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新西兰闲逛
作者: Summer爱学习
简介: 爱生活,爱教育,一枚 七年新生的践行者,游走在新西兰的旅行者,我在这里看风景、讨生活,同时为你展现有温度的纽村点点滴滴。

你知道在新西兰做家长有多轻松吗?

发布时间:2018-08-27 09:17:40
分享到:

 偶尔有人会问起, 在新西兰做家长是不是很轻松?

  • 没有微信群,不必知道每天孩子都学了什么, 回家有什么作业。

  • 参加课外班是普遍现象, 但绝大多数是体育音乐而非数外的补习。

  • 孩子们回家最普遍的作业就是阅读, 数学英文等学术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就已完成。

(当然, 东亚的家长很多是例外, 遇见过周末教日本数学和算盘的日本妈妈们,以及周一至日给孩子报6个课外班的韩国妈妈)。 

家校联系

新西兰本地家长们也会抱怨学校布置的课后任务太少, 但一位中国妈妈给朋友看了让孩子做的几页数学练习时, 对方都会说:呀, 这个有点太多了....

虽然有脸书、What's up这样的先进武器可以拉群,但目前还没有见过老师家长群. 曾经最熟悉的就是微信群,那么Kiwi老师们到底用什么方式和家长联系呢? 

  • 早晚接送孩子时的空闲时间,你可以与老师聊天, 但真正意义的约谈除了固定在一个月期初和末两次,其他时间与貌似和国内的"请你喝咖啡"一样不是什么人都能遇到。 

  • 对于不太接送孩子们的家长, 电子邮件则是最多的了解学校近况的方式。 

  • 低年级老师每周都会将下一周的重要事项邮件给家长, 高年级则更多是在需要家长支持或重要日子时群发邮件。 

  • 而学校每周/每两周/每月的简报(一般都有纸质和电子版两种可供选择)则是了解学校重要事情的好窗口。 

  • 学校还会通过短信,Flexibuzz 等app 推送每天校内重大事情, 前提是你必须注册并同意接收这样的消息。 

另类方法了解学校

作为一个不太容易省心的家长, 这些年发现,原来很多本地家长是通过另一种渠道来了解支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的---那就是志愿者。

 在新西兰的学校,无论公立(公立需要的支持通常会多一些)私立, 幼儿园、小学、中学,如果你有空, 每周都能找到机会做志愿者。 

小到帮老师分类整理孩子们归还的阅读书籍;帮孩子们做一对一的阅读辅导;学校集市时帮忙搬运搭建;在幼儿园小朋友去隔壁公园午餐活动时带领看护陪伴; 大到做橄榄球、篮球教练;在学校咖啡厅打咖啡募集资金;在3天2晚的营地活动中当帮手,指导孩子们骑山地车 或做饭当厨师...... 处处都有家长志愿者的身影。

参与这样的活动, 不仅能知道孩子的好友是哪些,更能亲身感受课堂氛围、老师风格、孩子们的互动,这些一手资料做感受或许会从内心深处打消很多疑虑(当然也可能升起一些疑问)。

(一切志愿者活动都是纯粹的志愿, 不参加也没有任何强制,不会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任何影响)

有位朋友曾让我帮忙在学校做一个问卷调查,本想以1刀一份的价格给帮忙填表的孩子们。 但老师的回答是不必要。 

新西兰是个生活成本不低工资不算高的国家, 很多时候会觉得生活开销不算小, 本地人如何承受? (这也是学校常常会筹集为孩子们提供二手校服、二手足球鞋、捐赠橄榄球护齿等等一些物品的原因)。 

但谈到志愿活动, 不少家长都会很愿意参与(当然程度各有不同)。 

偶尔会参加一些小范围家长聊天会: 听着一位澳洲妈妈将生活的委屈困难哭着说给大家的时候,一位kiwi妈妈描述自己第一段失败的婚姻让自己陷入窘境的时候, 忽然感觉到,其实这个世界无论什么肤色,身份,能够打开心扉的交流和诚心支持在内心的流动都是一样的;听着一位四宝妈描述生老四在家里突然降临时能镇定自若的让老三当产婆帮忙,是因为老二就生在了车上时笑出了眼泪, 才知道原来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乱是因为经历过更大的乱......

很喜欢妈妈们分享的这个图片:谁人活着没点伤痕

最常听到说的是,多说说自己的生活吧,说不定有谁就和你有同样的遭遇,能够感受被看到,分享也是助人。 

社会规范VS市场规范

在一本比较有趣的书名叫《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中,作者提到: 其实无论我们身处何处,都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由社会规范主导,一个由市场规范引领。

社会规范是暗藏在我们社会本性的共同需求里的,你看不到通过此得到的即时回报。 就好像我推动着手动除草机费力的前行时邻居过来帮忙把草坪用他的油泵除草机整理的干干净净,临走还不忘嘱咐一句:那些边角记得用剪刀再仔细剪剪。 

而另一个世界则截然不同,这里被黑白分明的市场规范所指引着。 搬一车家具1000块,借给你钱必须要付利息,租房费用每年按比例上涨.....

例如每周在新西兰的某些图书馆,会有免费的律师咨询服务,无需预约就能在志愿者律师那里得到专业建议。 但如果你打算用钱作为回报,估计结果是他的小时费你未必付得起。 

社会规范非常微妙, 请勿拿市场规范去碰撞, 因为一旦被伤害, 恢复起来将无比困难, 如同最近在风口浪尖的范童鞋大小合同事件:精神奖本是社会规范范畴,属于那些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人, 但却被用几千万的价格以市场的形式交易了去, 于是掀起的波浪便一发不可收拾。 

记得一个妈妈常常会说起:“曾有一所学校曾被一次校园凌欺推上风口浪尖,如果我现在所做的志愿工作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其他家长, 并成为大家一个沟通的桥梁,或许很多本可预防的负面事件就不会任意发展下去造成事态失控.......我有一个孩子在这所学校,年底另外两个会加入进来,现在所做的其实根本上是为了我的孩子 ,因为家长参与所营造的良好社区最终会让我的孩子在这里受益”。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