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新西兰闲逛
- 作者: Summer爱学习
- 简介: 爱生活,爱教育,一枚 七年新生的践行者,游走在新西兰的旅行者,我在这里看风景、讨生活,同时为你展现有温度的纽村点点滴滴。
最近了解到几个故事,拿出其中两个与各位分享:
故事一
小A 初中毕业来新西兰读高中, 父母都在北美。
因为母语是汉语, 在选修课程里, 选了对自身水平比较容易的中文课。 毕业时父母才发现, 所有课程中除了中文通过,其他科目几乎全部挂课。
故事二
小B是土生土长的亚裔新西兰人,读十三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三)。
待高中生涯最后一年才发现,前几年所修科目与期望专业没有很好配置, 学分根本不足以上理想中的大学专业, 不得不选择复读。
小B父母早年澳洲读书, 东南亚移民, 这些年忙于生意,对孩子的学校生活没有太多过问。
注:新西兰高中有8类必学的课程:涵盖英语、综合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统计等方面。 从11年级到13年级(国内高一至高三)期间,学生们都得通过新西兰教育局所实设定的测试,称为NCEA,只要考的足够分数,学生就有能得到入大学的资格。
很多时候,常常想着国外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有多么大的裨益, 可真正出国了才发现, 比孩子的“融入”更为可贵的是,让孩子看到成人在如何带着心力营造自己的生活。
耳闻目见不少陪读的父母一方,因为与家人分居异地、又将海外生活的重心大多集中在孩子身上,没有心思寻找自己生活的重点。
随着孩子的成长,矛盾越来越多,又没有渠道倾诉、疏解,最终把海外陪读演变成搞砸亲子关系的祸首。
在家庭系统排列、家庭结构治疗等西方理论中,夫妻关系永远优先于亲子关系, 前者是家庭中的“定海神针”。 夫妻间有了重视、尊重和支持,才会将这种平和带给家庭里最幼小的。
一位澳洲妈妈与先生分居,却因为孩子抚养问题始终无法长住澳洲。 原本是个无比热爱生活、情趣无限的女子,来回的奔波慢慢变成自己也不愿见到的怨妇模样。
偶尔小朋友来家里,会说一句话: Can I come in and play? My mum is crying. (我能进来玩吗? 我妈妈在哭)
做妈妈的听到都会心酸。
海外陪读亲子关系就一定会陷入僵局吗?
当然不是!
身边同样也有很多父母一方在陪伴孩子的同时,用心生活, 给到孩子力量的例子。
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照顾孩子的同时,不断给内心的杯子里补给水分, 滋养自己:
-认真的为了自己学习语言
-参与社区活动
-寻找并坚持自己的爱好以及学习与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相处。
孩子本就是我们生命状态的一面镜子, 借由我们了解爱、了解生活、了解生命的意义。
因此, 孩子准备海外留学吗?先检视一下作为成人做好了多大的准备吧。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