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作者: 托尼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Uber故事丨加拿大乘客眼里的新西兰

发布时间:2021-04-07 10:38:03
分享到:

041 论坛幻灯片-704x396.png

最近开优步,能抓到机场单的机会总不多。

周五下午,已经快4点了,这个时候去机场很大概率能够拿到rematch,所以我用了一下宝贵的顺风单机会,目的地直指机场。可惜运气并不好,第一个单就从市区顺到Mt eden,为了回到人流较多的地方,我倒回头开了2公里,跑到New market来碰碰运气。

运气还真不错,找了个小路树荫下停了不到10分钟,单来了。

接载距离:0.2公里,

旅程方向:南,

预计行程:42分钟。

这是机场单无疑了,呵呵。开优步其实并不仅仅是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重中之重其实就是走位: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地点,你就成功了一半。

跟着导航到达接载乘客地点的时候,是一位40多岁的欧裔男子。我有一些疑惑,因为他没有任何行李,而且这里也不像能出机场单的地方。难道我顺偏了?

不过客人上车后,划开行程:机场。

2.jpg

机场单因为时间较长,目的地明确,是属于比较好聊天的。客人回惠灵顿,今天早上飞过来奥克兰办个事。这也算是打飞的了吧,好在也就1个小时。

他问我来新西兰多少年了,在知道是10年后,他说我比你还早2年。这是我最喜欢的聊天方式,因为大家都是移民。他的口音我不是太拿得准,但肯定不是Kiwi,甚至也不是美式,英式,或澳式英语。

3.jpg

我问他从哪里来,答案是加拿大。

我本该早猜到啊,呵呵,英美澳加新,这就是最核心的英联邦5兄弟了。我在加拿大朋友不多,一个是以前深圳的同事大勇一家;还有写公号认识的Lvy,她们一家从新西兰又移民去了加拿大。

但我开车时聊过并有深刻印象的加拿大人并不多。

我问他对新西兰的印象怎样?

他的回答很干脆:“A small Canada”。

确实,加拿大和新西兰有很多相似之处;文化,语言,历史都有较多联系,甚至气候,他说差别也没有那么大,毕竟大部分加拿大人并不是住在冰天雪地里。他是因为娶了一个Kiwi太太,所以最后选择来到了这里。

我更关心两个国家的不同。

他说,可能这里四季并不那么突出;想一想,可能又觉得这个差异并不是那么大,所以他补充道:“我觉得可能是原住民文化吧,新西兰的毛利文化。”

我问他有啥特别的呢?

他说加拿大也有原住民,但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新西兰不同,毛利人的地位挺高,而且比例不低,受到了很广泛的尊重。他笑着说,有一位朋友说自己是毛利人,其实他觉得对方比自己这个欧裔还要白得多。

4.jpg
图片来自网络: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他和我分享了自己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加拿大小镇。为了给我一个关于小镇的直观概念,他举了两个例子:早上同学们都是坐着校车来学校的,很多人需要乘车1个小时;基本都是欧裔,没有太多其他种族。所以当他到多伦多生活的时候,看到很多移民还挺新奇的,特别是印度人多,在有的社区能占15%,华人也不少。

我笑着说:“我家孩子上的小学,华人能有20%。”

他说:“我感觉奥克兰可能不止这个数呢?”

我说你可能误把韩国人,日本人和其他东亚移民都当成中国人了,奥克兰华人比例平均来看可能就是10%,如果放到整个新西兰,可能也就5%。我还和他说起去年我们一家人在Waihi Beach的那次旅行。因为发现周围没有中国小孩,老大在度假村的头一天还挺不适应的。

5.jpg

他说现在生活在惠灵顿附近的一个城镇,也有不少印度人,但周围毛利人更多。和美洲的原住民没有太强的存在感不同,毛利人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在新西兰无处不在。

因为第二天是Waitangi day,收音机正好都在聊Treaty,总理阿登成为第一个被接纳在Waitangi 毛利会堂发言的女性领导人,各毛利部落给予了她极大的尊重和包容。也是在这次发言中,新西兰正式增加了一个新公共假期,毛利新年Matariki,今年会是在6月24日。

6.jpg
Photo / Michael Cunningham

我就着这个问题问他,怎么看待毛利文化对新西兰社会的影响呢?

他说挺好的,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不过呢,他个人觉得应该更强调各民族的平等,而不是太刻意强调毛利文化。毕竟,都21世纪了才破例允许代表国家的女性领导人在毛利会堂发言,这种传统就不应该被视为文明行为了。

我告诉他自己小时候没见过外国人。来到新西兰后,我对英国人与毛利人的斗争融合历史还是挺好奇的。英国人总体来说在新西兰还是克制的,毛利人斗争也很讲策略,你看看今天的新西兰国会,121个国会议员,毛利人哗啦啦站起来有20-30个。

7.jpg
备注:毛利党的国会议员Rawiri Waititi

我问他怎么看待文化差异呢?

在他看来,所有人其实都是一样,并没有真正的差异。但文化的差异确实存在,这个才是真正把人区别开来的东西。正因为人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他觉得和不同种族的人相处完全没有问题,只要尊重彼此的文化就好了。

我告诉他我太赞同这个观点了,就像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血缘上的中国人。在那片土地上几千年来人们不断的战争,融合,战争,融合,血缘上根本很难再分清彼此。今天的中国人其实从血缘上来说就是几千年来所有这些人的融合,包括曾经的敌对民族之间的融合。中国人是个文化概念,不是血统概念。

8.jpg

我说自己其实挺想去做一下基因测试,看看自己可能都有这个世界哪些地区的基因构成呢?他笑着说,这也是自己一直都挺好奇,想去做的一个测试。虽然他不觉得这个结果对现实生活有啥参考意义,但多一个视角了解自己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送他到机场后,我也在想今天的这个话题。社交媒体让各种极端的声音得到放大,从网络上看到的是这个世界在日渐对立,在国际上有地域冲突的,民族之间的,宗教之间的;在国家内部同样有社会阶层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等等。

和平的平息这些冲突,首先需要平心静气的去更多的了解对方,但今天这个世界,平心静气似乎是越来越难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10.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