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隔壁老王在新西兰
- 作者: 隔壁老王
- 简介: Hi,我就是隔壁老王,很高兴认识你!我想你一定听过很多关于隔壁老王的故事,但是现在这个有些不一样。 我的前半有很多故事——文学梦,广告人,新媒体,互联网,共享经济,汽车行业。我的后半生从新西兰留学开始……关于留学,一路走来有很多经验心得,可以借鉴,堪比攻略。你也知道,乐于助人是我的本性,赶快加我个人微信号“wangyuanwei008”,互动不一样的人生!
首次官雅考试就这样过去了,春节也一天天地近了。
父母开始着手准备年货,我依然坚持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被叫个三遍五遍很难主动出来吃饭。
这个时候,父母别管想没想通,但他们已经默认了我过年完就要远走高飞的事实。孩子妈妈自然已经没有意见,或者她有意见也暂时保留了。唯一的难题是女儿,就是我如何与她沟通这个即将到来的现实。
我们的很多父母,总喜欢对小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说,我们是为了你如何如何,所以现在要去做什么什么。
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沟通方式,它让孩子年幼的心灵过早地背负了期望的压力,愧疚和负罪感会让他们变得抑郁和焦虑。
这不是一种无私忘我的爱之奉献,而是一种渴望感恩的交易思维。
自从决定了去新西兰,我还一直没有正面和女儿谈起过这个问题。女儿从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未曾有过长久的分别,又加上平时很粘我,我知道她很难接受即将到来的别离。
也许年幼的她尚不能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但如果她知道平时就很难陪她的爸爸,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在她面前了,她一定会转过身去流泪。
平时聊天时,我曾经试探着问过她,你喜不喜欢新西兰啊,以后我们去那里住好不好?女儿很聪明,她对我别有用心的问题不置可否。
因为上次去旅行,她在Kaikoura崴了脚,剩下的旅程都很沮丧。我再问,她就反问奶奶去不去。我说奶奶不去。她听了毫不迟疑地回答:不去!
虽然女儿从小和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但从一岁多开始她就只跟奶奶睡。无论白天和我们玩得多开心,要睡觉了一定是要找奶奶。每次带她出去玩,头两天一定会因为想奶奶而哭几次。所以,对她来说,去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去。
就这样,第一个次交锋,以失败告终。
一个朋友说,小孩子你费劲和她沟通啥啊,反正她又不懂,你的目的就是让她同意去,要么威逼,要么利诱,你还搞得像民主协商一样,不觉得是一个笑话吗。
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的想法不需要被尊重,他们的意见不需要被聆听。
倘若如此,那我们出去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自由平等的成长环境,一个不会抹杀天性的教育理念,一个诚实互信的社会体系。
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用了专制,强权,欺骗,那我们何必出来。要知道,我们远渡重洋不是为了延续旧观念,而是为了开启新生活。
但与小孩子发扬民主实在很困难。
一次正好又说起朋友家小哥哥作业多的事情,我马上借题发挥,说是啊,现在的小学生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好无聊!好烦人!连玩得时间都没有!我故意把这几句说得又慢又清晰,生怕她听不清楚。女儿听了并不以为然,反正她现在“喜欢做作业”。
我一看不行啊,小家伙不上钩啊,于是赶快直奔主题说,你现在是幼儿园大班,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以后就会小小哥哥一样,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那样你还会开心吗?女儿肩膀一耸说,没时间玩谁会开心啊。
我一听心中窃喜,有戏,马上说爸爸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你上了小学也都是好玩的作业。什么办法?她很开心地等着我的答案。就是换一个地方上学呗,我说。女儿一听,马上反应了过来,哼,我就知道你说去新西兰!她一甩胳膊头也不回地跑回自己的房间。
人小鬼大,再次交锋,依然铩羽而归。
但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我学习之余就开始收拾行李。女儿看见了就问我,爸爸你要出差吗(我以前经常出差,所以女儿会下意识地那样问)?我说爸爸不要出差,爸爸要去上学了。那你什么时候回来,她很好奇。可能半年或一年吧,我说。你骗人!你不是去上学,你是要去新西兰,你去了就不想回来啦!她看穿了我的掩饰,直接喊叫起来。
一天,我在书房里学习,门外不时传来女儿玩耍的笑声。
