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聽鳳來議
作者: 高鳳琦
简介: 万事皆有周期, 静观潮起潮落, 体会春去秋来; 一切皆有成本, 直面人情冷暖, 笑谈朝代更迭; 人之悲欢离合, 月之阴晴圆缺,皆因“道”韵之美。 敲门, 门为你开; 听则听见, 看就看到。 “"聽鳳來議”, 换一个角度看芸芸众生, 大千世界!

财思 | 货币危机与财富守候(四)图穷匕现

发布时间:2018-12-05 09:05:26
分享到:

原则: 

你想要什么?

真实情况是什么?

你准备如何应付?

-----------雷.达里奥-----桥水基金创始人

 

自然界的规律是“春华秋实”,“潮起潮落”; 经济层面的规律是人类不断在繁荣和衰退之间转转转。

其实, 大到国家, 小到家庭, 对大家最最重要的都是

如何在岁月沧桑,社会更替,兴旺与衰败,繁荣和苦难之间,用我们的洞察和远见惠及我们的家人与后代!

Economy.jpg

如果相对客观比较东西方两套经济体系, 其中很大的差别是西方更多是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政府干预, 而东方更多的是在政府主导之下的自由市场;这两种体系导致的差别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再参考我们历史, 大概会呈现以下三种典型的经济循环周期

纯市场:可能比如每5-10年要经历一次繁荣与衰退, 繁荣和衰退的力度最小;(比如证券市场呈现的涨跌起伏规律, 证券市场是最偏向纯市场的经济活动场所, 经济学上的朱格拉商业周期差不多也是8-10年一个循环)

市场+政府之手: 可能比如10-20年经历一次繁荣与衰退, 繁荣和衰退的力度居中(比如经济学上的库茨涅茨周期,又叫做建筑周期, 大概是18年一个循环);

政府+市场: 可能比如30-60年经历一次繁荣与衰退, 繁荣和衰退的力度最大(比如经济学上的长周期, 康波周期, 大概是差不多60年一个循环);

(上面的表述并不是强调比如康波周期是由政府主导+市场引起, 而只是借用宏观经济学里面的一些经济周期来表达我自己对于经济规律的观点,看法和印证,那就是经济是存在规律性和周期性的)

经济规律可能会迟到, 但从不缺席, 所谓的经济规律其实背后推动的就是人性, 就是人的“痴, 嗔,贪,疑,恐”,只要人性不变, 由人性引发的经济的起起伏伏就必然存在; 这就好比只要地球继续围绕太阳公转, 就必然会有一年四季变化, 只要月亮继续围绕地球转转转, 就必然会有一天的潮起潮落, 我们看到的是现象, 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实际是那些客观存在。 而如果你可以站得更高, 就会发现更大的规律和更大的存在, 比如太阳在围绕银河转转转,比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比如人生的起起伏伏可能最后是 “时也”,“命也”。。。。

但所谓“人生苦短”, “岁月漫长”, 我们每个人也可能需要在“洞若观火”和“难得糊涂” 之间转转转,世界太大,人太小, 这个世界是确实有那么一点“人算不如天算”。 

从结果看, 人生完全毫无意义; 从过程看, 人生可以充满惊喜!

扯得有些远, 回到我们的主题里面来!

我们继续关注我们的技术进步引起的供应过剩和消费不足矛盾的人类经济演变。

二战1945年结束, 到现在已经差不多70年时间, 在2007-2008年这个节点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差不多是人类过去几十年以信用扩张演吃卯粮方式解决供需矛盾的终点, 债务是存在极限的, 气球总有一天是会爆的。

由于美国消费能力的消失, 最终的连锁反应是欧洲和日本相继进入到了需要通过QE, QQE, 零利率续命的阶段; 

全球需要要么一次战争, 要么一次大的经济衰退来解决供应过剩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大量供应能力必须消失, 因为基于信用和债务扩张推动的消费扩张已经走到极限, 从解决供需矛盾的角度, 只能去考虑问题的另一面, 那就是供应能力削弱的问题。

过去30多年, 这个世界最大的供应能力叫做“中国制造”, 中国力量应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药方不是去供应能力, 而是政府“4万亿”, 通过全社会信用扩张(加杠杆)的手段来解决消费不足问题,因为中国政府更多看重的是“社会稳定, 人民幸福” , 而且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积累的财富也可以满足政府通过增加负债的办法来消化外部世界消费能力消失的矛盾。

因为中国供应能力一直存在, 而且是价廉,物美, 技术含量不断升级, 所以, 西方国家面临的选择题, 要么西方的工业制造全部消失, 未来依靠中国施舍过日子; 要么就是让企业能够继续苟延残喘, 等待中国供应能力消失,西方国家一致性地选择了苟延残喘,采取的措施就是零利率加QE, QQE,这种低息状况一方面可以保证维持一定水准的消费能力, 一方面可以让企业的利息负担降到最小,可以不轻易关闭, 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 工业制造能力的消失容易, 但再恢复将是难上加难。 强大如美国, 奥巴马总统刚上任的时候就提出了“美国再工业化”, 现在川普都快面临中期选举问题, 美国的再工业化未来依然还是一个谜。

