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纷享新西兰
作者: 老周
简介: 不惑之年移民新西兰,以亲身经历分享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微信公众号:fenxiangxinxilan

【纽村见闻】你敢在新西兰说D端人口试试,会立马死得很难看

发布时间:2017-11-30 10:53:40
分享到:

富人的孩子被针扎,穷人的孩子没了家。。

前面的事固然令人痛心,但很多属于推测有待证实;后面的事更加令人寒心,因为很多人在冬夜被赶出家门。

 

D端人口(抱歉只能这么写)一词,此次遭遇大咖们口诛笔伐。其实早在2016年,官媒上就开始使用。更早的时候,农民工、临时工、没户口的、外地人,这些同样含有歧视意味的标签,在公开媒体上随处可见。

而我们日常谈话中充斥着:XX人都是骗子、XX人做事特没谱、找男女朋友绝对不能是XX人。XX可指某地方、某阶层或某类人。说的人毫不避讳,听的人附和称是。

 

如果不是大小公号怒怼D端人口,很多人对歧视是有些麻木的。用一个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阈值太高,人们对环境设定习以为常,轻易难以觉得刺痛。

我也曾经如此。

 

几年前,移民加拿大的老哥一家回北京玩,那时12岁的小侄子狠狠给我上了一课。

一次闲聊中,我问:加拿大黑人多不多?

小侄子闪过一丝不快,回答: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不多。

不开眼地又问:黑人多的地方是不是不安全?

小侄子彻底爆发:不要说那个词!他们是巧克力,巧、克、力!而且你为什么歧视他们?

巧克力是神马,我也没,没歧视啊。。

小侄子:你说有那些人意味着不安全,这不是歧视是什么?是、什、么?

眼看小侄子因为中文不够用即将发飙,我迅速承认错误,表示绝不再犯:巧克力,记住了!

 

后来我知道,如果在美国,你必须说成:非洲美国人;我们则是:亚洲美国人。总之一定不要用颜色称呼别人!

后来我移民到新西兰,歧视阈值逐步降低到正常范围。

 

新西兰是个多样化的大熔炉,外观上人们有不同肤色、发色、眼色和体态,内在上有不同地域、背景、信仰和文化基础——

公园里,一群男男女女都穿着席裙吃喝跳舞,这是个太平洋岛汤加族群的聚会;

散步时,一个院子挂着三面旗子,这是一家瑞士移民兼新西兰全黑队的铁粉。

因而新西兰国家虽小,人们见识不少。

歧视作为自上而下贬低性的行为,在样本分散、差异化较大的环境中,技术上不便于实现。

而在礼仪常识中,你如果表现出一点歧视,必然马上被人歧视。

 

当我第一次听到“岛毛”一词,很是讶异。

到奥克兰的最初两年,我住在北岸西南区域,那里华人很少,以白人、太平洋岛民和毛利人为主。附近确实有发生过盗窃,不过总体治安还好,环境也不差。岛民和毛利人体格庞大又带着纹身,看起来唬人,但绝大多数很有礼貌。

有的邻居哪怕只有8分之一的毛利血统,完全是白人样子,也会很自豪地说自己是毛利人。

当时很感慨英国人和平谈判的创举以及后来对毛利文化的呵护,甚至我孩子的英文名都是毛利朋友给起的。

但是后来,认识的国人越来越多。终于听到这个词,同胞看我不信,补充了很多负面论据,并劝道:赶紧搬走吧,那里住不得!

 

虽然我觉得岛民毛利人乐观开朗,那个区挺好啊,但言语贬损的力量强大,最终还是搬离去了别处。

今年3月,一家中文网站在一篇文章的标题中,用了“岛毛”一词,立刻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文章作者撰文说明自己毫无歧视意味外,网站也公开发文致歉,此事才被平息。

越是对弱势群体,越是要倍加关爱,是西方社会通行的“政治正确”,触犯这个基本原则只会死得很难看。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权力。人在天性上类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类。”

意思是,尽管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但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不可能达到平等,也不可能达到一致。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有不平等,都有低收入者聚集地的存在。

不少发达国家城市的贫民窟是黄赌毒的高发区,属城市顽疾,治理难度很大。相对而言,在北京遭到“清理”的大多数人辛勤本份养家糊口,是对城市服务有益的增补。

居住环境存在各种隐患,主要因为业主在建造标准上投入过低,业主投入过低又主要因为“政策变化快,不知道能租多久”。因此,解决问题之道是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提高安保设施水平,而不是解决有问题的人。

微信公众号:fenxiangxinxilan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