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认为:
旅行最重要的是感受。
当有了自己的感受,才能在感受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深入体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
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敞开心灵。
在机场大巴开往酒店的路上,某龍指着高楼大厦中的那几栋古建筑,
告知,那是一个千年古刹。
当婆反应过来时,按他手指方向望去,看到的只有一个塔尖。
后来没想到,入住的公寓就在古刹附近。步行15分钟的距离。
而古刹的对面就是亚洲最大的地下商城Coex。
趁周末,夫妻俩第一次散步来到古刹。
Bongeunsa Temple,中文名‘奉恩寺’,据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中国的庙宇见过不少。
烟幕弥漫,人山人海,
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国外的庙宇也去过,也许人少,相对安静。
当进入韩国首尔的这座千年古刹时,第一次见到铺天盖地的白灯笼,还有白灯笼上那几个中文字:‘往生极乐’
内心感到的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白色的恐惧。
死亡的恐惧。
未知世界的恐惧。
还好,一进大门,白灯笼下是上百盆盛放的荷花。
出污泥而不染。一股芳香拂面,感觉到一种圣洁的美好。
古刹坐落在江南区中心的一个小山坡上。
与四周耸立的高楼大厦很不协调,但却更显其沉稳的内涵。
第二次一个人散步来到这里,僧侣们的诵经声在寺院里回荡。
选了寺院里小山坡上的一个角落坐下,相比节奏感强烈的木鱼声,婆更喜欢微风吹过时,微动涟漪的风铃声。
似乎驱走了死亡的催促,带来了许多淘气快乐的小精灵。
整个人随风愉悦起来。
一路追逐着风中撒欢的小精灵。
古刹不雄伟,更不豪华。
旧的仍清晰可见岁月留下的痕迹。
新的同样朴实无华。
感觉是:尽其所能,尽能所用,简朴实用为本。
寺院中的匾牌上,都是中文字。
佛教来自于印度。
儒教来自于中国。
基督教来自于欧洲。
历史上中韩两国交流频繁。
清政府称韩国为其藩属国。
韩文化受中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
寺院里,念经的念经。许愿的许愿。
见到捐献最多的是一袋袋的米。
似乎少了许多世俗铜钱的腥味儿。
寺院本该如此。
韩式佛文化传承着千年真谛。
在37度高温下,某婆正舀起一勺清凉的寺院水往嘴里送时,
某龍说:亲爱的,我刚才见到几只鸽子在那水池里洗澡。
......
据2015年统计,韩国宗教:
基督新教 19.7%
佛教15.5%
天主教7.9%
无宗教56.1%
在所有外来宗教传入韩国之前,韩国有一种本土传统宗教叫“朝鲜巫教”。
祭师的角色是神与亡灵的联系人。
在奉恩寺的高处,有一座很小的庙宇。
据介绍,它是奉恩寺内最古老的建筑。
在佛教传入之前,这里祭拜着星空。
仔细纵观所有菩萨,感觉那个手持金棒的最特别。
头上无头饰,手器有颜色。
好奇,Why???
带着疑问,第三次来到古刹,报名参加了两个半小时的‘寺院生活’。
工作人员都是佛教自愿者。
全程韩式英文讲解。
参加者有带着韩国翻译的法国游客。
有带着两个女儿的英国教授夫人。
有带着德国老公来体验韩文化的韩国女士。
有带着儿子从美国尔湾来体验韩式佛教生活的韩国男士。
体验韩式茶道。
茶中有势,
势中有温,
温中有情,
情中有茶。
盘膝而坐,
先请而后饮。
哈哈~
最开心的是,有幸结交了这位清新可爱的韩国空姐。
我们居然相差20岁。
体验韩式书法。
钟响起笔。
写完一行落笔。
静待他人落笔。
钟再响,同伴们纷纷再起笔。
修习:
不急不躁,
笔下有礼。
奉恩寺钟楼里的四大佛器:梵钟,法鼓,云板,木鱼。
寺院内历届禅宗的墓碑,与寺院外的高楼大厦,产生鲜明的对比。
奉恩寺一角,捕捉到的童真与禅趣。
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饮水池?鸟类的澡盆?
奉恩寺里的大雄殿,所有参拜者入殿都需脱鞋。不允许拍摄内部。
韩式建筑里,最带韩式古风的就是这些韩砖韩瓦。
在欣赏韩砖韩瓦时,刚好捕捉到一位法师路过。
荷花盆边,写着认养的人名,和许愿的字句。
愿天下人美好心愿都能实现。
寺院里最古老的梵钟已退休,并被木栅保护着,旁边还有一位佛像守护着。
万物都有年限。
珍惜当下。
三进千年古刹,
因无知而恐惧,
因有知而安宁。
用心体会人生,
用笔记录生活。
韩国写生系列第一集《千年古刹奉恩寺》
就这么‘三进’而诞生了!!!
哈哈~
婆的人生没有必然,
一切纯属偶然。
2019年08月08日
写于韩国首尔
图文作者:Cathay龍婆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