全世界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家把中国的经济发展归结为“奇迹”, 蕴藏在背后的是全世界主流经济学家都不太相信中国经济可以持续繁荣, 在他们看来, 最迟明天中国经济就会直接崩溃, 中国的供应能力就会完全消失, 但问题是主流经济学家心目中的明天就是迟迟不来, 主流经济学家一再被打脸的结果就是他们嘴巴里面“奇迹”两字的出现。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经济政策过去几年的调整轨迹实际上是可以体会到“大家都不容易”这几个字

在2008年4万亿以后, 中国通过全社会加杠杆暂时维持住了供需平衡, 到了2013-14年, 房地产杠杆已经基本加到尽头, 政府就考虑两个对策来解决供需矛盾, 对内就是启动证券市场, 采用的也是允许投资人加杠杆的办法, 试图通过金融市场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增加全社会的消费能力, 当然, 伟大的中国投资人最后给这个市场留下的就是“一地鸡毛”, 政府希望10年的证券市场慢牛路, 中国投资人在不到一年时间之内就大踏步完成;另外一个思路就是” 一带一路”的伟大创想, 把中国的钢筋, 水泥通过“一带一路”给消化掉。

作为辅助就是“人民币国际化”, 而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里面更有意思的一幕是一直对“人民币国际化”投反对票的美国竟然破天荒给了赞成票,2016年10月人民币被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

从我的角度看,美国人赞成票背后的是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让财富更快流出中国, 因为美联储已经明确给市场进入加息周期的声音, 在2015年12月份还实施了第一次加息动作, 美国政府的思路是希望给人民币贴上一个国际化的标签, 就可以让中国政府对于资本流出无话可说。

大国之间在经济层面的博弈常常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中国政府也切身体会到了全球消费市场在不断萎缩的痛苦, 而随着通过证券市场让中国居民普遍富裕起来实验思路的失败, “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大部分停留在“规划”层面上的时候, 中国政府祭出的大招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供应”, 站在我的角度就是“去供应能力”。

其实, 供给侧改革不是一个新鲜玩意,“太阳底下没有新事”, 供给侧改革1970年代的撒切尔夫人干过, 1980年代美国里根总统干过, 新世纪初的德国也干过, “供给侧改革”换一个角度就是消费能力出问题的代名词。

真正让西方世界“心惊胆颤”的实际上要归结到“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政府不断加剧的资本管制, 而这最终让我们看到了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冲突”, 因为美国人实在没有耐心等下去, 也不愿意继续等下去了, 所以我用“图穷匕现”4个字来形容最近的“中美贸易冲突”。

站在美国的角度, 他是不反对中国制造一直维持在比如鞋,帽, 衣服这类低端产业的领域, 美国的国策就是抓住“农业”和“高科技”这两面大旗。 因为站在“农业”背后的是“民以食为天”, 而中国的反制措施是“严守18亿亩可耕地”; 而“高科技”的代名词叫做“高附加值”,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我做一台iphone, 可以交换一套“冰箱”+“彩电”+“衣服”+“鞋子”, 从经济和资源的角度, Iphone 不到200克, 所以, iphone 的资源效率非常之高, 而如此中国持续以一套冰箱, 彩电, 衣服, 鞋子去交换一台iphone 的结果必然是中国把子孙后代的资源消耗殆尽, 引发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所以, 美国人最害怕和担心的是“中国制造2025”, 因为这个计划如果成功, 站在美国的角度, 美国你还能有什么东西去作为贸易基础, 去维持贸易存在,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 美国将彻底沦落为一个“农业国”, 到那个时候, 美国唯一可以用于交易和交换的就只剩下“大豆”和“玉米”, 而中国却还有一个“18亿亩耕地“来限制你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空间。 对于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来说, 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商人的天性是“交易“, 交易的基础是分工, “中国制造2025“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等于把国际贸易的分工基础给摧毁了。

而在我看来, 这才是真正“中美贸易冲突”的深层次缘由, 而加剧这个贸易冲突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美国已经给了人民币“国际货币”的至高荣誉, 原本以外可以加剧中国的资本和财富外流, 但没有意料到中国政府2017年, 2018年的一连串高效控制资本外流的行政措施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 这就有了美国人的“恼羞成怒”,也就有了美国人一再强调的“我不听你怎么说, 我要看你怎么做”。

面对当前的经济局面, 美国人的意图和解题思路也非常明确, 我就是加关税, 降企业税,加息, 准备大兴土木四管齐下, 需要取得的经济或者金融成果就是:

中国产品美国市场萎缩,消灭中国供应能力和产业升级能力

美国企业回流美国, 加强美国再工业化进程

美国政府牵头加大市场消费能力, 扩大消费市场

中国财富流出中国, 流向美国

所以, 中美贸易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中美国运之争,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是谁都不愿意轻易退让的贸易争端, 贸易之争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将影响世界上第一和第二经济体未来什么时候重新排排坐和有没有可能重新排排坐的问题。

而如果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再从这点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推测两国未来可能采取的应变措施, 包括如何更好保全我们的财富!

 

* 所有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只做参考讨论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