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纷享新西兰
作者: 老周
简介: 不惑之年移民新西兰,以亲身经历分享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微信公众号:fenxiangxinxilan

在新西兰,家长们也要为竞选“家委会”厮杀吗?

发布时间:2018-05-04 09:54:35
分享到:

如今社交名媛的最佳名片,不是秀包包、开豪车,或老公是掌管几个亿的基金经理,而是当选孩子学校班级的家委会主席。

身在南半球,不由感叹隔着太平洋这差距真大。

新西兰的学校,家长完全用不着为了竞选家委会互怼厮杀,因为这里根本没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家委会,甚至连班级这个概念都弱爆了好嘛。

(Photo by Climate KIC on Unsplash)

在我儿子的学校,班级有20多个,从room3到room26。每个班级虽然有固定的教室和一个负责老师,但流通性和自由度都很大。

首先,在零年级和一年级阶段,班级人数很不固定。

因为小朋友过完5岁生日随时都可以入学,班里会不断冒出新同学。如果一个班人数太多,也会转班。

(图片:hayball.com) 

另外,新西兰教育理念开放,认为social skill也是学生们的必备技能,社交当然不能仅限于班级这个小圈子。

因此,很多学校采用“共享教室”的设计,不同班级的学生可共享学习空间;

学校每学年开学都会重新分班,学生们有机会结识新朋友,不会只熟悉“同桌6年的你”;

一些文体类的课程采用大课形式,多班级一同上课;

全校学生分成4大团队进行文体学术方面的竞争,甚至参加学校之间的比赛,学生们完全打破班级界限,为团队的荣誉而战。 

哦当然,班级家委会没必要存在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人少,一个班只有20个学生,不需要什么代表、主席,每个学生老师都能照顾得过来。

 

学校真正的大BOSS是校董会

新西兰学校没有班级家委会,但有学校的校委会。

校委会或校董会,是国外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英文为Board of Trustee,简称BOT。

校董会是学校真正的权力机构,是全校教职员公的雇主,对学生家长和监护人、本地社区、教育部长和教育部、其他政府部门和公众负责。

它管理学校的人事、财务、制定章程、安排重大活动,甚至决定校长或老师的去留,正规程度甩家委会好几条街!

这么高大上的校董会,是要怎样的人尖子才能进去呢?

先看校董会的人员组成。

一般是:

• 家长代表3-7名

• 校长1名

• 教职工代表1名

• 学生代表(9年级以上学校)1名

• 指派校董(非必需)

从结构上可以看出,这个10人左右的校董会组织,学生家长代表所占的比例最高,以确保学生的利益处于首位。

 

参选家长不需要子女在读

只有在教会学校,由于宗教的特殊性,竞选不那么开放,身为学校大业主,可以自行推举不超过4人进入校董会。

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进入校董会,除了校长以外,家长代表、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都需经过公开的民主选举。

其中家长代表不需要有子女在该校就读,竞选也最为激烈。

叶宋曼瑛博士在上世纪90年代曾担任过两届奥克兰名校Epsom 女子高中的校董,同时还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的首位校董会女性主席。

她回忆说,当时很多竞选人颇有背景,有国会议员和首席大法官等。叶宋曼瑛博士的女儿曾经就读于Epsom女子高中,但她在担任学校董会主席时,女儿已经毕业。

“做校董,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说,是因为亚裔家庭越来越多,这些亚裔孩子需要更多关注和帮助。”

因此,国外家长竞选校董会,外汇局官员或基金经理未必有加分,需要有成员推荐,并且徳“财“兼备,一般来说,具有公信力的律师、医生等更容易获得票数。竞选每3年一次,一旦当选,可连选连任,没有任期限制,除非主动请辞。

《1989年教育法》第103条和第103A条规定了哪些人不可以被选为校董,或被任命、指定为校董。任何想参加校董选举的人都必须确信,根据业已了解的有关信息,自己符合参选资格。参选人不必有孩子在学校读书,也不必是有孩子的父母。

校董选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如果你有意成为校董,请关注教育部网站或新西兰校董协会(New Zealand School Trustees Association)网站上关于下次选举的通知。

 

当校董成没什么“好处”可得

据称,国内家长热衷进入家委会,是因为能够提前得到众多“内部消息”,以及孩子当班干部上更有优势。

我不相信学校会行为如此低劣,是非有待考证。

顺便提一句,新西兰的学校没有班长学习委员这些班干部的存在,因为这里教育的目的不是拔尖子,而是“一个都不落下”。只要达到大纲要求,都是老师眼里“非常棒的孩子!”,即使哪一科弱了些,也是“很努力的好孩子!”

