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我的新西兰
作者: 托尼
简介: 公号《我的新西兰》,这个我,其实可以代表每一个在新西兰的华人,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因为对人文故事一直以来的热爱,在这个人生阶段,我的小理想是做一个海外华人人文故事的公号,突出真实,即便因此而不完美。感谢第一年(2017年)就有100多位作者通过这个公号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记录生活。

算一下,新西兰啥时候能打开国门?

发布时间:2021-09-27 10:05:54
分享到:

*此文发布于2021年9月26日

我的读者里有一半(约7000人)不在新西兰,但很多都和新西兰有联系。这种连接可能是因为孩子在这留学或工作,或有亲友移民后在这里生活,或曾经来过这里旅游,或曾经在这里读过书或工作过等。

这里面有些读者常会问我,新西兰到底啥时候能开国门啊?其实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得讨论新西兰该不该坚持清零策略。因为如果坚持清零,国门打开就没有可能。

129 论坛幻灯片-704x396.png

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工党政府和阿登姐一直以来的做事逻辑。去年年初,工党的支持率本来下降了不少,但疫情的突如其来改变了很多。疫情应对目前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个是新西兰现政府不能动摇的执政重心,我们做任何分析和判断离不开这个基准线。

具体到清零政策是否有效呢?先看看数据。

1.jpg

这是2020年疫情初起到现在的日新增病患图。我们能够看到的两个高峰就是两次大规模封城,一次是疫情初起,一次就是8月17日发现一例社区确诊后的全国封城(目前除奥克兰以外地区已经解禁)。除了这两个阶段,其他时期的确诊病患基本都是在MIQ隔离区。

两次高峰,都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次的高峰,那是疫情初起,各国都还搞不清楚情况,新西兰及时采用封国封城的措施。这个决定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应该是正确的,所以也得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最后效果效果也是不错的,新西兰确实在疫情动荡的2020年偏安一隅。

 

岁月静好的日子

关上了国门的新西兰最初也是坎坷不安的,毕竟不少行业因为封国损失惨重,比如曾经的第一大产业,就业人口超过20万的旅游业,还有航空业,服务业等。但实际上关上国门后这一年多,新西兰经济并不差。

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的东南角,距离全世界各主要大陆都很远,即便到最近的澳大利亚东海岸,也需要飞行4小时左右。欧亚非等各大陆国家都不容易,漫长而犬牙交错的边境线都让管控成为一件难事,但这些问题新西兰不存在。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乘坐飞机才能到新西兰,连难民船都很难安全的到达这里,所以地理位置天然的成为了新西兰在病毒防控中的优势。

新西兰国土面积近27万平方公里,海洋经济专属区600万平方公里,却只有500万出头的人口,换句话说,地广人稀,人均资源充沛。新西兰奶制品,肉类,海产,木材,水果等都是出口为主,除了疫情初期物流不畅,后期这些产业都运转正常。

2.jpg

不仅是靠天吃饭,作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员,新西兰通过自身的基础教育和引进人才,近些年还在大力发展一些科技产业。目前是南半球唯一具有独立发射卫星技术的国家,新西兰在IT服务,动漫等产业也有自己的优势,亚马逊最新在新西兰也计划投资几十亿美元。

总之,新西兰的出口经济整体来说在疫情中表现良好,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新西兰从2011年开始的移民高峰,在2019年达到了最高峰的月新增超过14000人(见下图)。

3.jpg

这么多年累计的新增移民带来了很大的住房缺口,疫情下新西兰房产价格走出了一波强劲的走势,进入了全民开发的投资热潮。前国家党政府时期就已经纳入计划的基建工程和现政府的其他基建工程又陆续上马。房地产加基建,成功的推动了新西兰经济的恢复增长,并通过其龙头行业的地位拉动了一系列上下游行业和服务业。

4.jpg
MARTIN DE RUYTER/STUFF 

所以,2020年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新西兰却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出口产业结构和地产基建的拉动,在这个角落拥有了一段岁月静好的日子。只要不出国,新西兰人并没有感觉到有啥不同。新西兰甚至都开始了和周围几个疫情防控不错的国家搞旅行泡泡,比如澳洲,库克群岛等。

这些成功的经验除了给总理阿登带来了良好的国际声望,也让新西兰人非常的受用这种抗疫成功的优越感。这也是新西兰政府和相当多的民意希望永远采用清零策略的底气所在,即便外界的世界在迅速变化。

 

妥协的世界

这场疫情从开始到现在,其实一直都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不得不承认,我们几乎每个阶段都在不断的学习和接受各种新概念的冲击。从最早对封城的不理解,到全世界封城频现;从戴口罩保护自己,到戴口罩其实是利他从而利己;从新奇的听说群体免疫到看到这一策略的困境;从同时出来几种完全不同类的疫苗,到发现疫苗最后都不能防感染而更多是降低重症率......

