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作者: 托尼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疫苗之王》为什么要被屏蔽?

发布时间:2018-07-27 08:44:52
分享到:

作者:托尼

来源:我的新西兰

兽爷的《疫苗之王》刷屏,到终于被和谐,只有4个多小时。我们每次似乎都在争分夺秒的看这样的文。这真的是一个魔幻的时代,感谢互联网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虽然这样的好文只能暂时的存在。

我相信,很快就会有各种新的论点出来。比如:

“疫苗检测本身就是世界难题”

“如果没有民族疫苗做为脊梁,我们如何自强?”

“历数西方国家疫苗发展走过的曲折道路”

这次疫苗的事情出来前,各类媒体基本都是噤声的。这算是一种默契,还是一种禁忌?又或者是悲剧?因为这样一个严肃的社会新闻,最终又再次由自媒体来承担深度挖掘的社会责任,其实是不合理的。但这却似乎成为了中国的常态。

兽爷的文好就好在极有场景感,而且有诸多的细节。我在阅读时除了觉得写得好,却也并不是不存在疑问的,因为我不是那么确定他文中那些信息来源渠道的可靠性。兽爷是有前科的: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兽楼处”所发表的两篇文章部分事实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另外法院认为文章贬损田朴珺人格尊严,构成名誉侵权。最后的判令是删除侵权文章、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田朴珺精神及财产损失6万元。

我不知道这次是否会有类似的判决。但这会让政府陷入两难:如果信息来源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他的文要被屏蔽?如果信息来源有问题,那么他就是道听途说,造谣生非,那么就该负相应的责任。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公开的对兽爷不利的信息出来,而且我们似乎也查不到《疫苗之王》一文涉嫌违规的具体说明。

不少人认为这件事影响深远,说的偏激的人似乎觉得此事会对中国未来的走向,国运,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我却觉得可能还是想多了。我这么说是根据过去的观察到的社会现实来的。因为不管今天如何的轩然大波,它们却终将被遗忘。

我们每年都要经历太多的新闻热点,哪一件又不是轩然大波呢?近的,比如泰国普吉岛的游船事故,世外小学生被砍的事件,崔永元举报明星偷税的事,这都还是今年的;去年的呢,有谁还记得李文星?去年的7月14日,23岁的东北大学2016届毕业生李文星“溺亡”了,在那之前的几天,他通过网络平台“BOSS直聘”找工作时遇到传销集团。如果再往前看,魏则西、徐玉玉,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呢?这些新闻事件也曾激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可事情过去后呢?留下了什么?如果我们不能从一件件事情里吸取教训,那么类似的错误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重演。是我们的记忆力不好吗?

说到记忆,我想起一件趣事。我在新西兰爱钓鱼,有时候钓到不符合尺寸的小鱼,这时都会放掉。可有时会发现,能在十几分钟同一位置多次钓到同一条小鱼,能知道是同一条,是因为有些鱼的花纹还是很特别,很容易识别的。所以,我有时会想,鱼的记忆可能真的只有几分钟。可人的记忆肯定不是如此,那为什么我们会遗忘曾经那么义愤填膺的事情呢?

因为我们每天都面对各种不同的事情,注意力其实是随机的,说起来除了自家孩子的教育,自家的钱财增长,职场的升迁等等能持续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其他事件得到的注意力都是随机分配的。让一个普通人能对一件新闻事件持续,深入的保持关注和跟踪,其实是违反人性的,所以也是不现实的。

这就是政府和媒体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前者需要根据暴露出的问题尝试构建一套长效机制,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再进一步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后者对这些现象予以跟踪,发现政府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当然,一个好的政府制度也应该具有相当的自我发现和自我纠正能力。仅仅依赖某个领导讲话,强调的模式,不属于自我纠正能力的范围,因为这样虽然短期能起到一定作用,从长期来看其实没有实际意义,比如这条2016年设下的红线。

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一套制度可以永久管用的。因为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我们在谈一个问题(比如疫苗)和其解决方案时,其实是有边界的。承担管理责任的机构是需要接受有效监督的,这样既能保证出现的问题得到充分暴露,同时能检验现行制度是否还在持续有效的发挥作用。出现问题其实本身并不可怕,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部纠错史,可怕的是死不认错。

生活在海外,我从不认为所谓西方发达国家就不存在问题。美国,澳洲同样出过疫苗的问题,1928年的1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Bundaberg就出现过12个儿童因为注射美国疫苗死亡的惨痛经历。据报导,当时最为悲惨的家庭罗宾逊一家失去了3个孩子,托马斯,威廉和默文。

