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槭树街艾林聊幼教育儿
作者: 槭树街艾林
简介: 我是新西兰幼儿教师,一双儿女的妈妈,主要分享以“尊重”为核心的幼教理念和实践。

尊重孩子,是个需要长期重复练习的动作

发布时间:2022-02-25 09:30:45
分享到:

01

我公号自述里有这么一句话: 主要分享以尊重为核心的幼教理念和幼教实践。

可是,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却啪啪啪自己打了脸。

女儿的21岁生日快到了,新西兰文化里对21岁生日特别重视,我跟女儿商量,要不要组织一个生日party。商量的结果是不办party了,就给女儿换个新手机。

几天过去,我改变了主意。觉得女儿现在的手机还不错,买新的没必要。我告诉女儿不买手机了,把钱给她,让她自己决定怎么花。女儿同意了,说正好今年到医院实习,需要买些新行头。

接下来的一周,发生了新情况。女儿和老公都去配眼镜,俩人四副眼镜,加起来花了2000多刀,肉疼。

晚饭时女儿问我什么时候给她钱,我说:“你还是先用你自己的钱买需要的东西吧,回头给我一个数目,我给你转过去。”

女儿闷闷不乐地回了房间。

我跟过去,发现她很伤心。我给她解释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请她理解。

她说:“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请你跟我商量一下好不好?你一会儿一变,也不跟我商量,根本不尊重我的想法和感受!这不是第一次了!”

简直就是当头棒喝!

尽管很不情愿,但我细细想下,确实是呀,女儿小时候跟着我多次搬家,换学校,都是我决定了,把手续什么都办好了,再跟她说。

孩子小时候我还有个借口,毕竟我这个成人会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但现在女儿20岁,我还习惯性地这么做,其实内心,我还是把她当小孩子看,真的没有给她应有的尊重。

想想我老把“尊重”挂在嘴边,这件事无异于自己打脸!

 

02

其实也不意外。

接触幼教以后,最让我震动的一个理念,就是尊重孩子。

因为我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尊重;

听过看过的亲子关系中,也很少大人尊重孩子的;

而只有我们这些没有得到过尊重的孩子,才知道它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持续多年的痛苦是什么!

当我听到“尊重孩子”这个词,才猛然醒悟很多年前、那个被无力感笼罩的孩子,内心的渴望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我一板一眼地、由生疏到自然地、在工作中实践尊重理念时,我深切地希望更多的父母、幼儿老师了解这个理念,实践这个理念,让更多的孩子,成长为拥有良好的自尊、个性舒展、感受由内而外的幸福、并与人为善的成人。

所以我开始自发传播这个理念。

1.jpg

 

03

一个没有被温柔对待过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父母,发誓要温柔对待自己的孩子。

尽管他/她非常努力地去做,多数时候做得很好,但稍不留神,就可能复制自己父母当年的行为。

因为,父母教养我们的方式,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所以,尊重孩子,对跟我有类似经历的人来说,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记得一位资深幼教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很多中国老师说自己尊重孩子,其实很难做到位。”

当时听了,感觉有点偏激,一句话扫倒一大片。

但后来好多次,反省自己和一些同事跟孩子相处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才知道那句话并不过分。

其实,在幼儿园里尊重孩子,还是相对容易做到。

一则,作为专业老师,我们有职业的要求和规范,大部分时间也会集中注意力,潜意识施加影响的机会比较少。

二则,很多理念有比较具体的方法指导,比方说Pikler理念,对如何对待0-3岁的孩子,既有几大原则,也有具体方法可以借鉴,初学者可以从依样画葫芦开始做起。

三则,幼儿园的理念、同事的影响,很多幼儿园还有常规的自省要求,都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提醒我们常常反思和改进。

2.jpg

但是,在家里、对待自己的孩子,就没这么好的条件。

我文章开头提到的跟女儿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

心里有压力的时候,累的时候,也会对孩子吼,用权威压制,每次都后悔,反思,消停一段,再犯。

跟一些同行朋友聊过,大多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只有发生频率的不同。

 

04

不仅只有我这样,也不仅只有我们中国人这样。

我多年的同事劳拉,也是我Pikler理念的领路人,是个非常优秀的幼儿老师,坚定的Pikler理念实践者和传播者。

在幼儿园,我多次亲见她对那些最调皮的孩子,也会用尊重的方式来对待,包括表情、语气和语言。

举一个例子:

一个大班的男孩跟小班孩子一起玩水时泼得到处都是,她先是请男孩当心周围的小孩子,动作放轻一些;男孩不听,还嬉皮笑脸,她请男孩离开水槽,男孩泼水更厉害了;她过去握住男孩的手,领他离开水槽,说:“因为你没有将动作放轻,打扰了旁边的小孩子,现在你需要离开水槽。当你决定要使用轻柔的动作玩水时,你可以再回来。” (You need to leave the water trough now because you can't use your gentle hands and upset the babies. you can come back when you decide to use your gentle hands.)

但是,当劳拉上完一天班,从中班接了自己的小孩子,再去大班接大孩子,大孩子磨磨蹭蹭不走的时候,她也会用严厉的语气对四岁的孩子说:“你需要现在就走,我只数五个数,1,2,3...” 或者说:“如果你回家还想吃冰淇淋,就要现在马上走!”

这种方法,也许是她从自己的南非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也许是看多了游乐场的新西兰父母这么对孩子,不想花心思和力气的时候,就直接借用了。

 

05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是幼儿园一套、家里一套;也不是说我们就失败了。

像学习、掌握任何一种技能一样,尊重孩子,也是个需要长期重复练习的动作。

多数时候努力做好,常常自省,发现自己打脸了就道歉,跟孩子平等沟通。

我们在向着理想的过程之中。

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有更好的起点。

3.jpg

(所有图片来自于Pennie Brownlee 的网页)https://penniebrownlee.weebly.com/first-relationship-posters.html

 

 

微信图片_20181211111535.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