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南半球日常
作者: Vicky洋洋洋
简介: Kia ora!我是Vicky,很高兴见到你!在美国学习了发展心理学,在北京从事儿童教育后,现在的我在新西兰做早期儿童教育的近距离体验观察,这里是我记录心得体会的笔记本!欢迎宝爸宝妈常来看看,多多提问;欢迎同道中人交流分享,共同进步。微信公众号:南半球日常;天维论坛ID:vickyzhao328

南半球思考|低龄留学到底好不好?

发布时间:2017-11-16 10:50:20
分享到:

结束了一周的工作,趁着周末来写写这些天的感悟。前些天因为公众号的文章,认识了些妈妈们,有机会在奥克兰相见觉得很开心,学习了解到不少新信息,非常感谢!

也是通过和妈妈们聊天,了解到了一个国内现象:有不少父母开始考虑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送到国外上学。

在我上学那个年代,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再出国深造;但当我回国工作时,初高中留学已经开始成气候,各式各样的游学/微留学项目也成为孩子们假期活动的一个选择。这次到奥克兰,又发现不少人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才在人生稳定上升期产生了移居海外的想法。

因为自己本身也经历过海外求学,在国内也做过留学教育,所以对这个话题自然而然产生了兴趣。从12年到17年,自己从一个留学生,成为一个海归就业者,到现在再一次成为“海漂者”,有些想法还是想分享给在考虑送孩子海外求学的爸爸妈妈们,作为做决定的信息参考。

关键词:

低龄留学 海外教育质量

语言学习 海外生活

P.S.:因为我目前在新西兰的“大都市”奥克兰,所以大部分信息针对本地情况,少部分会分享些美国的教育情况:)

低龄留学

新西兰应该算是一个低龄留学门槛相对较低的国家。就早期教育来讲,也就是小学之前的教育机构,例如幼儿园(Kindergarten),早教机构(Early Learning Centre),只要孩子和家长有合法的身份,孩子就可以就读,而且手续简单的令人不敢相信:合法签证、出生证明、接种疫苗记录。

合法身份指什么呢?大部分人会想到永久居民身份或者是工作签证,学生签证这类,很少人会知道在新西兰,旅游签证的身份也是可以合法上幼儿园的,并且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和本地公民一样享受每周20小时的学费补贴。旅游签证通常会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入境后可以办理延长,申请程序和材料都不复杂,办理速度也很快。旅游签证最多可以到九个月,限制是离境后九个月之内不能再次入境。但对于没有长期在海外定居只是想短期体验海外教育的人来说,这个限制影响并不大,同时也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体验。

再来新西兰这里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区别,其实就是公立和私立的区别。Kindergarten这个词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但在不同的国家教育体系内,这个词具体的指意还是稍有差别的:例如在美国我们印象中的幼儿园叫做preschool,而kindergarten是在小学阶段中最小的一个年级,也就是我们常听到K12教育中的K;在新西兰kindergarten指的是公立幼儿园(注册教师比例高,政府资助),Early Learning Centre通常为私立幼儿园,形式多种多样,价格与公立相比稍贵(按每周35小时的全日制来说,3岁以上孩子在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公立幼儿园的费用在每周70纽币左右,私立幼儿园的费用则在70之上到100多纽币不等)。

如果很喜欢新西兰这边的教育风格,考虑孩子继续留下学习上小学中学高中,这时候就需要给孩子申请当地学校,获得学生签证才可以合法上学,家长则可以一起申请陪读身份。在发达国家,无论是英美澳加,都和中国国内一样,存在着学区之分。对于本地人或长期移民来讲,和国内相同的逻辑,他们会为了好的公立学校选择一个好地区居住。如果上私立学校,那么住在哪里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新西兰虽然很“村儿”,但是也存在昂贵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身上的压力并不小:这些孩子一般都是当地的精英家庭,他们最终往往前往英美的大学读书。

教育质量

上面提到当地精英家庭的孩子,最终还是选择到英美就读大学,那么是不是说明本地大学的教学质量并不是那么理想?