这一个一个新概念,都是各国轮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要迈过的坎。虽然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看起来信息非常充分,但绝大多数人感到的可能是对信息甄别的无力感。很多人都觉得别人是傻瓜,可每个人都可能是另一群人眼里的傻瓜。

5.jpg

每个国家的防疫策略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我们看到各国政府的不断尝试和调整。以新加坡为例,很早采取了封城,但对新加坡这样高度依赖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国家来说,经济根本无法为继,所以最终放弃而赶紧抓住了刚出来的接种疫苗的新策略。

这其实是一个缩影,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多或少目前都在这个方向走。其他发达国家政府不可能有新加坡如此的强行政能力,所以更早就放弃了封城。疫苗出来之前,只能采取裸奔+适当限制管制;疫苗出来后,采取的是接种+适当限制管制。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最后的底线就是尽量压低对医疗体系的挤兑,毕竟,重症患者是需要ICU来支持的。这也是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逐渐将疫情流感化处理的底线所在。

6.jpg

但发展中国家行政能力,经济基础和医疗资源都远远不够了。这些国家能做得只能是硬扛,躺平。因为即便接种了疫苗,这些国家的ICU人均资源也是没法满足重症患者的治疗需求量的。其实,现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事实上连检测都不做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中国的抗疫策略和方法其实是有效又适当的。中国具有举世无双的行政动员能力,华人又具有东亚人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这样政府的清零策略能够得到贯彻和配合。

中国还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即便封国,但生产并不受太大影响,反而在疫情里承接了大量的生产订单。换句话说,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和人口规模支持关门清零的策略。

中国可能唯一的不足是人均医疗资源仍然紧张,而且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如果真的让疫情漫布开来,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恐怕还是会超出民众的心理承受力。

7.jpg

每个国家,每个政府只能根据自己手里的牌去打,最终的打法都是考虑了各种现实条件后的妥协。爱自由的,疫情里也会游行;不怕死的,有疫苗也不想接种。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有新西兰本地华人说,本来就是戴个口罩的事,搞成现在都要打疫苗。这话可能有点道理,但细想却完全不可能。经历了这一年半,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见,每件事情都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一个家里人对同一件事还有不同意见,让全世界70亿人都戴口罩并封城一个月,就更加不可能了?理解和尊重他人不同国家和人民在防疫上的选择吧,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的生活。

 

无以为继的封城

在邻居澳大利亚逐步放弃了清零策略后,新西兰环顾世界,感觉到了孤单。因为清零策略有一个挑战就是,如果边境隔离区产生漏网之鱼,疫情进入社区怎么办?社区产生了传染链,并最终失去线索怎么办?这每一次都需要做决策,继续封城?这就是第二波高峰的不同。

封城是休克疗法,经济损失惨重。比如新西兰这一次封城,奥克兰每周损失是10亿纽币,这种损失是硬伤。还有一种损失是内伤,那就是很多服务业是需要确定性才能延续的,如果每次有社区就封城,那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企业为了稳妥可能都还是会选择裁员龟缩了事。

8.jpg

新西兰这一波疫情,从发现一例社区开始封城,政府不可谓不雷厉风行;但在社区每天还有20例的时候就开始降级,这同样看出来政府也觉得封城难以为继。一个是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恐怕是民众的不抵抗不配合行动。

老实的新西兰人倒不会像澳洲人一样游行,下图为仅有一人参加的反封城游行的新闻报导,最后游行者在警察的劝导下回家了。

9.jpg

但这并不代表新西兰人都很听话,实际上更多的人会选择自动降级,该干嘛干嘛。或者当成一个额外得到的假期,冲浪,自行车,海滩徒步等等,玩得不亦乐乎,而且很多人也不戴口罩。

