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 作者: 托尼
-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清明节在4月,是中国人悼念亲友的时候。澳新两国有一个哀悼的日子也在4月,那就是军团节,又叫老兵节,ANZAC DAY,每年的4月25日,悼念所有为国捐躯的军人,同时荣耀所有服役的人员。
老兵节的来历
关于老兵节的来历,我在《我们该怎样纪念军人?》里面曾经提及:
澳新军团节始于对1915年一战中的加里波利(GALLIPOLI)战役的纪念活动。这年的4月25日,澳新军团在土耳其艾尼伯尔的加里波利登陆。因为指挥失误(英国指挥官),死伤惨重,5天后,消息传回新西兰,举国悲痛。政府宣布休假半日并在当日举行了宗教仪式;次年,新西兰政府公布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公众假期,纪念死国难者同时举办归国军人组织的纪念仪式。这个活动延续至今已经101年。
图片来源:www.stuff.co.nz
这批临时征召的澳新士兵千里迢迢坐船来到北非,集训了一下,第一次正规战争就在这里。这个加里波利就在土耳其,在欧洲。因为前期军事意图已经暴露,所以土耳其在这里加强了防守。
我们看看这个区域的地形,红色是登陆区域,右侧都是山脉。防守方居高临下,攻击方从海滩开始毫无保护,从军事上来说,从这里发起进攻是错误的。这场战争从登陆地点选择,情报保密,战术配合等等都是千疮百孔。前后几个月,几万部队一直被压制在海滩前不到500米的狭长地带,双方都死伤惨重。
这场战役被军事评论家刻薄的评价为:只有撤退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几万军队在几个星期后悄悄地撤离,只死亡了10个士兵。也不知道是不是土耳其人放水,实在受不了这些木脑袋一定要在这进攻的澳新军团。
一战中,新西兰是战亡人数占国民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所以,这场战斗给了新西兰人更多关于战争的思考。
没有老兵节,就没有新西兰
苦难或悲痛很多时候能够让人们之间从情感上形成共同体。新西兰如此重视老兵节,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西兰将其视为国家意识的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在一战的时候,澳新两国其实都还不算独立国家,那个时候的世界简单的多,复习高中历史的时候到了,不记得的同学得怪数学老师。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个时候都是英国自治领,算起来在一战,中国和澳新还是一个阵营战斗。说是世界大战,其实核心战场还是在欧洲,外围国家大部分其实都是英国前殖民地,帮着出钱出人。
远隔重洋,出人出钱代表“祖国”英国打仗,对于一战的澳新士兵来说是自然的。所以,不服英国人是不行的,这个政治思想工作做的不是一般的到位。新西兰继续随英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还是和中国一个阵营。从参展人数占人口比重来看,仍然惊人的排到了第一。纪念碑上每一朵花都代表着一个凋零的士兵。
1947年,战争结束后,我们正打国共内战时,新西兰终于独立了。同年,一堆跟着英国打架的大小兄弟都独立了,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有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的正式独立却到了1986年宣布澳大利亚法案。
换句话说,没有老兵节,也许就没有现代新西兰这个国家。这里也许还是英国的一块海外领地,英国人在怀念田园生活时的归隐之处,英国女王在南太平洋的项链上那颗最大的绿宝石。英国至今也都还是新西兰最主要的移民来源国。
老兵精神是什么?
老兵节到了,那么老兵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新西兰人来说,参加加里波利战役的那些士兵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有恐惧和彷徨,他们甚至都没有受过系统训练,几个月前他们还是农夫,矿工,手工匠,牧羊人,商人,水手等等。但他们在诸多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坚决的执行战斗任务,虽然最后失败了,但那也是虽败犹荣。他们的勇往直前,勇于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怀念!
上图是我曾引用的2011年ANZAC DAY的现场。每年的纪念活动都是固定在25日,也都固定在拂晓时分这个冲锋开始的时刻。这张战片之所以成为当年的年度照片,经典就在于瓢泼雨水冲刷着礼仪兵的略显单薄但又坚挺的身体,仿佛当年那些士兵们在如花儿一样的年纪被大雨打落,凋零一地。
看到小姑娘眼前的花了吗?我前几天在超市门口也捐款(为老兵的基金会捐款的机构),同时为三个宝宝各取了一朵,这个花叫POPPY,属于罂粟花科,虞美人属。
下图为奥克兰群众在老兵节的现场奉献小花。
图片来源:www.stuff.co.nz
用红色的罂粟花代表纪念老兵倒不是新西兰人的专利,应该算是欧洲的传统文化。据说这是战士们血肉之躯融入脚下大地后,次年最早开的花,又因为颜色鲜红如血,所以人们用来纪念阵亡亲友。这个红白和中国因为文化差异正好相反。
后记
我52年的军旅生涯即将结束。
在本世纪大动乱之前我就从军,
那是童年愿望和梦想的实现。
自我宣誓从军到现在,
世界经历数次大动荡,
愿望与梦想全已消逝,
不过我仍然记得当时最流行的歌,
骄傲的宣称:
老兵不死,
他们只会凋零。
麦克阿瑟在国会发表了这篇演讲,
那是1951年的4月19日,
看过《韩战》纪录片的应该知道,4月11日他被杜鲁门总统撤职,主要原因是他决议要扩大朝鲜战争,不惜同中国决战,并对中国东北的目标进行直接攻击,必要的时候不惜使用核战争。不知道麦克阿瑟将军的这些言论对于过去他在中国的很多崇拜者有没有一些影响,但他关于老兵的这段话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所以打动了无数军人和民众。
所谓普世价值,就是不分民族,文化,党派和政见,它都能广泛被接受和认可的。服役51年,71岁的麦克阿瑟将军这段对老兵的评价和感慨,是对自己戎马一生的感慨,也打动了无数军人的心。
那么,我还是想问我在《我们该怎样纪念军人?》一文里提出的问题,我们中国什么时候能像世界各个国家一样有一个老兵节呢?它不分党派,只为了纪念那些军人。
--END--
校稿 | 托尼
排版 | ELAINE
我的新西兰(ID:myNZtrip),
每个人心里都有值得珍藏的时光,
讲述你的故事,谈谈你的人生,留下你的思考和足迹。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