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什么王教练成长笔记
- 作者: Sherman
- 简介: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当你发现自己一直在为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而努力时,生活会变得充满活力。希望你能够在这里汲取滋养,受到启发,使生活充实,让生命发光!微信号:Sherman-Coach
我有两个孩子,女儿6岁,儿子3岁。我是一个焦虑的家长,非常非常焦虑,我也是和所有妈妈一样,只要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恨不得倾我所有。
我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孩子也是北京户口,可是北京的孩子并没有人们谣传中躺着就能读好大学的美事儿。学区房的价格已经令人发指,全民奥数的时代,北京孩子们的起跑线已经提前到了娘胎里,琴棋书画等十八般武艺已经逼近200块钱一小时起步了。更让人绝望的是,比你出身好的人,比你还努力!我每天在纠结要不要让孩子学奥数,什么时候开始学奥数,学花样滑冰还是网球?每天犹如神经病一样游走无尽的纠结中,希望找到解脱。可即便这样,我并没有投入到买学区房的大军里,有时会对体制内的教育和各种套路深恶痛绝。我对孩子的未来还心存一点点侥幸,那就是——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出国!
可是,出国是为了逃避还是更好的深造?在此之前我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但不妨先走出去看一看,于是有了我们的新西兰微留学之旅。近两年微信的兴起,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微留学。一个远在南太平洋的国家能满足你的愿望,让孩子体验国际视野和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我想但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都会心甘情愿掏出腰包,而且费用的确比某些所谓的海外夏令营和游学项目便宜很多。
关键的关键,孩子可以在百分之百加360°无死角的渗透式的生活中体验真正的西方式的教育和人文,而不是被满满的行程所累。
小学的开学典礼是给我的第一个震撼,组织者,表演者,音响师等等都是学生自己,没有按大小个排队,没有统一到极致的穿着,甚至期间发生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的尴尬场景,孩子们面面相觑,但没有笑场,没有起哄,也没有老师面露怒色急吼吼的上台组织纪律,这在国内的学校是不可想象的,怎么可能会在正式场合出错?彩排可能从一个月前就开始了,一切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
但是!难道孩子们不就是应该和需要在错误中成长吗?把一切错误都扼杀在萌芽中,孩子们又会记住多少呢?
孩子的吃午饭的习惯也大为改变。我在国内买了一个三层的保温饭盒背到了新西兰,孩子中午的营养可不能耽误。
外国人的午餐是很简单的,两片涂了果酱的三明治可能就解决问题了,但是我们中国人是绝对不会在吃这方面妥协的,考虑到给孩子的膳食营养,我们更是要搭配主食,菜,甚至还会想到带个什么汤。
我们第一天给孩子带了炒米饭,可放学后我发现剩了很多,孩子说:“根本没时间吃完!”在中国孩子还在一口口细嚼慢咽的时候,当地孩子早就三下五除二的解决掉了午餐,火急火燎的去玩了。
从那天开始,我即刻入乡随俗,仅在三明治,墨西哥鸡肉卷,饺子的这几项里来回变换,抓起来就吃,吃完就去玩儿!
在新西兰,有很多地方都有滑梯和攀爬架这种简单但是免费的游乐设施。
说来很神奇,这些我的孩子们在国内连看都不看低幼项目,在新西兰他们居然一玩起来就是两三个小时!可能是没有作业的重压,释放了天性吧。
有个在新西兰比较普遍的孩子游乐设施叫做Monkey Bar,我在来新西兰之前就听说当地的孩子有很小的宝宝就会这项运动,这甚至都不能称之为运动,孩子们真的会像小猴子一样在几个栏杆之间荡来荡去,有大一点儿或者力气多一些的孩子甚至能一次跨过两三根,我一度怀疑这都是人猿泰山的孩子。
我给我家姐姐订的目标就是来了这里要从一根都不会开始,走的时候要一次性跨过所有Bar来完美收官。她身体弱,之前也没有锻炼过,虽然最后孩子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算是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在新西兰,你看不到像国内那种在空场上搭建起来的那种旋转木马,电动火车,随便一个项目收你10块20块的,新西兰这些免费而简单的游乐设施足够孩子们玩耍。你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对于孩子们运动能力的重视和培养,甚至爬树都是被鼓励的。当你不必顾虑安全问题,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满头大汗的跑来跑去,快乐地玩耍,你会感到那么美妙,甚至时间都静止了。
微留学之旅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西兰小孩子们所表现出的良好教养。
我从怀孕到孩子6岁半看了不少关于育儿方面的书,也想培养出教养良好的孩子,但有时候孩子可真不是好管的!我也听说正面管教好,但有时候就是什么都不如给一巴掌来的见效。我是又急又怕,这样的亲子关系很是堪忧啊!可又能怎么办呢?想不想上好小学?想不想上好初中?想不想上好大学?钢琴要不要学?奥数要不要考?舞蹈、英语,哪一样你能放弃?哪一样不是逼出来的?在国内的环境里根本没有时间让你考虑更多关于素质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之前我对国外的课堂的印象是没有固定位置,上课随意发言,一听下课铃马上走人,管你老师说完没说完,总之就是不如国内课堂秩序好。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一样,认为我们中国孩子的纪律性是没得说的,手应该放哪,举手才可以回答问题。可是,事实又一次打了脸。我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里就收到了学校群发给这次所有微留学学生家长的一封邮件,内容是说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不遵守规矩,不能按照老师的指令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坐着,满教室打闹等等,学校说这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
