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龍婆活著
作者: Cathay龍婆
简介: 一个在加拿大奋斗了8年,在美国闲置了8年,现定居新西兰追求自我的中国女人。 不争论,不辩解,不过分坚持。只相信:人必须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只因那是你自己的人生。

留“韩”记(10)睡了一个多月才见到隔壁“老王”

发布时间:2019-10-02 09:13:53
分享到:

1.jpg

搬来韩国已一个多月。

从新西兰的冬季突然转到韩国的夏季,讲真,汗流浃背的日子比在新西兰当农妇时还多。

恐龙公司安排的公寓。

听说某位明星偶像还是名人住过。

婆不追星,不追韩剧,没细问。

反正窗帘还是窗帘,床还是床,也没见哪儿藏金镶银的。

 

不过,时不时会见到一帮女粉丝端着相机等在路口。

时不时夜间会传来一群少女见偶像时的尖叫声。

婆不以为然,过自己的小日子最真实。

喜欢首尔窗外不多见的一片绿。

喜欢鸟儿飞到阳台上歇脚的瞬间。

楼下泊的多是名车,恐龙家用的是强身牌‘11路人力’。

呵呵,正因为这‘11路人力’,婆才认识了‘隔壁老王’。

2.jpg

每天经过他家的院墙是酱紫滴。

3.jpg

往他家院子里瞟一眼是酱紫滴。

经常见到两种人拜访他家。

早晚多是晨运的中老年韩国人。

白天多是手里握着旅游指南的外国人。

 

耶,隔壁老王可不是普通的‘隔壁老王’,世界遗产级别,平日拜访需买门票。

这几天不知啥原因,听说所有韩国历史古迹免门票。

走,进去瞧瞧‘隔壁老王’。

4.jpg

大摇大摆地走进门,突然,被在小门房里叹空调的韩大叔叫住了。

心想:售票处明明写着Free呀!

走近,韩大叔叽哩咕噜说了几句韩语,并指了指他小窗下的‘韩,日,中,英’陵园简介小册子。

哦,“扛(kang)撒(sa)哈(ha)尼(ni)达(da)!”

谢谢!

取了免费简介,婆马上飙了一句韩文。

紧急关头也只记得这一句了。

哈哈......

5.jpg

按小册子指引,首先参观了斋室。

6.jpg

切,斋室没斋菜吃,这也配叫‘斋室’。

真是浪费黄金地段赚钱的好机会。

唉,还是咱大中华懂“经济的重要性”。

哪个景点不做游客生意的?!

没景点的地方都要搭建仿景点。

呵呵......

坐在门前的台阶上,静静地欣赏着这个‘四合院’式的王朝斋室。 

听说,老王入土时是在这儿歇脚的。

宫廷祭奉时也是在这打理后勤的。

韩国真穷!

大中华一个普通民宿都比这儿强。

呵呵,大国的优越感,强国的满足感,鄙视链这儿不用哪儿用呀?!

难道还要等开法拉利时才用吗?!!!

老爸又不是省长,老公又不是派出所所长,自己又不是做土石方生意的,法拉利在这朝鲜王朝破院里梦想一下就算了吧。

呵呵......

没文化,真可怕!

看了简介才知,斋室是对陵墓祭祀进行准备工作的场所,管理王陵的陵参奉常驻于此。

7.jpg

讲真,

喜欢这种历史厚重的真实感。

喜欢这种不加掩饰的沧桑感。

喜欢蓝天白云下一个人的宁静时光。

......

8.jpg

千篇一律的东西转眼就忘。

只有那些独特的灵魂能保持永恒。

9.jpg

婆喜欢那些个性鲜明的灵魂。

不喧哗,但有内涵。

10.jpg

接着,参观了陵园的历史文化馆。

就是在这扒到了‘隔壁老王’家的‘野史’。

嘻嘻......

快搬张凳仔听龍婆讲古仔啰!

其实,隔壁老王叫成宗王,是朝鲜最后一个王朝的第九代国王。

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他的王位可不是顺理成章而来的哦。

首先,

他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曾经只是一位王室的重臣大将军。

据说,由于忍无可忍高丽王朝禑王的瞎指挥,发动政变推翻了禑王。并立禑王之子王昌为王。

婆怎么感觉那时候的人挺单纯的。

除掉别人的老爹,立别人的儿子为王,能靠得住吗?!

这不,后来发觉王昌和他老爹有复辟的企图,又赶紧将他俩都处死了。

偶又不明白了?

自己都成王了,还帮老爹复辟啥呀? 

呵呵,处死了父子两代王之后,仍傻呼呼地立他们的孙子为王。

哎~啥事需要这么来折腾呀?!

直到最后才醒悟,废了别人的孙子,改朝换代自己为王才是真理。 

唉......

“高丽王朝”近500年的历史就这样被他“醒悟”地给结束了。

他的“朝鲜王朝”也就这样开启了。

11.jpg

这个叫‘红箭门’,是进入成宗陵墓的大门。(标示神圣地区的大门)

 

大门正对着的是丁字阁。(举行陵墓祭享的丁字型建筑)

 右边有守仆房和碑阁。(记录陵墓主人功绩的碑石)

丁字阁后面的小丘就是‘隔壁老王’的寝室了。

老王英年早逝,只活到38岁。

寝室后面还有曲墙,是东西北三面的保护墙。

12.jpg

俗话说:路是人走出来的。

但是,此话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并不成立。 

瞧,这里的路就是人规定出来的。

左边是‘香路’Incense Road(祭礼时把香和祭文拿着走的路)

右边是‘御路’King's Road(举行祭祀的王所走的路)

标志牌指示游人走‘御路’(为什么呢???)

