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 作者: 托尼
-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最近的确诊数据已经意义不大了,基本就是几天没有,偶尔来一单这样子。我看了一下近期确诊的病患信息。最近确诊基本都在奥克兰的Waitemata 和Auckland DH,另外Waikato和MidCentral有零星几起。南岛最近的一个确诊是5月1日的Canterbury的1例,考虑到新西兰南北岛是两个独立的岛屿,南岛已经清零超过15天了。
卫生部检测力度也不小,昨天又测了7150例。看了一下大概数据,新西兰已经测试了223937人,就人口比例来说,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了。而且检测用品存量还有14万之多,这也是我印象中最高的存量了。所以,虽然新西兰社会看起来已经很放松,车流已经很大,但卫生部并没有放松所有的工作,还在紧锣密鼓的保持在高强度的检测力度。
最近不少华人说新西兰政府是被动应付,而不是主动去应对,能够有今天的结果纯属幸运。我觉得这样说是有失偏颇的,但这个问题我不再想聊了。我相信即将到来的9月选举(如果不改期的话),国家党,行动党会去收集更多的证据和信息来攻击阿登姐在疫情中的应对。在没有更充分数据披露的情况下,这几个月我个人并没有太多兴趣继续聊这个话题了。在我这里,暂时翻篇了。
强有力的持续检测+锁国的现状,我觉得复课问题不大。学校邮件通知是下周一可以上学,孩子们很兴奋。其实我们已经提前“复课”了,周六我已经带孩子们去Birkenhead的钢琴老师那上课。Helen老师戴着口罩开的门,说是为了保护孩子们,另外她还备了消毒液,进出她家里都对小手消了毒。
复课是一个转折点,它代表着生活又向轨道的方向挪了一步。还记得我种下的那棵吃了大半截的“大葱”吗?它如今茁壮的在我们家菜地里生长,左边是后来买的第二棵,也泡出了根种下去了。老大表扬我,说爸爸会省钱,以后再也不用买这个蔬菜了,要吃就去捡几片。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人生有时候需要一些这样的小暗示来激励我们前进。
为了应对疫情,我们将家里边边角角的地方都种了菜。虽然我也觉得这并没有必要,但我还是很积极的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既然得宅在家里,那就让这个家跟美一些吧。
这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其实我看不顺眼很久了,如今我妈种的红菜苔,还有韭菜都茁壮成长。
老大虽然不爱吃韭菜,但她告诉我自己很开心。因为她知道奶奶爱吃韭菜,而且奶奶以后也不用花钱买韭菜了,可以省钱。她不知道奶奶每周领政府发放的300多刀养老金,下个月开始还有每周60多刀的取暖费,根本就用不着省这个钱。但奶奶种得开心,她为奶奶开心,我也觉得解决了一块爱长杂草的地方,挺好!如果不是疫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抽空把这一块整好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相信很多新西兰人的院子都更漂亮了。
这段日子我们虽然经常出门散步,但绝大多数的时间却是在家里度过的。我每天带着孩子们跑20多圈,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还是重要的。这次意外的发现了老二对足球有着很好的天分和兴趣。她自己会要求我陪着她练习踢球和射门,一组20个,她每天至少要练5-7组才罢休。虽然不到7岁,她的球感,力度都超出同龄的孩子,甚至男孩子。
平时并没有这么多时间陪孩子,早上送她们去学校,下午回家练钢琴,吃晚饭,然后玩一会就睡觉了。这样一个月每天都陪她踢球的日子,她觉得特别开心。每次踢完球她都抱着我的腰,肉嘟嘟的小脸贴着我好久不松手。
2014-2017我在上海工作了2年多,记得那时候回来老二都和我不亲近了,可以拥抱但不能亲她。有一次因为办事,我单独带她在Sunnynook的Burger King吃了一包薯条。这件事她一直记得,每每和姐姐弟弟说:“爸爸给我买了一包薯条,陪我一个人在那里吃!只有我一个人哦!”。孩子成长的时候都是需要陪伴的,过了需要陪伴的年纪,她们就不需要你了。我很高兴那个时候选择了回来。
这段宅家的日子,每天一起拔杂草,一起开菜地,一起收获蔬菜,一起踢球,一起跑步。一个多月来,24小时除了晚上睡觉都在一起的日子是从未有过的。我们和孩子,孩子们之间都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她们要学会适应和兄弟姐妹分享这个狭小的空间。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体验,一辈子难遇到几次。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相信很多新西兰人的亲情更深了。
新西兰隔离期间一直是允许离开家到附近散步的。我家附近往东走15分钟是海边,往西走5分钟是一个一百多年的大森林和山地海景高尔夫球场。每次散步我都问孩子们,你们今天想去森林,还是看大海。答案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大海。