个人来看,这颇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意。简单查了一下《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THE排名情况(该排名重视学术科研能力),2016~2017世界前五名情况如下:

我们的清华北大排名:

新西兰学术权威较高的奥克兰大学

与英美的顶级名校相比,新西兰本地的学校的确是有一定差距。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名校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吸引顶尖的学术人才教学和做研究。因此新西兰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在吸引力以及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其实可以说高等教育做得还是非常出色的。

(THE排名查询网站链接: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7/world-ranking#!/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虽然高等教育不如英美出名,但在早期教育方面,新西兰并不比芬兰、日本、美国等国逊色。

在新西兰,所有的早期教育机构都是以教育部Te Whariki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Framework为指导,来设计儿童日常活动。与国内早期教育相比,新西兰早期教育更注重能力,尊重个体差异。

和所有大纲一样,Te Whariki有这样几项指标和准则:

Principles:

Empowerment

授权:孩子的独立性

Holistic Development

全面发展:认知/体能/精神/文化

Family and Community

家庭与社区:早教机构与家庭和社区共同合作

Relationships

关系:孩子与教师、环境之间的关系

Strands:

Well-being 健康

Belonging 归属

Contribution 贡献

Communication 交流

Exploration 探索

这部分大纲中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每个内容都有目标(goals),强调教学重点以及教学环境特点,以及学习结果(learning outcomes)、学习品质(dispostions)、技能/知识(working theories )。这里内容在设计活动时候都会被考虑进去,因此保证小朋友们每次都是在“有目的”地玩。

大纲里提到的学习品质:

courage 勇气

curiosity (taking an interest) 好奇

trust 信任

playfulness (being involved) 参与

perseverance(persisting with difficulty, challenge and uncertainty) 坚持(面对困难/挑战/不确定)

confidence (expressing a point of view or feeling)

自信(表达观点/感受)

responsibility (taking responsibility)承担责任

reciprocity 互惠

creativity 创造力

imagination 想象力

resilience 恢复能力

婴儿班的一次活动总结

除此之外,针对每一项内容,大纲都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建议,以及每次活动总结时可以思考的问题。

Te Whariki部分内容

上面说了很官方有些学术的内容,下面来说说我在教室里直接的感受。

在新西兰的幼儿园,国内家长看来这里就是每天玩玩玩的节奏, 但这就是新西兰早教特点:play-based learning(游戏学习)。尤其对于3岁以下的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老师做的任务一是每天创造不同的玩耍环境,二是陪着一起玩,三是基础日常事物(三餐、午睡等)四是用各种间隙时间以及Non-contact time来做各式各样paper work...

对于每天创造不同的玩耍环境,长期持续下来对老师来说一个很挑战创造力的事情...要考虑到不同的主题,孩子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能力锻炼、残局收拾难易程度等等因素,想每一天的环境布置都很成功受欢迎,真是不太容易。

我在的教室一共有五张桌子需要布置,每个老师一周会轮到一两次这个任务。没有这个任务的时候就轻松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有户外活动区域要布置啊!

除了玩,另一点感受深刻的是对孩子的自主独立、责任感的培养。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老师一般不会轻易帮忙。例如擦鼻涕这件事情。老师宁愿多说几遍,get tissue paper(拿手纸),也不会轻易就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实在看不下去的情况,老师会帮着处理,但在擦鼻子之前肯定要先和孩子说明“我要帮你擦鼻子了”,尽量获得了孩子的同意之后再擦。

这是件小事,最开始我也就是遵照这个规则来做,没有想太多。一天老师们聊起这个话题时,一个老师提到了换位思考:试想一下你在那坐着好好的,突然一个人二话不说就给你擦鼻子,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听到这个假设,我一下子明白询问小朋友意见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事情了。这是一种尊重,虽然他们还很小,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作为独立有自己思想的个体,的确不可以想当然地为他们做决定。

这种处理办法除了让孩子获得尊重,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例如一些两岁多的孩子有时在幼儿园睡觉,有时候不睡,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每天都会询问他们需不需一张床睡觉(这边孩子午睡的简易床,一般都放在储藏间,午睡时间老师会把床搬到教室来)。如果他们说了需要,那么就算他们睡不着,也需要在床上躺上一个小时,而不能去和其他不午睡的小朋友玩耍。

从这么小的年龄就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我当时挺被这件事情触动的。其实为了图方便和轻松,在教育小朋友的时候大人们常常会偷懒,有时我也一样,因为反复教育他们的确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这其实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掌握了应该掌握的能力,面对接下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时,小朋友们可以更好地自己来应对,对于家长来说后期的负担会越来越少。

在国内,很多时候是孩子和父母一直捆绑在一起,导致现在“巨婴”这个词变得非常流行。其实只要敢于放手,信任孩子的能力,他们可以很快地成长,独当一面。

再来说说文化融入问题。中国家长会担心自己家的娃是外国人而受欺负,这个在多元文化的城市中的幼儿园是几乎是不存在的。例如在奥克兰,可以在教室里看到各种族的小朋友。他们不会因为你长得和我不一样而欺负或疏远其他同伴。但随着年龄递增,大家听说过的“霸凌现象”在初高中阶段的确会出现,但就其本因而言,如果针对亚裔,大部分是因为对亚裔的刻板印象而造成。

因此选择初高中出国留学,孩子将要面对很多重大的挑战:中外文化上的差异,语言的障碍,课业压力,心理敏感的青春期,家庭的远离...与之相比,小朋友们远远没有这么问题需要解决,适应融入会更快更自然。

从早期教育大纲内容到实际幼儿园的生活,都体现着能力导向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不是新西兰所有的幼儿园都能很好的贯彻这个理念呢?

