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芍园 Peony Club
作者: 芍园
简介: 芍园是有态度的群,芍园是有理念的群,芍园是有趣有活力有社区意识的群。芍园致力于开创探索建立我们在海外的平和生活,共同面对在海外面临的新问题,一起共建美好未来,为我们的孩子们准备好更高的起点,与和谐美好的海外良人一起。

从奥数比赛说开来,新西兰的数学教育真的很差劲儿吗?

发布时间:2018-12-13 09:07:37
分享到:

原创:Ping Li

第58 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在巴西里约落下帷幕,六名新西兰选手获得三枚铜牌和三个荣誉奖(Honourable mention),总分在111个参赛国中名列第46名,这个成绩,对于仅有400多万人口的小国来说,可谓不错了(印度列52位,邻居大哥澳洲排34名)。

406364035090425.jpg

是华人,还是新西兰人?

从外表看,六名选手中有五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华裔,但是他们可都是土生土长,从小学开始,一直在新西兰学校受教育的孩子。

这些孩子,不仅是数学好,各科学习成绩也都很好,而且跟大多数新西兰学生一样,兴趣爱好广泛。他们中间有12年级就获得NZQA 最高级别Premier 大奖的学霸,也有专业级别的钢琴手,小提琴手,市级合唱团员,象棋、桥牌高手,辩论队长…… 他们不只是爱学习,而且关心社区,热心公益,喜欢徒步野营…… 称他们华裔新西兰人可能更恰当吧?

 

奥数比赛,到底比什么?

国际奥数比赛的题目,分为四大类:代数、几何、数论和组合数学。比赛分两天进行,每天选手们在四个半小时内求解三道题目,全部需要写明解题和证明的过程。

“奥数比赛的题目植根于中学数学,但在具体知识方面有所扩展,方法上有更高要求。题目的难度较大,灵活性强,富于智巧,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般不需要参赛者具有高深的数学知识但要求参赛者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基本功,坚韧的毅力以及一定的创造性”(参见维基百科)

2017年的奥数题目是酱紫的…

2.jpg

3.jpg

看不懂?很正常,因为奥数比赛的内容,远超出中学数学的要求,是智力的大比拼,只适合极少数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无论在哪个国家上学,学校数学都太容易了,他们出于对数学的兴趣才挑战奥数。

4.jpg

5.jpg

奥数比赛的成绩说明了什么?

奥数比赛的成绩基本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中学生数学竞赛的最高水平,但也不是绝对的。

1. 跟一个国家的选拔和培训机制有关。和体育比赛一样,选拔越严格,训练的时间越长,水平越高的国家,成绩就会越好。新西兰奥数队的选拔和培训,从时间和规模上,如果跟中、美等一流队伍相比,实在只能算是业余队。

2. 跟社会文化对此比赛的重视程度有关。对比赛越重视,参与的人越多,社会资源越丰富,最后的比赛成绩则越好。对比新西兰的橄榄球队和奥数队,就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3. 跟选手参与比赛的目的,以及投入的程度有关。学习奥数,到底是为了赢得比赛,长时间大量地刷题进行“专业”训练,还是出于兴趣,把奥数当作“副业”,最后比赛的成绩当然会很不同。

4. 是比赛都有偶然性。毕竟每天只有三道题,题目又很难; 毕竟每个国家只有六名参赛者…..

 

华人的数学(奥数成绩)特别好吗?  

从几年前一张奥巴马接见美国初中数学竞赛优胜者(不是奥数队)的照片开始,是*国队还是中国队的梗都被玩烂了。确实,不少国家的奥数队伍里,都活跃着华裔的身影,比如加拿大、澳洲、英国、美国队….. 这跟我们华裔一向重视数学教育和数学竞赛有很大关系,但如果仔细看看下面这张国家的总分排名,就会发现很多亚洲国家,比如韩国、越南、伊朗、日本、泰国都位居总分榜前十名,不少东欧国家也都有不俗的成绩。

再看个人排名,超一流选手里有各种族裔。相信不难得出结论:华人的数学是很不错,但数学好的绝不仅仅是华人。

说了半天高大上的奥数,其实这是个很小众的比赛,跟普通人的生活和学习没多大关系。

大多数华人家长朋友着急的,是自己家孩子的数学,会不会“像那些洋人一样差”,简单的数学运算都只能按计算器?这新西兰学校的数学课,是不是太容易太不靠谱把孩子都耽误了?

算数好,不等于数学好

华人说起洋人数学差,有好多的笑话,比如不能回答7*9是多少啦,打八折不会算啦,不知道怎么找钱啦,超市里错误的标价牌更是被一贴再贴,但稍有逻辑的人都明白,计算(数)能力和数学能力完全是两回事儿。经过速算训练的孩子,分分钟可以比大数学家们算得更快更准,但能说他们数学更好吗?

新西兰的小学,也常常练习basic facts 的计算,当然练习的量,不能跟中国学校比,因为这里的教学理念,不认为2分钟内做一百题速算有多么重要,不认为会手算大数的乘除法有多么重要。

新西兰的数学课,是太容易了吗?

好多家长喜欢对比,什么什么在中国小学就学了,新西兰初中甚至才学…… 以此来证明新西兰数学课太容易。但其实两国在数学教学和课程设置上,从理念到方式都不太一样。

中国的学校,注重落实各个知识点和算法,通过大量练习,务求让大多数孩子能“做出题”考出高分来,但却不重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算法未来有什么用处。中国家长们喜欢提前学,课后补课多学,认为这样可以保持领先地位,但却可能在不自觉中拔苗助长,破坏了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记住了各种“算法”,能套公式刷题,却不知其所以然,到了高年级越学越吃力。

新西兰的学校,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实际应用,没有偏题怪题,尽力给不同能力不同需求的孩子以不同难度级别的课程。在低年级看似慢,但照顾到孩子的数学概念和抽象思维的形成,到高中后期,提供不同级别和难度的数学课,这时候,如果家长们再来比较,会发现在中国大学里学的微积分和统计课,在新西兰居然都是中学课程呢。

 

公众号二维码.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