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南天萄木
作者: 南萄先生
简介: 葡萄酒是世界上风格数量最多、分化最复杂的饮品,自人类文明伊始就在欧亚大陆各个国家伴随着世界文化的成长。“南天萄木” 以专业的视角,从历史、地理、技术、文化四个层面,分析、讲解葡萄酒的故事。我们的定位虽然在新西兰,但是全球凡是生产葡萄酒的地方,都不免会成为我们的话题。葡萄酒,越懂、越喜欢。

封藏在新西兰亚瓦特里山谷里的财富

发布时间:2023-06-30 09:27:57
分享到:

2016年11月14日,新西兰南岛的东北部地区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这场地震所致山体滑坡,海岸线道路被掩埋。平地龟裂,海床被抬起了平均两米。在马尔堡与坎特伯雷两个区的交界处,甚至有些地方上抬数米。这让很多以往渔业苛求的碗口大小鲍鱼,半米多长的龙虾都暴露在了水面。

1.jpg

2.jpg
地震后,政府宣布了3周的禁渔期。允许龙虾和鲍鱼通过海水高潮自己回家。

每次经历这样的地震我们就必须承认,新西兰之所以生机勃勃,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地在这里是活的。地球的几大板块当中,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狭路相逢。每年新西兰都会经历差不多15000次2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只有1%的人能感觉到。地震最频繁的位置,就在马尔堡的塞顿小镇(Seddon)附近,亚瓦特里(Awatere)山谷口。它包揽了整个新西兰接近15%的地震。

这个地区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当地葡萄园发展速度惊人。当地1997年才开始有酒庄选择投资第一块葡萄园,比马尔堡中央地区晚了二十年。到今天,仅仅过去了二十多年,山谷内葡萄园面积已经超过了7000公顷,占近马尔堡全部种植量的三分之一。重点还是因为它的风土独特,能生产出不论是专家还是普通消费者都会称赞的葡萄酒风格。这个地区种植的长相思芦笋香气明显,灰皮诺油润感强,霞多丽多了黄番茄香,黑皮诺经常像花一样绽放在杯子里。除了因为谷口面向大海,饱受海风熏陶。还有一部分就是谈到葡萄酒的风土,其中不可缺失的,“土”的那部分。

3.jpg
“亚瓦特里” 毛利语的含义是“湍急的流水”。当地河谷狭窄,比邻居怀洛谷的河水流速快很多。 

这期我们就来仔细看一下过去的地质运动,给当地葡萄酒产业带来的财富。

熟悉种植葡萄的朋友都会了解,常见酒用葡萄(Vitis Vinifera)的一大特点就是抗旱,抗恶劣环境。葡萄藤的根通常可以扎到4米左右的深度,获取足够的水分和其它养分。所以旧世界很多种植产区,严格禁止或限制对葡萄藤浇水。亚瓦特里山谷的葡萄园内如果挖4米深,能够挖到很多过去的历史。

首先,最表层的土壤以黏土为主。世界任何角落雨水充足的地方,黏土都不会少,因为它们是风化后的氧化金属、硅类矿物质的最后归宿。

地质上,广义地定义所有小于4微米的颗粒为黏土。在显微镜下,它们以薄片的形式出现,可以在夹层内保存很多水分。所以黏土多的地方,甚至滴漏都可以省了。山谷内的这类黏土称为“二次沉积黏土”,因为它们不是当地形成的。新西兰南岛的岩层,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4亿年前的奥陶纪。这些古老的岩石大部分受板块挤压后,在南阿尔卑斯的山脊附近露出。随着温度变化、雨雪的侵蚀,它们最终会剥落碎成微小的黏土颗粒。一次猛烈的洪水,就能够把这些颗粒整体带入山谷,铺垫在土壤的表层。

4.jpg
显微镜下的黏土呈现片状,潜在可以包裹很多水分。

往下走,黏土混合有一部分白垩和火山灰。这种黏土被称为“泥灰”(marl),颜色浅淡,以灰白色为主。马尔堡地区的名字Marlborough正是因为这种土层而得名。

其中火山灰的成分,几乎全部来自新西兰以陶泊为中心的火山群。陶泊 (Taupo) 位于新西兰北岛的中部,现在是一个宁和、波光粼粼的淡水湖。实际上,它是全球最大的的超级火山之一(休眠状态)。它的首次喷发发生在距今三十万年前,最后一次猛烈喷发是公元186年,至今不到两千年。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么准确,是因为范晔在《后汉书》里记载了那一年奇特的昏黄天象。喷发之猛烈,造成了公元二世纪晚期的小冰期。而新西兰全境都像下雪一样,覆盖了三十厘米到一米多不等的白皑皑火山灰层。这些火山灰遇水后逐渐和环境中的土壤混合,成为了泥灰层的一部分。虽然火山灰仍然是二氧化硅碎片为主,但是同时富含铁、镁、钾、硫、铝。对之后在这片土壤里生长的植物、真菌以及微生物起到的极大的帮助。

5.jpg
陶坡的上次喷发新西兰还没有人类,但是12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足以覆盖整个新西兰。

泥灰层的另外一部分来自白垩碎片。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形态,通常多孔而松散,经过撞击后很容易碎成颗粒。这些白垩的形成运动,最早可以延伸到侏罗纪晚期。当时,南半球“冈德瓦纳”(Gondwana)大陆逐渐开始解体,新西兰所在的西兰亚大陆 (Zealandia sub-continent)周边就出现了很多浅海。白垩纪时期地球气温降低,海平面降低,大片大陆架阳光充足。无数藻类和其它海洋植物开始繁盛,吸引来大量动物,形成了远古的珊瑚礁。珊瑚礁与贝类的沉积,经过钙板金藻(Coccolithophore)的分解,重力的挤压,白垩层也就出现了。新西兰绝大多数石灰岩与白垩沉积都在白垩纪到第三季早期。东部海岸线沿岸最为丰富。碳酸钙可以融水,经常在河流的上游溶解,在下游沉淀,所以沿着河水的地方,泥灰土壤无孔不入。碳酸钙的包围,让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呈现特有的酸性和结构感。

6.jpg
显微镜下的钙板金藻。这个小东西会不断分解石灰岩的碳酸钙,包裹自己,直到死去。留下大量球型颗粒,挤压后就是白垩。

继续往下挖,就进入亚瓦特里山谷土壤超过两米深度的土层。粗砂、石粒变得更加常见。这些是河流中游常见的沉积物。几乎全部沉积于第四季初期的冰川最高峰(Glacial maximum),也就是通俗说的冰河时代,距今9000年前以前。

那时全球不仅两极,很多高纬度陆地都封冻着百米到千米厚的冰层。水在大陆上被锁住后,海洋也就缩小了,海平面比今天要低超过130米。新西兰的大陆架大量暴露在海平面以上,旱地面积比现在多超过30% 。亚瓦特里河在现在的入海口处拐向西北,在马尔堡峡湾地区入海。如今葡萄园所在的山谷区,仍然是湍急的中游,而不是平缓的下游。这种环境里,黏土、细沙在激流之下无处遁形,仅仅颗粒比较大的粗砂与石块才能得以沉积。如今这些石块在深层土里,让即便扎根很深的葡萄藤仍然保持“警惕”状态。产出酒的香气丰富,而不是无味的水葡萄感。

7.jpg
新西兰在冰河时期面积比现在大很多,并且南北岛是连在一起的。

次品尝亚瓦特里山谷的葡萄酒时,要细细感受一下它“土”的特殊味道。它的复杂正是葡萄在展现那块土地里独特的财富。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微信图片_20210917203912.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