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聽鳳來議
作者: 高鳳琦
简介: 万事皆有周期, 静观潮起潮落, 体会春去秋来; 一切皆有成本, 直面人情冷暖, 笑谈朝代更迭; 人之悲欢离合, 月之阴晴圆缺,皆因“道”韵之美。 敲门, 门为你开; 听则听见, 看就看到。 “"聽鳳來議”, 换一个角度看芸芸众生, 大千世界!

房价真的会跌吗? 房价还会涨吗?(三)政府选择与中国财政可能

发布时间:2017-12-05 17:37:49
分享到:

在解決供需失衡方面,中央政府会如何选择?在货币供应方面,央行会如何选择?在生产层面, 企业如何选择? 在社会层面, 百姓又如何选择?

-大体了解清楚了这以上四个选择, 基本对未来房市会有一个大致了解。

中国政府行政效率比较高, 又是典型大政府, 所以, 我们把政府决策放在第一位考虑

对于政府来说解决供需失衡, 不外乎降低产能, 增加需求, 降低群众负担, 增加百姓安全感,增加百姓收入等几个层面, 具体比如

去产能与产品升级换代,这部分在“供给侧”口号下面已经开始推行,简单就是关掉不具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的小工厂,降低产能;同时希望规模企业能够将产品升级换代,估计未来这部分工作会继续加强。从2017年规模企业利润指标看,由于小产能消失,规模企业的销售和利润都有所提高,但问题是这个政策同样有可能带来更多社会失业,如何处理好失业人口带来消费能力降低和社会再就业问题考验政府和国民能力。

拓展市场,站在政府层面一个就是硬拓展,典型是一带一路,但到目前为此, 基本还是更多在口号层面, 未来中国政府会不会简单把资金投入到基本不可能收回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我认为答案是不现实,可能需要与沿线目标国家无数合约交换,预测“一带一路”距离现实实施还有困难。政府另外一个拓展市场思路是“供给侧”改革,替代外国产品的思路。展望“供给侧”改革,政府力量关闭小产能工厂成效显著,但规模企业能否升级换代,包括升级换代的规模,范围和深度都还需要时间观察,这里面更多是市场力量和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降低老百姓负担,政府目前推出的“租售同权”就是试图降低老百姓负担的一个思路,理论上租售同权可以降低百姓“硬存款”压力,如果老百姓不需要着急存钱买房,可支配收入就可以提高。当然, 丈母娘是否买账是另外一回事。 逻辑角度,“租售同权”会推升房租,而房租提高反过来会支撑房价,政府的行政命令目前基本覆盖新房,所以“租售同权”受益更大的应该是城市核心价值区域二手房。

增加老百姓安全感,增强社保, 医疗, 养老方面的政府投入和政府支出, 但政府财政收入是否足够是一个大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尽管理论上政府没有足够财政收入可以靠多印钱, 多发债来解决预算问题,但如果仅凭印钞机就能解决经济问题,那就不需要任何单位,企业和组织了。为了搞清楚政府财政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了解中国的财政收入, 财政预算, 财政支出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2017年1-9月份公共预算支出15.1873万亿,其中教育支出2.2312万亿,同比增加13.3%,占总预算比为14.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46亿元,同比增加20%,占总预算支出比为13.1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834亿元,同比增长14.6%,占总预算支出比为7.79%;这三部分合起来是典型的民生支出, 占中国财政支出的总比例超过35%, 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政府民生支出增幅较快,说明政府在增加百姓安全感方面确实在努力, 也说明上面提出的政府选择设想符合现实, 当然, 老百姓是否买账是另外一回事。)

(上图来源网络,是2015年中国财政收支基本情况,大家可以关注各数据比例)

(上图是2015年税收收入税种,其中地方小税种基本都和房地产有关,总计在1.2万亿左右, 但如果考虑土地转让税和房地产企业上缴税收,与房地产相关税收收入接近6万亿,这中间还不包括房地产上游产业和房地产下游产业的税收上缴, 所以仅房地产业本身占中国财政收入就接近40%, 理解了这一点, 会帮助理解房地产对于中国过去, 现在包括未来的重要意义 。

2015年财税总收入是15.22万亿元,当年的预算支出为17.58万亿,财政赤字是大约2.3万亿,2015年中国GDP生产总值是68.90万亿,财政收入占GDP比值22%, 参照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财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中国财政总收入还有比例上涨空间, 但因为特朗普大幅度调低美国企业税负,在未来3-5年基本上被封杀了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上升空间。 )

