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隔壁老王在新西兰
- 作者: 隔壁老王
- 简介: Hi,我就是隔壁老王,很高兴认识你!我想你一定听过很多关于隔壁老王的故事,但是现在这个有些不一样。 我的前半有很多故事——文学梦,广告人,新媒体,互联网,共享经济,汽车行业。我的后半生从新西兰留学开始……关于留学,一路走来有很多经验心得,可以借鉴,堪比攻略。你也知道,乐于助人是我的本性,赶快加我个人微信号“wangyuanwei008”,互动不一样的人生!
序言
前几天,一个好友发了一条朋友圈,给另外一个好友送去祝福,也同时感慨曾经的青葱岁月。
她配了一张照片,是当年我们几个的合影。
看着照片,仿若一梦,往事历历在目,但实际上已经经年。
十四年了,那是我们第一次为了梦想而出发,从北方到南国。
她的推文勾起了我的不少思绪,但因为这几天忙于课业,没有放任思潮泛滥。今天稍微空闲,看了一眼日历,竟是1月29日(本序言写作时间),这也是我十四年前出发去广州的日子。
人一生重要的日子不多,这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就像我永远记得是哪一天入境的新西兰,是哪一天来到的这个南半球最南的小城。
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这个时间,我在上海写了一篇长文,纪念从广州到上海的十年。
去年,我来新西兰的时候,也是给亲朋好友们讲,为了下一个十年。
人生没有多少个十年,所以每一步我都走的十分虔诚。
不同的是,那时我还年少,如今我已近不惑。
相同的是,那时我的钱包空空,现在我再一次钱包空空。
这个圣诞假期,回国期间特意去看了两位恩重如山的老师。
在济南,张老师对我说,你仿佛又回到了18岁。是的,就像余华的《18岁出门去远行》,我再一次放空自己,追逐梦想。
在日照,潘老师对我说,你做什么决定我都理解你。仿佛《高山流水》,我希望我可以再一次弹出动人的旋律。
但是坦白讲,这次假期之后,我从国内回来,其实内心总在动摇,因为最好的两个朋友,接连失去了他们最亲的人,这让我对自己远离年迈父母的行为充满了愧疚。
所以经过这些天不断的拷问之后,我给自己这次远行定的时间周期就是十年,有且只有十年。
十年之后,我要回到给我梦想让我出发的地方。
所谓不忘初心,就是回到原点。
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把这篇陈年旧文重新发出来,谨以之纪念我们的梦想。
PS: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大写数字编序的是“广州时间轴”,阿拉伯数字编序的是“上海时间轴”,两条线索采用"拉链式"结构,希望不会给您阅读造成困扰。
十年(写于2014年1月29日)
—————— (一) ——————
今天是农历的马年正月初八,2014年2月7日。
十年前的正月初八是2004年1月29日。
十年前的春节和今年一样,也是一个日期比较靠前的年份,元旦和除夕如此之近,据说在几十年中都可以数得着。这其中或者也隐含着一些与众不同的暗示。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这句话被很多少年天才们奉为经典。
其实,不止出名,人生的路上,一旦有了目的地,出发也一定要趁早。
于是十年前的正月初八,当大部分同学还在享受大三的寒假时光时,我怀揣着一张面值107元的临客火车票,和如今已经在印象中模糊去的几个同学,一起从山东出发,踏上了去广州的行程。
腊月二十九高中同学聚会。
分散在全国各地同学们能够聚在一起着实不易,毕竟大部分的人都已经在工作生活的地方成家立业,建立了新的圈子,结识了新的朋友。
更多的时候回去是为了心底那最原始的情感:故土情怀,亲缘牵挂,还有一起经历了青涩岁月的小伙伴们,以及那承载了成才印记的风物人情。
我和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开车行驶在故乡的小城,如果不是还有仍在家乡工作的老朋友带路,我们已经完全找不到记忆中的景象,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这些年都已经拆得面目全非,唯有母校还残留着一些熟悉的建筑,但也已经被各种工地团团包围,母校所在的地块已经被卖掉,新的校园在新城中已经建成,但那里没有我们的记忆。
我们大部分在外地的同学都是为了记忆而回来,我们像其他人一样融入在春运的大潮中,不远千里,跋涉时日,虽然我们都已经不需要像很多年前,我们离家时那样辛苦地去挤火车,追汽车,但是故乡却正在用另一场运动将我们慢慢抛弃。
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聚会持续到凌晨一点多,天气已经变得很坏,大雾迷城,能见度不足50米,送走最后一位同学,我凭着记忆中的路线开始驱车回家,竟几次走错路口。
我的周围不再拥挤,我却找不到回家的路。
—————— (二) ——————
经过30多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临客A161终于到达了广州东站。
十年过去了,到如今三十多年的人生中,在那之前还有之后我都做过了很多次火车,也经历过很多次春运,但唯有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永远刻骨铭心。
30多个小时,唯一重复的动作就是站着或者坐下,唯一保持的状态就是清醒或者昏睡,因为完全没有其他的选择。
在散发着酸腐气息闷热缺氧的车厢里,在目之所及全是人和人身体某部分的环境里,30多个小时我不吃不喝,不吃是因为熟悉的“面包泡面火腿肠”的声音这辆列车居然没有,不喝是因为没有厕所可上。
同行的女同学显然对现实的境况预判不足,一开始喝了不少的水,急着去厕所,结果三个多小时才重新回到位置上,回来时已经眼睛发绿脸色发紫。
从位置到厕所的距离不是几米,也不是几十米,而是根本没有厕所!