纳尼?我们会有纪律问题?看到信的内容的时候我除了觉得不可思议,还感觉到后背阵阵发凉,第二天我赶忙去问老师,虽然不是我们家孩子,但这事儿是真的发生了,特别是低龄段孩子,因为语言障碍,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无聊之余和另一些中国孩子满屋子追着打闹。但回想我见到的新西兰的开学典礼,没有呵斥下,小朋友们表现出的安静和秩序,对比下来实在让我惊奇。
新西兰小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很好,在校外也是一样。
有一次我们下午从超市采购回来,遇见了邻居的两个孩子在外面玩骑车,于是我的两个孩子也加入他们。但是孩子们骑车的地方很小,原因是邻居的妈妈说要能从窗户里看到他们。我对他们说,我可以在街口帮他们看着车,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里骑车玩了。他们虽然觉得是个好主意,但并没有马上同意,而是回去问了问妈妈,得到同意后才兴高采烈地在这个更大的圈子里玩了半天。
这件小事让我印象很深,这两个新西兰小朋友骑车的范围好像就是他们行为的边界,他们特别知道哪里是边界,如果出圈,要得到家长同意。
一位一起微留学的妈妈说,她们住的那个寄宿家庭一共有四个孩子,所有的饮食起居仅有父母两个人来承担,而且双方还都有工作,居然井井有条,家里没有大吵大闹,连大声说话都没有。
我们感叹在新西兰是两个人来管理一个团队,而我们是一个团队来围着一个孩子转。
我想,新西兰的小孩子们一定不是天生就有教养的,一定和家长们的教育方法有关。
我于是特别留意了新西兰的父母在和孩子接触时候的一些做法,有些和我们国内父母的的确有很大不同。
比如我看到一个小小孩玩耍的时候把裤子搞湿了。如果是我们中国妈妈估计会说:“你看看你!怎么弄的,走路怎么不看着点儿!那有一滩水你怎么不看这点儿?你弄湿裤子我可没的给你换!”
而这位新西兰妈妈善意地笑笑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没有指责谩骂,然后平静地把裤子帮孩子脱下来,孩子穿着尿不湿光着腿继续玩去了。其实,孩子摔倒的时候是很想向妈妈哭诉的,但由于妈妈没有把焦虑紧张的情绪带给孩子,所以事情就很顺利地过去了。这小小孩子的心里就有了一次认知,这种情况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用哭诉。
我还发现,新西兰的父母会把孩子每一个不恰当的要求或者行为都指出来,但没有打骂,没有争斗,再加上这种做法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不像我们国内家长和祖辈市场会觉得“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以后慢慢就知道了”。新西兰孩子从小的边界意识被树立起来,成长就更加顺畅些。
一个月时间,不论是住处周边,学校,公园,商店,我从没见到急赤白脸,大呼小叫的父母,然而孩子们的表现却真是让我羡慕!我们有句话叫“3岁看大7岁看老”。新西兰人对孩子的管教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如果我们还不醒悟的话,恐怕将来也是很难达到那样良好的状态。除了感叹以外,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做些什么改变呢?
在新西兰这一个月里,我有机会让自己慢下来,发现了新西兰同龄的孩子们的良好状态,这让我羡慕,也让我深思,我开始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需要如何相处,而我们又应该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是满腹经纶的大学者?会研发人工智能的科学家?还是数钱数到手软的生意人?
不是,都不是。我和很多家长想的一样:“我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太高要求,我只是希望孩子快乐!”是的,我虽然投入那么多,并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型人才,其实初衷是希望她能从中找到一个兴趣爱好,如果能发展成一技之长。但是,好的教养是必须的,这样她会让身边的人感觉很舒服。我们的孩子将来据大多数都将是普通人,除了学识上的差别之外,真正能考验一个人的还是品行和修养。
微留学结束回到北京后,我开始了我女儿小学生涯的准备工作。体制内的学校各种对于细节的要求让我又回到了紧张的状态。
虽然节奏紧张,但是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慌乱了,我有了方向,有了想法,我知道什么该重视,什么该放弃。
为什么微留学现在会受到更多家长的推崇?我相信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学习语言,我认为是更多重视教育,了解教育的家长知道意识到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书本以外的见识更多的丰富了孩子的阅历,让我们审视自己和让孩子找到未来的目标,我们应该回到教育最初的初衷——育人,而不是一味的认为月亮是国外的圆。微留学为我们打开了这样的一扇窗,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如果一次体会不出来,那就多来几次!
注:本文文字及孩子的照片均由北京妈妈苗苗提供,并授权我在本文中使用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