我盯着桌上的时间表,想着不日即将启程,忍不住心中一阵酸楚。我知道女儿短时间内是不会接受我去,或者我们一起去新西兰的想法了。但我的行程不可能更改,难道就这样硬生生地一走了之?无论如何,这样没有共识的小别离,对我对女儿都是一种深深的伤害。
我参加了英语培训班之后,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字,叫Wayne,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英文名字。
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因为这是我喜欢的超级英雄Batman蝙蝠侠的名字。
Wayne少爷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超能力,但他依然可以惩恶扬善维护正义,只因为他有一颗坚持原则绝不屈服的心。
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也没有超能力,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希望我自己可以革新我意识中的“高谭市”,不屈不挠不妥协,从而实现那些或并不伟大但依然闪光的想法。
与女儿的交锋,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就像我前面说的,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智商。小孩子也许不理解一些事情,但他们知道很多事情,并且会根据他们的所知,对事物进行一些直觉的判断。去新西兰,往近了说是为了自己可以尽快脱离国内压抑的环境,往远了说自然是为了下一代可以换个教育环境。
如果女儿并不认可这种做法,我是否一定要坚持去做。
她现在不想和爸爸分开,她未来也不想和奶奶分开,虽然她的判断仅仅是基于情感而不是理性,但情感难道不是我们维系家庭关系的最核心因素吗。
我就这样一边伤神,一边抽空继续收拾东西。
再一次,我收拾东西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已经在背后静静看着了。我转身突然发现了她,她一愣,然而并没有躲闪。
爸爸,奶奶会和我们一起去吗,她很郑重其事地问道,如果你同意奶奶去,我也答应你去。
女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她可能知道我的去意已经不可能改变了,所以想争取一点她自己的“权利”。我望着女儿期盼的眼神,缓缓地摇了摇头。她看着我摇头,小嘴一撇几乎要哭出来了。
我于心不忍,忙安慰她说,奶奶虽然不和我们一起去,但是放假的时候奶奶可以过去,或者我们回来都行,只要有时间,就会让你和奶奶在一起的。
那你能保证吗,女儿将信将疑地问。我们拉钩好不好,我伸出了小拇指。女儿迟疑了一下,也把小拇指伸了过来。当我们的小拇指勾在一起的时候,她终于开心地喊出来“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
我妈听到我们的对话,过来对我说,你不会就哄她说我们都一起去嘛,你看你,惹得她这些天都不开心。
我理解我妈妈的责怪,但是相对于女儿的不开心,我更愿选择说实话。
有时候我们以为小孩子哄哄就好了,反正他们很快就忘了,即使不忘他们也改变不了什么事实。
殊不知,不能兑现的保证就是欺骗,不能践行的承诺就是谎言。我们并不只是在对孩子说谎,更是在对我们的未来不诚实。
而未来,会将这些空头支票,一张张原封不动地还给我们。
所以在我和妻子的教育里理念里,哄孩子从来都是基于可行执行的事实,而不是天马行空的信口许诺。
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春节一过,转眼就到了和家人道别的日子。
2月9日,正月十三。
一个和平常没有任何不同的日子。孩子妈妈一早就去上班了,没有人要专门送我。手机上定的专车到了之后,我拖着行李箱和老妈告别,女儿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任凭奶奶怎么劝说,她就是不开门。我笑着摇头,对老妈说,她是不舍得我走,就别特意叫她出来惹她哭了,你在家陪她吧,我自己出门就行。
到了机场打电话给老妈报平安,我妈第一句话就是,你闺女趴在窗户上,看你上车了,哇地一下就哭出来了。
我听了,顿时泪飞,倾如雨下。
后记——
这篇文章写在上次和家人分别时,刚刚过去的这个圣诞假期,我回国探亲,再次经历相聚和分别,而这次女儿的表现就相对平静了许多。
或者因为经过近一年的分别,她已经习惯了身边没有爸爸相伴的日子;或者因为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她终于体会到我所说的每天面对大量作业的压力。
但我觉得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我和女儿们之间虽少但坚实的承诺,虽远但牢固的信任。
为自己还是为了孩子?如何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关于和女儿的新故事,我新写了一篇文章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有兴趣的天维网友可以关注“隔壁那只王”查看。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