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老彭闲谈
作者: 老彭
简介: 为了不同的梦想,我们漂洋过海来到这片土地, 我们能在这儿扎下根吗? 我们能融入,或者,真的需要融入本地的社会文化吗? 我们的身份认同在哪里? 老彭进入了奥克兰大学,想通过学习西方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来为自己寻找一个答案。 在完成了本科的历史和哲学之后,老彭正在继续学习人类学和社会学, 并且希望能将学到的一点拙见与各位读者分享。

讲给女儿的全球史(一)

发布时间:2018-04-05 15:21:03
分享到:

按捺不住嘴角的笑,阿朵笑嘻嘻地问我“爸爸,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怎么发生的吗?”

我一愣,女儿能跟我讨论历史问题了? 我笑了笑,“那你告诉我怎么发生的吧?”

阿朵开始显摆,“德国认为法国和瑞典都太老了,而且霸占了很多殖民地,所以德国决定挑战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而且考虑到法国在跟德国的边境上有很多军队,德国就想派军队从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英国、俄国和法国是属于一个联盟,而且都答应保护比利时的中立地位,所以英国就要帮比利时,这样战争就爆生了。”

“很好啊,你能知道这些了,爸爸像你这么大还不知道的这么清楚呢。“我先夸她,“但是一战的爆发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哦。”

我斟酌着从哪儿开始,“奥匈帝国的王储,就是咱们中国人说的皇太子,叫做弗朗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人刺杀了…”

阿朵插话说,“噢,我知道这个人,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他是我们班上一个同学的grandfather。”显然她很高兴能插得上话。

“哦?那你这个同学还是个王子呢?哈哈!想不到你还成了一个王子的同学呢,阿朵。”

开个玩笑,我接着说,“一战的爆发很复杂,其实是一个全球化过程中矛盾的集中爆发引起的,说不上一定是德国的责任。”

"什么是全球化?"她问,眼睛里充满了好奇,显然对于这个“王子”同学并不太感兴趣。

先简单点吧,我想,“举个例子吧,你是来自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只是普通人,跟哈布斯堡王朝,哦,就是奥匈帝国的皇室,八杆子也扯不上关系。但是在新西兰,这个离欧洲和中国都有将近一万公里的小岛国,你和一个最古老的欧洲王室的后裔成了同学,这就反映出了人们在全世界的流动,这是全球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阿朵想了想,又问,“那么,像我那个同学,还有我,我们那到底算哪儿的人呀?我在家说中国话,吃你们做的中国菜。到了学校,我说英语,和其他同学一样吃三明治。”

很好,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我认为我自己是中国人,那是因为我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学习和工作,在中国认识的你妈妈。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在中国。所以我生活在新西兰,但是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这并不矛盾。”

“至于你,别忘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甚至现在叫做地球村里。你出生在中国,现在生活在新西兰,等你长大了,可能还会去欧洲或者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我觉得,你自己感觉自己是哪儿的人,适合做哪儿的人,而且这个你自己选择的社会又不排斥你,你就是哪儿的人。”

阿朵今年12岁了,上8年级,在学校已经开始学习历史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了。经过这次对话,我感觉到孩子开始对历史有兴趣了。还有,作为新移民的孩子,她对自己的身份归属认也产生了困惑。

这是好现象,证明孩子开始试着去独立思考了!那我应该抓住机会,跟她好好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考虑到我们新移民身份,还有像我们一样的很多华人都有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文化差异,从而产生“我到底算哪儿的人”的问题,我产生了这个念头:跟阿朵好好聊一聊我们这个地球村的故事,聊一聊村里的人们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让她知道如何去寻找答案,树立地球公民的概念。

那么,跟孩子谈历史,从哪儿讲起呢?

我决定先给孩子讲全球史!

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员、物资、技术、信息的流动早已成为常态。虽然仍然存在不和谐的孤立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干扰,建设多元文化社会早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拿我家全家移民的例子来说,就是一个全球化在个人生活层面上的反映。

我们一家四口人:老彭、小李、阿朵、阿果,生活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新西兰最大的城市。

这个城市大概有一百五十万人口,其中近60%是欧洲后裔居民,23%的亚裔居民,15%的太平洋岛国波利尼西亚裔,10%的毛利裔。这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化、多元化的社会。

邻居中有各种各样的族裔:后院的Kevin夫妇是从美国移民过来的印度人,左邻的Bill老夫妇是从南非移民过来的英格兰人,右舍的李老先生夫妇是从新加坡来的华人,街角开杂货店的Michale来自韩国,开加油站的Jinah来自斐济…

街上的饭店简直就是世界大杂烩,往往是阿果想去日本寿司店三文鱼寿司、我想去吃英国的炸鱼薯条、阿朵想去美式快餐店吃汉堡,小李想去韩国烧烤店吃碗韩式冷面。当然,我大中华料理店更是遍地可见,粤式海鲜酒楼、西安泡馍、四川火锅…

奥克兰一年四季都在过节,过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节。

当人们见面就洋腔洋调地跟你说“过年好”,跟你拱手作揖的时侯,那是中国人的春节、元宵节;

当最热闹的皇后大街交通管制, 满大街咖喱味儿飘香的时候,那是印度人的Dewali 排灯节;

当满城皆是绿马甲,人人佩戴香洛卡(Shamrock一种绿色的三叶草)的时候,那是爱尔兰人的St Patrick’s Day 圣帕特里克节;

至于全城放假,各种游行庆典,人们疯狂采购、吃肉喝酒,那当然是最大的节日—圣诞节到了,这是男人们女人们的节日,大人们孩子们的节日,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美洲人、波利尼西亚人…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节日。

所以,生活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有必要让孩子知道一下咱们村里的历史,知道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历史,知道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互动的历史...

注:

  • 这个题目预计是个长篇,初步估计会有三十集左右。

  • 我会尽量用孩子(阿朵12岁,本地是八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六年级)能理解的语言,同时也希望能给各位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老彭闲谈

    冷看西方社会,热评纽村玩乐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