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太平洋玫瑰
作者: 太平洋玫瑰
简介: 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自言自语。

可别只有朋友圈,没有朋友

发布时间:2020-06-12 10:12:27
分享到:

朋友圈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人们在这里晒自己的日常,关心朋友的生活,观察陌生人的动态,这一切都让人很充实。

1.jpg

在那里,我们会表现风光的一面,无法把最真实的生活摊给人看,所以,朋友圈只有小美好,没有大悲伤。

人们喜欢这种真实与虚幻参半的生活,线上社交有时让人忙碌,有时让人孤单。

我们应该学会更好的使用社交网络,减少它对我们时间和精力的侵蚀,真正享受社交带来的愉悦和便利。

论坛首页幻灯片-704x396.jpg

1、最终我们都要回到线下生活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比不使用的人整体自恋水平更高,社交孤独感更强。

其实,社交网络并不是问题,如何使用它才是问题。

应该明白,线上生活只是真实生活的补充,最终我们都要回到现实中。

导演贾樟柯为陌陌网拍过一个宣传视频,片中表现了三个生活在各处的年轻人。

他们在工厂、写字楼和小镇,他们因爱好遇到同道中人,因技能找到兼职工作,这一切都发生在网上。

他们坐着高铁、绿皮火车,甚至三轮车去和网上的朋友相聚,在流动中,完成聚合与交流。

线上的朋友圈最终变成真实的社交行为,网络把不同背景相同诉求的人拢在一起,改变着人际关系的连接与沟通方式。

网络交流让陌生人卸下防备,让它成为线下社交的助力,为真实生活添彩。

 

2、陌生人也可以是朋友

澳洲青年Matt发现自己的脸书上有1088位朋友,有些人是完全陌生的,他决定把他们通通约出来喝咖啡。

他说,与其把不熟的朋友从好友名单上删除,为什么不主动联络他们呢?

于是,他开始请“朋友”喝咖啡,每天至少一个,Matt称之为1000+Coffees计划。

朋友们都觉得这个计划很有趣, 这虽然是个简单的想法,却对Matt的生活产生了很多正面的影响。

除了和陌生朋友见面,多年未见的朋友也被他约了出来,感受着大家的变化,体会着生命的延展。

Matt说,“在社交网络盛行的年代,大家都习惯坐在电脑前面动动手指,人与人的互动反而减少了。聚餐的时候,大家一面聊天还会不时盯着手机,生怕漏掉任何一条信息。”

每天都打开一道通往陌生人的门,听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他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美好感受,生活变得更充实。

每次的聚会后,Matt都会把见面的照片和文字放在1000+ Coffees网站上。

Matt说,这件事他会一直做下去,希望再见不是陌生人。

也许在那1088个人里,没有几个能成为知己,可那有什么关系,不求能有多少知己,但求每个都诚心诚意。

朋友圈的陌生人不在你的生活中,只在你的通讯录里,如果有一天,有机会从陌生变熟悉,由线上变线下,那朋友圈的存在才更有意义。

 

3、有一种人际关系,叫“点赞之交”

看过一篇文章,叫做《朋友圈里的病人们》,在文章中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影子。

红包党、点赞党、晒幸福党、国外度假党、鸡汤党、谣言党、养生党、营销党、健身党、隐身党,你总有志愿要加入某个“党”。

从“刎颈之交”到“点赞之交”,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假装在国外,中国式社交到了今天,朋友圈从饭局转移到了微信。

研究人员这样描述“点赞式交流”:没有实际内容,只是通过机械性的点赞等动作或者“易于生产的”方式来交流,比如泛泛的赞美和祝福。

美国心理学教授拉里·罗森写过一篇文章《点赞的力量:我们喜欢被关注》,他评论了社交网络的点赞现象。

他说,年轻人对待点赞的态度就像喝水,不点赞就会口渴,每次点赞犹如“小啜”一口,点赞的行为可以缓解“社交饥渴”。

我觉得希望被关注,渴望被回应,只是一种普通的心理需求,远谈不上“饥渴”。

相信喜欢点赞的人,都有一颗热忱的心,对他人不吝赞赏、不惜鼓励。

如果是喜悦,就再加一份喜悦;如果是悲伤,就分担一份悲伤。

脸书成立15周年时,媒体说,“点赞之交”深刻改变着人类的关系,即便这是一种“弱关系”,至少你的朋友还在那里。

 

4、你需要多少个朋友?

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

他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精确交往和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

我们的认知能力,只能维持一个约150个人的“内部圈子”。

“内部圈子”是指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好友们。

邓巴说,以150人为上限,在这种关系中,我们了解他们是谁,也了解他们与我们自己的关系。

多家社交网络公司接受了“邓巴数字”的理论,把好友分组的人数定为150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需要社交带来的心理满足,也习惯群居生活。

“人的天性就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亚里士多德

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是动物的本能。群体可以带来情感慰藉,还能协调各种利益冲突。

不过,无论科技怎样进步,我们终归都只是人,都逃不开人类的极限。

虽然生命总是以复数形式存在,但太多了我们承受不了,150人是你可以同时交往的社交规模上限,是你的最大连接数。

你只需要150个真朋友。

 

 

朋友圈的生活,满足了很多人的心理需求。

不要否认我们对肯定的渴望,对关注的喜悦,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只是我们应该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99%与别人无关,我们不需要他人的认同填补内心的空虚。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们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痛苦着自己的痛苦。

 

如果有那么一天,请记得,你不止有朋友圈,你还有朋友,一个温暖的拥抱终究胜过千言万语。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QQ截图20190308093005.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