(上图源于网络,数据核实正确,很明显2000年以后,中国财政收入增加率呈现递减状况,2016年财政收入是15.9552万亿,相比2015年增长率是4.5%, 2017年财政收入有所增加,1-9月份,全国预算收入同比增加9.7%,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坏消息是财政赤字规模较2016年同期高出22%。 2016年第四季度创造财政赤字占全年比例为51%,如果以此类推, 2017年全年预计财政赤字会近4万亿水平, 财政赤字增加意味政府债务在迅速增加。 2017年前三季度财政支出里面增幅最高排第一是环保支出,同比增幅34%,排名第二就是利率支出,增幅为30%)

(可以适当多关注以上三大财政预算开支的占比和合计,民生支出和行政体系支出基本是增加的态势,但问题是除非不断加速财政赤字,以上三项支出比例继续提高的空间不大,但财政赤字增加会让利息支出同样快速增加,而且财政赤字是否可以无限增加也是一个问题。)

(历年国债发行总规模是23.2240万亿,累计国债余额为12.36万亿;2017年前三季度财政赤字为2.85万亿,累计全国财政赤字为12万亿, 国债发行基本与财政赤字持平,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 就可以理解所谓增加财政支出实际上就是增加政府债务, 因为财政收入提升有限, 想要加大财政预算只能是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 典型自己借钱给自己花。站在中国政府层面, 以比如80万亿GDP, 国债规模12万亿,这是一个绝对安全负债水平; 以比如一年财政收入16万亿, 背负12万亿财政债务, 同样不在话下, 但如果考虑地方政府负债, 中国政府负债总额会超过30万亿, 但以GDP的比重来衡量, 依然安全, 所以, 从理论上说政府提高负债还有不小空间)

但是,不让人乐观的地方是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问题, 有关中国债务问题的研究和说法比较多, 数据出入也比较大, 我采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 相信争论会比较少。 截止2017年9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1.23万亿元, 其中银行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为116.65万亿, 企业债券为18.21万亿, 目前居民贷款总数约在37万亿左右, 也就是说不考虑不太容易分清20万亿委托贷款和信贷贷款, 国情的关系, 预计80%银行贷款给了国有企业, 这样考虑, 中国国企的贷款至少80万亿, 由于中国国企的特别性质, 在我看来, 政府负债实际上除了地方债以外, 也应该包括国企债务。 如果这样考虑的话, 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差不多是GDP150%水准。再考虑全社会负债率目前248.09%GDP水平(171.23万亿融资总规模加12.36万亿国债与2016年74万亿GDP比), 中国的债务比例即便有上升空间, 空间也非常有限。

5. 增加社会收入,基本可以采用的方案就是提高政府公务员数量和收入和继续做大做强国有企业。通过增加公务员数量和工资,增加国有企业员工来增加社会收入,加大社会消费能力短期可能有一些效果,但政策后遗症是伴随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比重提高,势必会压缩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2015年全国工商业就业人数4亿多一些,新华社2016年6月公布的中国公务员人数是716.7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国经济周刊》称中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如果再考虑大量公务员性质企业官员,非编制管理人员以及财政供养的离退休人员,这部分估计在2000到3000万人,全部加起来依然只占总就业人口的不到20%。而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在2015年同样下降到不足20%,所以, 在2015年4亿410万就业人口之中, 国企加吃政府饭人口的比例总计不到40%,希望通过增加财政覆盖,通过做大做强国企是否可以最后增加老百姓收入有争议。另外还有国企经济效率这个一直被诟病的话题,而经济效率不够最后会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因为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的好坏有关系,与经济效率有关系,与税负高低有关系,基于美国特朗普悍然发动降低企业税的政策,中国政府受此影响基本被封杀了继续提高企业税负的可能性,未来只能需要依靠提高经济总量和提高经济效率, 以及增加国债三个方案来提高财政收入。

6.新设立高新特区,比如之前中央政府提出的“雄安新区”,通过城市的功能区分来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也算一个思路,实质上和政府雇佣人先挖个坑,再请人把坑填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 建设“雄安新区”肯定不是挖坑这么简单。 相信未来有些省会城市会跟进仿效。 实际上比如江苏南京的城西开放区, 上海过去十多年着力发展的浦东新区都是类似思路,都是利用财政和社会资本力量一起通过新城建设来消耗钢筋和水泥,为解决经济问题争取时间和空间的思路, 中国的城市基础建设差异比较大, 理论上依靠基础建设投入确实还有一定空间, 但现实层面老百姓是否买账依然是另外一回事。

7. 。。。。

如果仅仅上面提到的6点,基本利用政府力量解决供需矛盾有机会但空间不大,大部分选择对于解决供需失衡都是双刃剑,暂时不好说结果会怎样,当然, 政府除了以上6点办法以外, 还有一个选择可以做, 我稍微卖一些关子, 我心目中的第七点我会放在最后的展望和机会部分和朋友们揭晓。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