至于“内部消息”,在国外待久了已经陌生。

新西兰整个社会比较透明,人们普遍认同:利益相关者有权利知道他的信息。

因此,涉及学生利益的各类信息,比如学校的长短期目标、教育部对本校的评价、学校校区范围、各项收费标准、学生可参与的活动奖项,全部都是公开的。

可以说,家长参加校董会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基本上是“爱的奉献”。

新西兰中小学是公立教育,但学校得到的政府拨款不一样。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以所在社区居民收入、就业率等为基础的decile评分。评分高的学校说明居民收入高,获得捐助的潜力大,政府的补贴就低。反之亦然。

这样造成9分、10分学校的经营压力较大。一边是以“捐助”为名的学费,每位学生一年二三百元,既不够成本支出,还不能强制缴纳;一边是需要改扩建的运动场、教室、图书馆等各项设施。

校董们的工作重点也就来了——筹款!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女士分享说,她2012年加入大学母校美国Vassar文理学院的校董会。第一次开会就深深感受到募捐的压力。

Vassar 是1862年建立的,2012年是150年校庆,董事会的目标是募捐 150个“million”给学校送礼。全体成员都分外努力,洪晃老师也亲自找中国土豪们化缘,当年10月,150个million 的任务完成了!

除了筹款这件常规任务,校董会的事务性工作也不少。

上周收到孩子学校的一封邮件。说校董会要提交给教育部一份关于学生卫生健康方面的教育计划,因此恳请家长们参与一个在线调查,学校将根据调查和家长的意见制作成报告上交。

我点开调查链接,有7个问题,关于学生午餐条件、性教育方式、体育教育中理论学习、体能训练、户外锻炼的配比等,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意见。

调查来得正好!我对午餐比较有意见:一是每周五订餐种类太少,还只能现金支付,不能在线付款;二是学校对带餐没有限制,一些孩子带糖果当零食。

希望明年就能看到学校有实际的变化。

 

家长举手就能参加的PTA组织

有趣的是,国内学校的家委会,竞选激烈程度堪比高大上的校董会,但功能却很贴地,主要是增强沟通、协助班级活动,实质上和PTA更为接近。

PTA,全程为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家长协助委员会。

和校董会一样,PTA也是新西兰每所学校的“标配”,由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等组成。

不一样的是,PTA主要是协助执行学校的活动和各项安排,结构相对松散,家长们只要有热情有时间,都可以加入PTA。

每周PTA例会之前,学校会给所有家长发邮件,欢迎一同参与讨论,还提供啤酒和点心哈。

不久前是儿子学校125周年校庆。PTA开了好几次会议商议细节,不少家长也奉献思路。最后的方案是趣味和经济兼顾:

校庆进行3天,从周五至周日。

周五正常上学,孩子们要求穿上“旧式”服装以怀念初创者。

学校给家长的邮件中贴心提示:千万不要为了本次活动购买衣物,只需要现成服装加一点怀旧的配饰即可。如男生穿背带裤,带鸭舌帽,女生穿长布裙,带白布帽,国际生可穿民族服装。

游行等庆典活动从中午开始,家长也欢迎参与。该部分活动免费。

周六和周日的下午到晚上,学校安排了一些舞台表演、化妆舞会等活动,所有居民都可以参加,但需花几块钱购买门票。

由于历史悠久,很多家庭几代人都是校友,因此校庆相当热闹,成为小镇的年度大事之一,还上了本地报纸的头条。

 由于各种原因,华人家长参加校董会以及PTA的并不太多。但是华人学生在奥克兰迅猛增长,文化背景差异大以及沟通不畅造成误解和矛盾时有发生。海外的华人家长不妨向国内家长学习,积极参与学校事务,增进沟通、化解矛盾、繁荣社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fenxiangxinxilan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