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纷享新西兰
作者: 老周
简介: 不惑之年移民新西兰,以亲身经历分享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微信公众号:fenxiangxinxilan

留学海外却没一个local朋友你尴尬不?

发布时间:2018-05-08 15:01:40
分享到:

去年一位妈妈陪孩子来到奥克兰留学。来了之后,母子二人都非常喜欢新西兰,学习、生活都颇遂心,但有一件事情令这位母亲很不满意。

1944acf4e3ff4088a0f8d96b12526883.jpg

在她看来,孩子到了异国读书,英文应该飞速提高,并且和本地人打成一片。而现实是,孩子需要上学校的ESOL(英语非母语学生的英文补习)课程,身边同学不少是华人,一年下来没有交到一个本地的洋人朋友,更没有如他所愿地突破语言关!

她有些焦虑,她的长远打算是孩子们“读书-就业-移民”,因此他把“结交本地朋友、融入本地生活”这事看得很重。

但事实上,国外留学几年却没有一个洋人闺密好基友的状况并不鲜见。

这个让外国人奇怪、留学生尴尬、家长们着急的问题,有着很多现实因素。

 

01 偏爱集体行动

“爱扎堆”是老外眼里中国人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不仅扎堆聊天,还扎堆吃饭、购物,甚至上厕所。不管以哪个国家为背景,中国留学生总是一团团一簇簇地行走江湖,似乎参加了某个留学旅游团。

当中国人很投入地和“自己人”聚在一起,其他国家学生有种被“排斥”的感觉,难以参与其中,形成一种无形的阻碍。

02 英文水平受打击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学了十几、二十年英语,不少还在国内参加浸泡式、一对一等豪华培训,但是到了国外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很不实用。

来自德国、法国、伊拉克、俄罗斯等母语非英语国家的同学不仅英语听说会话水平高,而且一般会讲3-4门语言,印度学生口音差但是词汇量惊人、语法也很标准。

语言的打击之下,大多数中国学生选择两条出路,埋头学习在成绩上找平衡和回到自己人的舒适圈,很少人把时间精力放在和老外交朋友上面。这也导致中国留学生得到了其它评价:很害羞、不爱交际、很宅。

03 只接受相同价值观

一部分中国学生的价值观在于贵的就是好的,会各种炫富晒单品这些外国人不care的东西。价值观不同自然没法交流,就只能和“识货”的中国人一起玩咯。

此外,西方文化习惯于开政客的玩笑,对国家政策展开毫不留情的批评,而“爱国”的留学生们,可能会因为政治神经过于敏感,友谊的小船随时倾翻。

04 娱乐方式差异大

很多老外的成长和交际都在club完成,但在中国人看来,那里乱糟糟闹哄哄,一点不class,还影响第二天上课图个啥?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娱乐,卡拉OK、打游戏、扎堆吃饭、晒朋友圈,基本沿袭国内的娱乐方式,只是换个地方而已。

05 国人遍天下

如果从伊朗或哈萨克斯坦到新西兰留学,可能很快结交到当地朋友,因为本国人太少了嘛。

而中国留学生遍布全球,很容易就找到同类。大家遵从熟悉的程序,讲熟悉的语言,吃熟悉的食物,甚至来自同一个省市或有共同认识的朋友,到异国他乡求学多少有些压力,一旦陷入亲切熟悉的舒适圈中,不想再迈步挑战艰难。

不过说到底,有没有本地朋友、是否融入当地社会不太影响留学的主旋律,这也是很多学生“不去混老外圈子”的原因。

但这位母亲显然不认同,他向老周说出“离开奥克兰”的想法。

最终这位母亲带着孩子在新西兰北岛西南边的一个小城重新安家。这个小城只有8万人口,华人很少。

开学第一个周末,女儿就收到了参加了当地同学生日派对的邀请。另外身边很少有中国孩子,所以他们在校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了,这让她很欣慰,似乎看到了孩子们融入当地社会的大门已然打开,似乎也证明了她带孩子离开奥克兰的决定是对的。

但华人的多少是孩子能否融入和迅速过语言关的决定因素吗?

老周的观点是否定,而且也力劝她不要带孩子离开奥克兰。因为小城市的华人虽少,但其教育资源和质量与奥克兰无法相比。对于已经12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当务之急是顺利通过NCEA考试。而融入不融入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笔者在网上搜了搜,很多大咖表示,其实和本地人交朋友需要付出一点努力,但并不难。

走出舒适圈靠自己

小何同学14岁从成都只身来到奥克兰。那时的他,说着一口川味普通话,缺乏自信、非常孤独,留学一年多没有一个本地朋友。

他意识到:不主动走出舒适圈,永远不能成长。之后,小何积极主动结交同学,参加学校合唱团,并为其他留学生提供帮助。

小何的朋友圈迅速扩大,其中一位把他拉进学霸的圈子。通过交友,他不仅英文成绩大幅提高,很快摆脱了ESOL补习班,并且将大学目标锁定耶鲁,而他出国前的最高设定是西南财大。小何总结他的成长主要靠自己,“每达到一个目标,正反馈带来的激励效应比什么都管用。”

口音不是问题

中国口音被歧视?你想多了,在我周围,不是美国人而把美音学得太溜倒是容易被歧视。。。

心态好即一切都好。我十几岁刚出国那会,一个意大利MM口音超级重,几乎同学们都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但是她还是一有机会就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一直解释到所有人听懂为止。她朋友很多,没有人在意什么口音。

虽然我不反对把语言学好,但是想指出,真正混得如何完全是性格问题。(摘自知乎)

老外不会笑你

英国室友Dave问我,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交际。

我解释说:“因为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语言也有障碍,不敢说话。怕你们听不懂或者嘲笑。”Dave很认真的对我说:“我们都能听懂啊,即使听不懂我们也不会笑你们,而会教你们怎么去说好英语。”

另一位同学Jessica说,在母语以外学一门其他语言,能说到这种水平是很厉害了。她觉得中国同学说话虽然口音不一样,但是都说得很清晰,都能听懂,所以她经常鼓励我们多和当地人交流。

自信开放好聊天

可能因为从小到大没有被鼓励过“Critical Thinking”,不敢批判老师、专家、前人的理论,我们太习惯“接受”,但是这里所有的论文都要有你对大家著作的批判见解,seminar上讨论的也尽是你的批判观点,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

班上的希腊同学,提起“欧债”都添油加醋说这有多丢脸。“卡恩性侵事件”和“贝卢斯科尼辞职”是法国和意大利同学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些同学很容易交朋友,不仅因为他们有“自我爆料”的幽默感,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拥有足够的自信,聊起天来轻松愉快。(摘自新浪)

花时间看美剧

如果下决心要和洋人朋友们打成一片,就得花些时间。

该看的电影和美剧要去看,从星球大战系列到权利的游戏。虽然不可能完全比得上本地人,但经典的梗能接得住。更资深一点的,去研究Meme,搜集gif(美国表情包),泡reddit,如果你能在大家聊天的时候抛出一个梗,保证别人对你另眼相看。

如果遇到听到不懂的梗就问,没有人会觉得你傻,就像如果有外国人不懂郭德纲的笑话,我也绝对不会不耐烦。(摘自豆瓣)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fenxiangxinxilan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