最后的调查结果:是疫苗的包装和保管环节出现了问题。不要忽略了时代背景,那个年代是疫苗刚刚开始进入人类的视野,即便医务人员对疫苗的认识也还属于早期阶段。但澳大利亚并没有找借口,也没有停留在头痛医头的阶段,而是以此为基点,用了90年不断去完善疫苗的各个环节,乃至于今天一个新的疫苗在澳洲上市需要经过10年的测试和评估。即便如此,2010年澳大利亚还是有过一位小女孩Saba Button因为疫苗受伤。

疫苗的问题其实早就不是新闻,这次成为如此大规模的舆情,其实是多次疫苗事件的民怨累计。比如爆出来的该公司过去多次的问题疫苗处罚过轻的问题,比如三聚氰胺毒奶粉案的主管官员竟然赫然再次出现在疫苗案中,且已经官至省部级。所以,有问题并不是问题。总是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才是问题,而这就是我们中国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我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开放媒体的自由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暴露问题比盖着问题还是要好的,至少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知情权是最基础的,就像我不认为中国能完全避免转基因食品(因为人口基数庞大和老百姓实际收入水平等原因),但我一直支持崔永元:让老百姓知道哪些是转基因食品。

不要总是拿中国人口多说事,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中国人口的急剧老龄化和萎缩了。2017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出生人口1723万,一孩出生只有724万,如果不是883万的二孩,我们已经在经历雪崩式的出生人口下降(2016年出生人口1786万)。

也不要总是拿中国穷说事,有些人说起中国的事,好像我们穷了几千年一样,其实,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从历史来看从来不缺黄金时代,我们缺的是少翻跟头,少走弯路的能力,我们总爱在历史的轮回里打转。弯道超越对手的前提是,我们得一直走直路。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一直走直路,从长期来看,能走得比较直的是能持续纠正自己错误的国家,而这种纠错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能对出现的错误及时发现并持续跟踪。

前面说过,做为个体其实挺难持续深入的关注一个社会事件,除非是与自己息息相关或有极强的联系。所以对社会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需要政府有自我纠正的机制,同时还要有独立第三方的途径让媒体和有兴趣的人继续去跟踪和发掘。可在国内,这个环节是缺失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互联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自由的。这种影响其实挺深远的,虽然它看起来并不影响我们生活在网络的狂欢中,我举一个小例子:

过去一年,川普总统打议员的新闻总是不定期的会在华人圈传一下。一般传的人都会给美国贴上标签“这样的总统素质低,听不进去议员的意见,这样下去不得了”云云。那么川普打人的视频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

在网络的时代,解决问题一般都会通过搜索引擎(比如中国百度,国外谷歌)。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寻找事实的真相,可以先看看有没有人为此做过深入的研究。毕竟,站在别人的研究结果上比自己浪费事件再做一次,肯定要有意义得多,新闻报导里爱造飞机的中国农民例外。

我在谷歌里检索关键词“川普真的打人了吗”,跳出来的画面是这样的。基本都是分析这段中国广为流传的视频拍摄的真实背景和年代的分析。其实从网络传出来的无比模糊的画面就能感觉到这不是近年的作品,而且多年前录像的翻拍。

 

我用同样的关键词在百度也做了检索,如下

关于“川普真的打人了吗?”这个问题,其实百度的答案是真实的,但问题是视频和附加的中文“解说”却不真实。川普却是打过人,但那是在商业节目中,而且那时人家也不是啥总统。

偷梁换柱是华人信息世界在“翻译”其他语言世界时的常见现象,也极其恶劣;这既和我们的语言文化环境不同有关,也和我们的网络环境是受控的有关。在信息时代里,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中文的信息孤岛,我们其实和世界的联系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的紧密。

我并不想为英文的世界护短,在谷歌上同样存在各类的骗子和错误信息。但用过谷歌的人一定能感受到完全不同的画风,这个世界整体而言还是要有序的多,真实有用的信息也要多得多。这其实不仅仅是科技的差距,而是价值观的差距。

所以我才说,如果普通老百姓没有自由表达和取得多元信息的途径和习惯,我们始终是难以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越的。因为这些社会新闻,不管如何难堪,它毕竟是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如果我们不能对它们采取积极的应对,而是一封了之,那么不管它曾如何的冲击社会,最后都会被遗忘。而这些不被检讨的错误不断的堆积,最终会拖垮这个体系。跑过10公里以上的人都知道,胜负绝对不在于其中某几百米,乃至一千米的快速冲刺。何况老祖宗有句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道德是远高于法律的,其实我们不必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我们只需要先追求低得多的法律底线。所以,《疫苗之王》被屏蔽了,它披露出的长生生物涉及的问题是否触犯了法律底线呢?除了这家药企,其他药企有没有存在类似问题呢?这才是民众需要得到回答的问题。

至于那根2年前设下的红线嘛?

我已经不记得了,也无所谓了。

--END--

校稿 | 托尼        排版 | ELAINE

本文经 “ 我的新西兰 ” 原创发表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