13.jpg

好吧,叫走‘御路’就走御路吧。

抬起腿,却见前面居然有一群挡路者。

这距离都不逼不闪,一定是家有特权的。

“我爸是李刚,谁敢碰我?!”

“谁是李刚呀?”

呵呵......

14.jpg

到来丁字阁的台阶,又得看指示牌。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话不能乱说,路不能乱走呀。

左边是‘神阶’Spirit Stairs.

右边是‘御阶’King's stairs.

指示牌叫游人走‘御阶’。

15.jpg

听说,每年这里都会举行严肃的祭享。

流传了600多年的朝鲜王陵祭礼仪式就这样传承至今。

16.jpg

有一种协调叫红绿相配。

但使婆好奇的却是那屋檐上的石雕。

拍张Close-up,再将它绘出来。

18.jpg

碑阁里的碑石上刻的是小篆“朝鲜国”。

还好学了点篆书,不是文盲。

还好学了点历史,知道朝鲜国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官用文都是汉字。

直到那个推翻高丽王朝的李成桂的孙子,也就是朝鲜王朝的第四代国王世宗才发明了朝鲜文。

那已是1443年的往事了,《训民正音》

19.jpg

喜欢这阁角的气势,但水平不够,绘不出那味道。

呵呵......

20.jpg

成宗王陵旁边的小丘上,睡着贞显王后。

她其实是成宗的第三任老婆。

第一任老婆恭惠王后,无子无后,只活到18岁,被葬在顺陵。

第二任老婆尹氏,为世宗王生了第一个王子,但因被举报妒嫉而被废并赐死。

享年只有27岁。被葬于怀墓。

后来她儿子燕山君成王之后为她平反。

但后来他自己也......

所以说贞显王后是第三任。

她能活到68岁,还得多谢当年燕山君的老婆求情没杀她。

后来废除燕山君,继承王位的是她的儿子中宗王。

中宗王死后也陪伴在他父母的身边。

21.jpg

王陵周围驻有文武石人,石虎,石羊,石马。

还有屏风石,赏石,栏杆石,魂游石,望柱石,长明灯。

而王后陵没有屏风石和赏石。

22.jpg

当初建王陵时这里一定是荒野一片。

老王万万没有想到,如今围在他四周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属于韩国最值钱的黄金地段江南区。

23.jpg

逛完陵园才明白,附近的中老年韩国人为什么喜欢来此散步了。

围绕在古树丛中,既有小小的坡度,

24.jpg

也有幽静的绿荫平地。虽没纽约中央公园那么大,但也是此地难得的一片绿呀。

25.jpg

临走时,不忘来一张游客自拍照。

呵呵,不就为了发朋友圈炫富嘛!

“本婆到此一游”!

呵呵

哦,等阵,故事没讲完,续接上一回。

大将军李成桂自封太祖之后,万万没想到,得了王位却使八个儿子为争夺继位而相互残杀。

最后第五个儿子得位成王。

成为朝鲜王朝第三位王‘太宗’。

他就是‘隔壁老王’的爷爷的爷爷。

你以为这时‘隔壁老王’的王位就顺理成章了吗?

 

错!

宫斗剧若这么简单就没有万人空巷的史记了。

太宗王退位后,儿子继位被称为世宗王。世宗王最受韩国人尊敬,他发明了朝鲜文字。但也只活到53岁。

死后长子文宗王顺理成章继位,但命短,继位不到两年就呜呼了。

他儿子端宗才12岁就被登上王位。

这时,

世宗大王的次子,文宗王的弟弟,端宗王的叔叔,也就是‘隔壁老王’的爷爷世祖眼红了。

搞个政变就逼着自己的侄儿交出了王位。

担心复辟,又将侄儿文宗赐死,这才安心称王。

这就是‘隔壁老王’的爷爷的发家史。

你以为爷爷称王,将来王位就可以顺理成章轮到你吗?

 

错!

历史告诉我们,天时,地利,还需人和。

爷爷世祖之后顺理成章是长子睿宗继位。

历史再次重演,两年就病死了。

长子早夭,次子年幼。

这时本该‘隔壁老王’的爸爸继位,但在‘隔壁老王’出生一个多月时,老爸就已亡。

关键时刻,女人发威,隔壁老王’的祖母贞熹王后命令他即位。

其实,当年‘隔壁老王’也才12岁。

其实,当年祖母一直在垂帘听政,直到他19岁开始亲政,在位25年,38岁呜呼。

 

据记载,

‘隔壁老王’共娶了16位有名有姓的老婆。

共生了20个王子,17个公主。

可想而知,家事烦恼也不少,

英年早逝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阿弥陀佛!

上帝保佑!

 

讲完,

收工!

返屋企瞓觉

呵呵!

 

2019年08月22日

写于韩国首尔

图文作者:Cathay龍婆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