答案当然是不能。

尽管政府部门定期会给幼儿园做检查评定,但书面材料或实地短期考察并不能反映长期的真实情况。只有在园区工作一段时间的内部人士,才能了解到这一家幼儿园是不是表里如一。

如果作为家长,只能从表面来判断的话,这里可以给几点建议做参考:

1. 参观园区的时间可以定在有mat time的时间,可以了解到老师的水平;

2. 观察一下儿童卫生间的状况,是否整洁干净;

3. 观察一下玩具是否干净整洁,有无老旧破损;

(2和3能看出卫生情况以及幼儿园对学习环境的投入,这些都是会影响小朋友日常体验的事情。)

4. 如果入园后发现老师流动性较大,也需要考虑是否更换幼儿园。一是小朋友需要比较稳定的关系来减少焦虑,二是熟悉的老师会对小朋友的情况了解,能更好地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作为员工的角度来看,流动性太大说明了园区本身运营,至少在人事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新西兰幼儿园数量繁多,但大部分家长还是会选择在家附近的地方选择。个人建议是如果附近没有较合适的园区,还是不要轻易妥协。毕竟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至少有半天的时间。这几个小时里他们可不可以专业负责的教育和照顾,就靠爸爸妈妈们的选择啦!

语言学习

在这最后想聊聊语言学习这件事。在国内英语学习一直非常热门,现在也有更多的家长考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接受双语教学,认为更好更快地让孩子掌握汉语和英语。

这种做法的确可行,因为儿童早期语言学习能力很强,如果能有沉浸式学习环境,掌握两种语言并不是难事。但难点在提供这种有效的学习环境。我们通常是通过沉浸式学习掌握母语,这种学习方式对第二语言学习同样有效,一是提供了大量密集的语言输入,二是提供了学习语言的动机。

我们天生都爱偷懒,能用一种语言来沟通的话,一般不会费力再去学一门不常用的外语。但如果外语成为每天必须用来沟通的语言的话,那么小朋友会认识到使用外语的必要性而开始学习。

例如我现在的幼儿园,班级里有一个混血小男孩,一天他奶奶送她到幼儿园,看到我就问会不会讲中文,然后希望我能在幼儿园和小男孩多讲中文,因为他听得懂但是就是不爱说,让我多帮着提供下语言环境。还有另外一个刚从中国来不久的四岁小男孩,开始是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每天比较沉默,但最近老师表示已经变得越来越talktive(爱说话的),这也就是短短一个月内发生的变化。

所以对于小朋友来说,让他们找到学习英语的动机,并大量接触英语信息,双语能力可以轻松get到。

海外生活

如果想带着自己娃小的时候就开启海外留学生活,那么家长的陪读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那么新西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就以奥克兰为例,从衣食住行娱乐物价这几个方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衣”

并没有传说中的土爆了,但是通常知名的品牌在新西兰并不是那么常见,他们的店铺数量也很有限。没有其他欧美发达国家那种白菜价的大牌奥特莱斯,这里也就羊毛制品买起来很划算了。

“食”

奥克兰华人多,中餐馆不难找,吃到地道的中餐不会是问题。奥克兰相对还是多元文化的地区,因此还有机会吃遍世界各地的美食的。

“住”

买学区房同样是不少的一笔巨款。租房子的话一个靠谱的房东和安全的街区才是王道。

“行”

City之外的地区,不开车就要坐半小时来一班的公交车出行了。

“娱乐”

来了新西兰还想娱乐?!你可能是想多了...虽然有点夸张,但大部分在这的华人会想念国内喧嚣热闹的生活。因为在这广袤的大农村,户外是最好的休闲,可以看海景,遛沙滩,爬山,跑步,钓鱼,提前培养老年爱好...

“物价”

因为是岛国,很多产品靠进口,因此物价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冬季蔬菜,价格上涨十分迅猛。

新西兰和其他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的确要质朴一些,但与之带来的好处是这里要相对的宁静安详。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同时存在的,因此放平心态去看待就好。“外国月亮更圆”的时代正在悄然逝去,一切都只是关于不同的生活选择罢了。

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的道理,低龄留学不会是每个人最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决定,值得我们好好斟酌。希望今天的长聊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Happy Sunday!

下周见啦~~~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