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作者: 托尼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海外长大的孩子,他们还能读懂金庸吗?

发布时间:2018-10-31 15:35:45
分享到:

海外的华裔家长,大抵都有孩子学中文的压力。国内的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英语,不少家长甚至需要为此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到了海外,反了过来,因为担心的是中文。

这就是人生。

微信图片_20181031153634.jpg

我有一个朋友,两个女儿在新西兰出生和长大,后来举家迁往澳洲。

前几年去澳洲看他,聊天时他感慨,几经挣扎和对抗,最后还是无奈接受了女儿不再上中文补习课的决定。他在说到这事时是无限遗憾的。

做为三个孩子的父亲,我是完全能够理解他的感受的。虽然不少移民的人,多少都对原居地有一些不够满意的地方,但中国做为一个文化,血缘符号,却是深入骨髓的深深植入。

孩子们渐渐长大,表达却用英语越来越多,毕竟在学校说的都是英语。在成语和形容词的运用上,我能明显感觉她们的困难。

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以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的人来说,其实还是蛮尴尬的。她们也开始对参加课外班学习中文感到排斥,甚至会提出来,为什么要学中文?

为什么?是啊,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孩子们是独立的个体,她们今后有自己的人生。

我并不能逼她们去做什么,更多的,我还是引导她们去做,因为我知道只有发自内心热爱产生的驱动力才够强大,且源源不绝的提供动力。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中文?

中国的日渐强大肯定是一个因素,如果你需要和中国人做生意,会中文肯定是个优势。新西兰是个很务实的国家,早在80年代就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估计那个时候我们自己都还不敢承认吧。

我知道,现在有的公立小学专门还开设了汉语课程,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就明确表达了这是为了适应未来的世界而做出的调整。

这个理由,家长很充分,孩子未必。毕竟在这里,绝大多数人不懂中文,但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毕竟,这里不是中国。说到底,这更多还是家长的情感,因为做为第一代移民的我们,骨子里,那就是一个中国人,改不了。

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法接受孩子不再像我们那样的认同自己的文化和血缘。中文,那就是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

可我们管得了孩子,管得了孩子的孩子吗?所以,我最后放弃了周末的汉语课堂,改为在家里教。我也有朋友家的孩子,逼着学到读大学,然后再也不想用中文了。毕竟,我不希望她们学会了中文,却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在家里,我们尽量不允许她们说英语,而是中文表达。我想,听说对她们不会是问题,难在读写。但只要她们对中国文化不排斥,等她们再大一些,学习能力更强时,她们应该是有能力再去提升的。

那么,她们将来学中文,需要学到什么水平呢?这个标准挺难说的。

学习一门语言,其实词汇量有几个范畴。最小的范围是写作词汇,就是你明白它的意思并能准确运用到写作中去的词汇;其次是阅读词汇,即你看到了明白意思,但写作时很少能想到去用它,最典型是成语;再大的范围是听说的词汇,这些因为是口语化,即便你不会写,但也能听懂和使用。

听说读写,听说如果没有问题,我想,大抵还不用太过担心。写的难度极大,我们生长在中国,但除非工作需要,又有多少人的中文写作能力还不错呢?所以暂时也没去提出更具体的要求。读可能需要单独拿出来考量。

读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今天的科技已经能够轻易实现文字转换成语音了。也就是说,你不识字,只要你能听懂中文,你就能实现“阅读”。但这话,对,也不对的。

如果这个中文仅限于日常交流,普通阅读,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涉及到文学作品,专有名词,那就不适用了。

因为你还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最典型的,比如你需要了解一些历史,古诗词等等。

所以,阅读能力其实是衡量语言能力的一个好标准,不会过于严格,也不会过于宽松。

那么,我期望孩子们今后能达到怎样的汉语阅读能力呢?我肯定无法要求她们能直接看懂文言文,更不能要求她们能直接理解四书五经,毕竟,我自己都没有这个能力,对孩子提这个要求那就是耍流氓了。以前,我也一直在思考,以什么为标准呢?直到今天,我无意中找到了心底的答案。

微信图片_20181031153640.jpg

今天都在纪念金庸先生逝世。我朋友圈的一位写作认识的朋友有一段话不巧,刚好就回答了我心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个好答案。

因为金庸系列小说涉及人物包括从公元前483年西施入吴到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苗人凤和胡斐决战。

虽然金庸小说不是历史,但故事背景和不少人物却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我的孩子今后能自己看懂金庸武侠小说,那么我对她们的中文是一点不担心的,而且她们大抵对中国历史会有一个概念。

在我的少年时代,金庸先生的作品被列入武侠小说,而那个年代,武侠属于“不良书籍”;和武侠小说一起被禁的还有言情小说,代表作家琼瑶。一位作家的作品好还是不好,其实只有时间才能回答。

金庸先生办明报时,一边是连载小说,一边是社评。今天的老师应该不会再禁金庸小说,但有个著名的花露水,他借金庸小说写社评的文章却还是会常常被禁。对于这类寓意过于深刻的文,我就不敢期望自己的孩子还能解读了,因为那属于汉语八级水平,类似雅思7.5分了。

谨以此文纪念金庸先生,

还有我们逝去的躲躲藏藏看禁书的青春。

QQ截图20181031132130.jpg

 

--END--

校稿 | 托尼        排版 | ELAINE

QQ截图20180924121315.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