

华人家长中,重视学术成绩的人多,重视课外活动的少。笔者曾在多个讲座中谈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分享过孩子参加学校辩论队五年的收获和体会。 

课外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沟通、合作、坚持、思辨、健康、社交、关爱和服务社会等等,这些软实力不但有益于升学、工作,更是让孩子一生受益。

课外活动主要是体育、音乐、文化和社会服务几类,你的孩子感兴趣的类别值得着重了解。比如爱打篮球的孩子,学校校队的成绩怎么样?有没有请有经验的教练来学校训练?训练的频率?有几支队伍?是不是想打的学生都能进到某支队伍还是之有打得好的才行?如果孩子暂时没有特别的兴趣,可以多看看学校都提供哪些活动的机会,是不是有兴趣的孩子都能参加?

这里还介绍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项目Duke of Edinburgh,

http://www.dofehillary.org.nz/

10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参加,包括户外的各种挑战和社会服务,完成一定的任务后有铜奖、银奖和金奖,是非常好的对孩子综合素质的锻炼。学校有没有提供这个项目?是不是每个学生想参加都能参加?

6. 特殊教育

新西兰的学校讲究因材施教,但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一样的资源,如果你的孩子需要ESOL,或者读写方面的特殊帮助,记得向学校询问。

如果孩子某方面很突出,比如数学很超前?艺术方面很有天赋?可以问学校有没有特殊的Program拓展,主要包括提前跨年级学某个科目的可能性,或是特殊的按能力编班的加深内容等。有些学校有专门的优才计划(Gifted and Talented),有需要的孩子家长应该着重询问。

7. 学校侧重点

这个其实已经包含在前述内容中了,新西兰的高中各有特色,有些学校可能很重视学业成绩,有些可能某几项体育很厉害,也有的乐队、象棋见长,通常一个学校的传统强项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如果正好是你孩子的兴趣所在,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一个学校,在上面每个方面都胜出,那恭喜你,选择容易了!否则的话,有可能了解越多越难做决定,因为A学校可能这里好,B学校那里好,是的,十全十美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长看重的东西也不同,只能权衡各项因素之后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作决定。

 

二:针对自己的考量和决定

跟买房、找工作和人生的每个重大决定一样,学校的选择也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通常建议的选校步骤是:

1、根据家庭和孩子的情况进行初选。

私立还是公立?(全国只有4%-5%的学生入读私立学校)

学校所在区域?(50%以上的家长,把学校的location作为选校的重要因素之一)

单性别还是混校?(见仁见智)

IB还是CIB是NCEA课程?(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来决定)

......

还在犹豫的因素先放下,用能决定的因素初步筛选形成学校的备选名单。

2、重点考察备选名单上的学校。

前述的各种考察方式:开放日、学校网站、教育部和ERO网站、学生家长的交流...

3、确定考量的不同因素的权重,并对备选学校进行打分。

前述的各种考量因素,在每个人心中的重要性有所不同,难于决定时列表打分吧图片

4、尊重孩子的意愿,全家讨论决定。

一定要尊重孩子(尤其是中学生)的意愿,毕竟是孩子就读的学校,在参观学校时带孩子一起,对于不同因素的考量也要听取孩子的意见。

结论: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而不一定是众人口中的名校。 

安宁智育.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