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晶晶的暖暖小时光
作者: Jing Hu
简介: Jing Hu (晶晶),柔如水,明如镜。行走在文字和生活边缘,崇尚真实,温暖深情。内心love & peace,愿用一杯水的简单,面对一辈子的繁杂。个人公众号:在全世界相逢(ID:NiceToMeetU222)

在新西兰,和老外该聊点啥

发布时间:2018-02-15 09:41:30
分享到:

如果咱们和一群来自天南地北各个国家的围坐在一起,如果咱们和新西兰当地人单独约会,应该聊点什么呢?这个严峻的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很久了。每当和洋人在一起,往往很安静,除了简单的聊聊天气——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说,和老外在一起,就聊天气即可。以至于现在,真正跑到南半球来,和一群鬼佬厮混,常常除了聊天气,完全不知道该聊点啥。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尽管在中国学了也差不多十年英语,可是现在要开口交流了,要运用了,不仅仅因为发音憋的脸红脖子粗,甚至连个topic都找不到。就连回答“How are you” 永远都是课本上的“Fine, thank you, and you?”

然而,环境所迫,工作原因让我不得不与不同的人交流。作为一名客服,一开始紧张兮兮的每天绷紧神经,直着耳朵生怕听错了。做过一阵子后才发现,原来英语里就连打招呼都有那么多种,口语化的俚语化的新西兰方言化的。但是有一点让我比较安心,语法在日常交流里不那么显著,只要能表达清楚,语法有些小瑕疵并不妨碍交流。

渐渐的在工作中和周围人熟悉,从manager经理到security保安到cleaner保洁员,都能搭上话。熟悉之后,尽量和他们交流。最初每次都是很简单的对话,问候一下,问问几点下班,不过每次他们的回答都不同,从中即可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后来大家会唠唠周末过的怎么样(尤其是每周一),最近又有什么活动,哪支乐队又来新西兰开演唱会了,还有新西兰的神话题——Rugby。

如果是在公交车站,随时可以开启一段对话,这时可以运用老师的交代——聊天气。用天气来开启话题,随后可以牵扯出一系列话题,和他们侃吧,都是免费的外教。一定得好好运用资源呀。其实新西兰的Kiwi现在已经被亚洲人搞的很聪明了,当他们看见亚洲脸时,条件反射般的会把语速放慢。有时候他们听不明白还很会猜。那天和商场里一位工作的阿姨打招呼,我说“haven’t see you these days。(挺长时间没见了)”估计她听成了“how are you today。(你好吗)”所以她笑眯眯的回答我“I am good ,thank you.(我很好,谢谢)”额,好吧,一定是我发音太差了。

一些初来乍到的人会喜欢去教堂和老爷爷老奶奶聊天,这些老爷爷老奶奶,大多耐心又友善。和外国人说话时,都会把语速放慢,而且经常思考,思考怎么说的简单让非英语使用者听懂。尽量找简单的词汇来表达。

从最开始一句话不敢说,现在可以身心放松的唠几个小时。从简单的问候,逐渐过渡到聊未来,聊理想,聊生活,聊文化。什么隐私不隐私,只要对方不介意,我们可以聊的有很多。很多人是愿意分享彼此的故事的。

另外与其他国家的人聊一聊,既能锻炼英语,又可以拉近距离。因为同为他乡异客,内心的漂泊感和彼此的亲近感,是瞬间可以感同身受的。碰见比较健谈的人,对方总是能找到话题,我只要附和他的话题就好。遇见怯懦一点的,彼此多些鼓励,我们不妨多谈一点在异国的生活感悟。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熟悉,交流的也更加频繁,电话短信以及skype,这样的锻炼让话题越来越多。

记得最初用skype聊天时候,打英文超级慢,还要开两个有道在线翻译,每次聊完都有种大伤元气的感觉。习惯后,现在用英文发短信和聊天,已经非常顺手了。我们可以和各国的友人聊共同看过的电影,聊各种风格的音乐,聊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聊家庭成员,聊小时候有意思的事情。聊大学室友的故事。尽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实大家都是大龄青年,一碰面都会有共同语言。

最近发现,两个话题是永远不过时且大部分人很有兴趣的topic——美食和情感。两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聊随有话说。Don’t be shy,just a try.

英语不好不要怕,只要对方能理解,沟通就是有效哒。

教法国朋友Auelie写书法

给法国朋友Alex吃中国蛋糕

 

QR.pn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