我自己封城期间看到的也是,很多人开车到我们附近的海滩来玩,这些都是不符合规定的,但违反规定的人如此多,警察来了又能怎样?这种无声无息的态度让新西兰政府明白,封城真的越来越失去民意。下图为Stuff新闻里记者拍摄的海滩,到处是人,而且戴口罩的很少,看不出这是一个封城的三级状态。

10.jpg
RYAN ANDERSON/STUFF

如果封城名存实亡,那清零就成为了无法完成的任务。奥克兰四级封城4周,三级又快2周了,社区还未清零。政府也承认了大量违反禁令和家庭泡泡之外的传染一直都存在。

事实上无法彻底封城来防范疫情,政府又需要承担巨额的经济损失。在这样的两难困境下,阿登姐最终选择了妥协,名义上放弃了清零战略。不管这一波疫情是否最后清零,新西兰政府已经说了,今后不太可能再采取这样的操作了。因为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新西兰的这份对清零的执着,如果说去年乃至今年年初还能得到不少国际赞誉,那么今年以来就越来越被西方各国笑话了。我和欧洲的朋友聊天,虽有一些行为上的约束,但她们已经习惯了新生活模式。欧洲内部跨国的旅行越来越频繁,但大家早已不再恐惧,我那位在欧洲的朋友刚去了趟冰岛旅行。

11.jpg

前几天和一位武汉做留学的朋友聊天,他说现在基本上欧美的留学都在恢复中,新西兰却迟迟不能打开。他更提到,新西兰怎么还在搞封城啊,现在国内出现社区疫情也都是区域封闭,密集检测,不会动不动就搞全城封城这样劳民伤财的模式了。

我说新西兰没办法啊,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实现不了这些,而且老百姓也不会那么配合全员搞检测的。中国有强大的行政能力做保障,比如核酸检测可以迅速1-2天内筛查完几百万人口的城市,新西兰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这次疫情倒是终于将早已滞后的接种疫苗工作推进了不少,而这对于今后疫情的应对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家都明白,疫苗不防感染防重症,而重症对医疗体系的冲击才是政府最担忧的。

 

疫苗的谜团

新西兰希望最终实现90%的疫苗接种率。这个目标确实极具挑战性,我们首先看看卫生部的数据。

12.jpg

目前来说,目标人群(不含12岁以下儿童)的一针接种率已经达到76%,但加上后面预约一针未打的人一起,目前也就是80%。剩下的20%就很有挑战性了,因为确实会有各种原因有人不想接种。我简单看了一下,至少有这些意见。

有的是本来就有疾病,确实不适合接种疫苗。

还有一些人群认为现有疫苗具有副作用。虽然目前来说副作用的比例很低,但新冠疫苗上线都很短,所以短期没有副作用,长期怎么说呢?另外,考虑到今后都是每年需要注射1-2次疫苗,这种叠加造成的不良反应率就会提高,谁知道哪次会中招呢?

13.jpg

也有人担心疫苗的ADE效应,(即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抗体依赖性感染加剧效应),是指人体在感染病毒痊愈或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这个病毒的抗体,阻止再次感染从而实现免疫。然而,如果这一病毒后续发生了变异,人体内原有的抗体对变异后的病毒将不会起作用,而这个时候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误以为病毒已经被“阻抑”,使得这时候人体免疫系统对此病毒完全不设防,这会导致此患者会比没有抗体的人症状反而更严重。这些都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在很多疫苗上确实出现过的情况。

14.jpg

部分族裔对于疫苗接种存在强烈的顾虑,这些从陶朗加码头集群就能看出端倪,现在更从整体的数据得到了清晰展示。毛利人目前是新西兰各主要族裔里接种率最低的人群,一针接种率仅53.3%,对于最高的亚裔接种率91.5%,差距不可谓不大。考虑到毛利人其实最早就享有优先疫苗接种的机会,工党政府也和毛利族裔有着良好的沟通和互信,这个数字就更加意味深长了。

15.jpg

还有一些人群是反疫苗人士,不仅反新冠疫苗,而是反接种任何疫苗。这类属于政府比较难啃的硬骨头,但这类人群不仅在新西兰,其实在西方国家都有相当数量的存在。他们自愿承担风险,所以很难说服。

所以,考虑到这么多类型的情况,一定会有一些人群选择不接种疫苗的。而且,这些担忧你并不能简单的说是愚昧,或不讲科学,有些顾虑它确实得到了医学数据支持的,或者说是非常合理的。

如果再考虑今后将疫苗接种扩大到儿童后,不少家长会更加慎重,这样儿童接种率可能会进一步拉低整体接种率。

16.jpg

曾经在接种上成为落后生的新西兰政府,如今提出了90%的接种率这样极具挑战的目标,这应该也是目前西方各国政府公布的最高的目标接种率,也许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管理还是优秀的。

 

害怕是理性的吗?