孩子们在新西兰是幸福的,她们从小就和海亲近。出生在湖北的我第一次在深圳大梅沙看到大海的那一刻是激动的。那种感觉挺难描绘,多年后看了很多次海,我想明白自己喜欢的是海浪有节奏的拍打着沙滩,犹如耳朵在被按摩一般。搬到现在住的区后,特别享受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海滩散步的轻松。
新西兰lockdown期间特别强调,你可以散步去海边,但不能开车去。因为新西兰人对大海太热情了,如果不加限制,恐怕太多人会开车去海边聚会和休闲了。即便是有限制,但最近去海边散步人和平时一样多,有时候甚至更多。遛狗的遛狗,跑步的跑步,一切似乎也没啥不一样啊。但每次我又觉得哪里有点不一样。
直到解封降到三级的那天,我才突然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这得从那天大家看老爸钓鱼说起来。老爸爱钓鱼,四级警戒期间虽然海滩不远,但他一直都只能忍着。其实我最开始的打算也是这样,四级警戒期间就靠捕鱼来补充新鲜蛋白质。后来听了政府的解释,原来政府是担心钓鱼时发生意外会需要救助和医疗资源,而这些资源都要最大限度的用于应对因为Covid-19疫情失控可能发生的医疗资源挤兑。听完我就释然了,确实很合理。
新西兰人都酷爱钓鱼。如果你从来没有钓过鱼,你有可能还没完全融入新西兰的生活。港湾大桥下,各码头,还有东西海岸线的礁石上,你总能见到钓鱼人的身影。因为疫情,这个国民爱好全部被停掉了,想必大家憋得慌啊。
5个星期没有人钓鱼,这可能是从毛利人登陆新西兰以来第一次吧?算得上是千年等一回了。这么长的lockdown事实上是形成了一个多月的休渔期,大家想必对渔获的期望都很高。一解禁,老爸就赶着潮水钓鱼去了。
我没有陪他去。孩子们都还没复学,我得和老婆轮岗看着她们。钓鱼的海岸并不适合孩子们长时间玩耍,那里靠近深水区,你得随时看着孩子们。但我又有点不放心老爸的安全,毕竟一个多月没钓鱼了,怕他手生脚也生了。所以下午我带着三个娃也去了海边rock pool 寻宝,那里和老爸钓鱼的礁石不远,我可以去看看。
还在停车场就看到不少拿着鱼竿的人。
走到海滩的路上,满眼都是去钓鱼的人。
和解禁前来散步完全不同,海岸边的礁石上都是钓鱼的人。
大家保持了足够的距离,每个人应该相差有6-10米以上。这个距离比政府要求的2米社交距离长得多,但对于钓鱼的人来说,这个距离其实还是有点近的,但大家都得将就点了。
没有位置的人都爬到礁石上去了。
10年来我第一次见这么多人在这钓鱼。
我没有逗留太久,因为老爸决定和我们一起提前回家了。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空军了。不服气的他告诉我,周围也没有一个人钓到鱼。这句话并不假,走进来的时候我留意看过,虽然挺多人在钓鱼,但没有看到有人中鱼。
到了停车场,我回头望时正好看到海上走过一艘货轮,孤零零的。我几周来的困惑突然一下子明白了。虽然前一段日子海滩很多人散步,但岸边没有人钓鱼,海里没有帆船。而这两件事,却都是新西兰人生活方式的代表。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离开海滩时,那家关了一个月的意大利餐厅也打开了窗做起了披萨外卖。几位客人在旁边站着,等着叫号领取自己的披萨,也和店员远远隔着聊天。空气里又重新弥漫着烟火气息。虽然我是个对吃并不在乎得人,但那是我这一个月来闻过的最美好的味道。因为那一刻让我有点热泪盈眶,因为那烟火代表着世俗生活的回归。
人们都在努力逐步的恢复正常生活了。开禁第一天,麦当劳和肯德基虽然没有开堂食,但drive through都卖断了货。很多华人餐厅也开始了外卖服务,开始做起外卖生意的华人餐厅和微信群如雨后春笋一般起来了。餐饮行业也是重灾区,上周我专门去了以前常去的Rosedale的小湖南,点了几个菜打包带回家,支持一下艰难的同胞们。说到这里,我也欢迎各位本地读者留言分享一下你们解禁后去过的餐厅,或者希望去的餐厅。
这场疫情来得如此突然,世界肯定不能完全回到过去的样子了。但正常的生活肯定还是会回来的,只是也许会以不一样的形式而已。今天早上写这最后一段时,孩子们告诉我刺猬又来拜访了。从我们7年前搬到这里,这只刺猬和它的家人就与我们为伴。
从正常的生活到宣布四级lockdown只需要几天,但从四级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却是漫漫长途。昨天开车带女儿弹钢琴路上,老大说感觉有点不真实,太快了。我说开得不快啊,都没到50呢。她说她明白,但因为这么久没怎么坐车,所以不习惯了。
就新西兰来说,从四级降到三级用了5周,现在又用了2周多进一步降到了2级。但考虑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政府说即便降到1级,也可能会长期保持封关的状态。虽然货物贸易,代购出口发货等都还是一切照旧,但跨境人员往来,特别是旅游业可能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了。
如果说这场疫情教会我们什么,我想也许就是让我们更懂得生活吧。那些稀松平常的小事,比如逛个超市,吃个brunch,钓个鱼,朋友聚会等,在这场疫情里都变得如此难得。重新回到正常生活后的人们,因这场疫情应该会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更感恩吧。
至于我生活的奥克兰,
什么时候,
海里重新满是帆船,
那才是她本来的样子~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