其实大家现在都知道,接种和清零没有关系。即便新西兰100%都接种了,只要放弃清零策略,很快就像澳洲一样,病例数量就会上来。我们现在可能的主要安慰是,从数据来看,接种后的重症率目前来说确实不高。

所以,我估计,今后每个人大概率都会在未来1-2年内感染一次以上了,谁还一年到头都没感冒一次呢?但随着今后病例真的出现增加,随着基数的加大,相信通报的因新冠去世的人数也会增加。虽说生老病死是人的宿命,但具体到数字的时候总是让人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数据。

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个图,你知道它有什么含义吗?

17.jpg

这个图是2011年至今每周新西兰的死亡数据。也就是在新西兰每周都有500-750人去世。其实如果我们读报纸,常能看到夹页里正版的讣告,这都是一个个的生命。我们会感觉到恐惧吗?不会。但如果新闻每天说,在过去的一周新西兰死亡500人,你有怎样的感觉?

而且数据非有具有规律性,每年冬季是死亡高峰,达到每天100人(即每周750人)。为啥冬天死亡人数多呢?我们看看下图分别是80岁以上,60-80,30-60的年龄段数据。

18.jpg

19.jpg

20.jpg

 

非常清晰的看到,年纪越大,规律越明显;可能冬季因为寒冷,各种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会进入高发期,所以带来的老龄人口去世比例高。另外,从绝对值来看,80%以上去世的人口是60岁以上的人群,半数以上是80岁以上的人群。考虑到新西兰500万的人口基数,这个死亡数据也算是合理了。你还会对这个数字那么害怕吗?恐怕就不那么怕了,对吧。

那么接种疫苗后的情况会是怎样呢?我取了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这五个国家的数据来看。

21.jpg

以色列,英国和美国是比较早采取接种策略,且并未严格封城的国家。所以这三个国家都在去年4月,今年1月有过两次明显疫情,其中第二次疫情更多是依靠接种降了下来。Delta出来后,三国疫情又出现了反复。

以色列接种较早,所以已经开始第三针的接种并能看出疫情已经有所控制。美国各州情况差别很大,接种相对进度慢一些,所以目前看情况相对最严重。英国去年两波疫情的峰值最高,但这一次压得很平。

22.jpg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属于曾经做过高度管控,所以前期都很平。同时两国都在加紧接种中,同时放弃或逐步放弃清零策略中。目前来看,情况还是算平缓的。我们将目前的这个数据按照每日百万人死亡数,每周百万人死亡人数,每周5百万人死亡人数做成表格,就是下面的数据。

23.jpg

那么最接近新西兰状况疫情防控的国家就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大概率新西兰会采取类似澳洲的接种疫苗+有限控制策略,那么对应因为新冠导致的每周死亡人数会是7左右。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过的新西兰每周死亡人数吗?500-750人每周。

那么新西兰过去每年因为流感死去的人数是多少呢?奥塔哥大学有一个研究,新西兰每年因为流感死亡的人数大概是500人,对应每周不到10人。这个死亡数据也是接种以后的,虽然不是完全接种,但每年流感的高危人群中老年人还是有不少会接种流感疫苗。

24.jpg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大概概念了。所以,我相信新西兰政府说今后不太可能会封城了,这句话应该是真诚的。一个是因为实在快封不住了,另一个是随着接种率迅速上来,疫情蔓延对医疗系统的挤兑压力在逐渐释放。虽然这么说,但我觉得这一切是否能顺利推进,可能还取决于一个重要的数据。但这个我暂时没查到完整数据,等收集齐了我单独写一篇谈一下。

所以,回到开篇讨论的问题,我猜想新西兰有限开放国境的期限不会太远了。因为如果清零不再是坚持的事情,那么边境有限的开放应该会逐步上到议程。政府今后应该会密切关注其他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的数据,如果重症死亡率不出现特别明显的变化,最多半年应该会看到新西兰重新打开国门,虽然这个过程不会很顺利,但方向应该是确定的。

*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0.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