经历千军万马的厮杀终于回到座位上的同学说,每个厕所里都挤着十几个人,如果是需要站着来方便的,别人就腾出一条缝来,如果是需要蹲着来方便的,别人就腾出一个洞来,如果你觉得不方便,那你就不要方便了。
同学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子,怎能接受这种方便的方式,于是就强忍着尿急,一直找下去,终于在餐车的厕所中得以重获新生。
我们就在这样的拥挤中,离家远去,走向另一个陌生。
晚饭后和家人一起散步,走在熟悉的村前陌生的路上。
今年之所以回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明年再回,就没有其中一个家了。
大拆大建的故乡,这几年正在上演着比一线城市更为疯狂的造城运动,大片大片的村庄农田被划为开发区,老婆所在村上的土地已经被卖掉,双向八车道的大路已经从村前村后村左村右直插进农田,联通到了城市,通向了未知的未来。
每天晚上走在灯火通明的大路上,看着路两旁各种正在崛起的厂房,总有一种很恍惚的感觉,如果不是那灯火背后大片还在耕种的农田,我严重怀疑这就是上海的某个区域,只不过是寸土寸金的上海,想要修这么宽阔的大马路,即使在郊区也真的是难以想象。
什么才叫做家?
是有一座生我们养我们的庭院吗,还是有一套进去就感到温馨的房子。
是有一群祖祖辈辈就生于斯老于斯的亲人生活过的地方,还是有一天我们死去之后灵魂可以安放的场所。
如今亲人们还在故乡,但生活了几十年的庭院正在被拆迁人员或者树木野草迅速地吞噬掉,变得越来越陌生。
那么什么才是答案,或者,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
——————(三)——————
到广州之后,我有两天不怎么会走路,因为在火车上待得时间太久,双腿浮肿的厉害。
同时在前两天里我也吃不下什么东西,因为30多个小时的不吃不喝,让我的身体已经起了过激反应,更重要的是,从山东到广东,巨大饮食差异,让我的心理和生理都一时无法适应。
天河区棠下村,这是我到广州的第一站。
从一个村子来到另个一村子,这让我的人生过渡得不至于太突兀。
如果在广州生活过,而不知道棠下村的人,就仿佛在巴黎生活过,而不知道埃菲尔铁塔,这个全国闻名的城中村,如今依然在广州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以后的几年,我的生活轨迹一直和城中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直到我到了上海之后。
城中村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也是实惠便利包容的同义词。客观地说它为初来乍到没有所依的外来人员提供了一个安身之地,不看你的身份,不管你的来历,没有高高在上,没有生硬冷漠,它让更多的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可以以最低的代价最自然的状态留在这个城市。
初到广州的前几天,和几天前已经过来的少娟、淑芝等几个同学大概有六七个人,合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没有床,就一起睡在地上,男生睡一边,女生睡另一边。后面稍微安顿之后我才和另外一个男生一起单独租了一间小房子。
城中村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握手楼,村里的道路永远都是一线天,除了临河或者靠近大马路外围的房间,其他房间没有能看得见太阳的,推开窗子(如果有的话)隔着栅栏总是会看到或者摸到别人家的墙或者窗栅栏,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从莫名的方向,传来不知谁在释放激情的声音,让我们的青春充满了躁动。
至今依然记得那时的房租是每月220元,独门独户,房间虽小,功能俱全,厨房卫生间都有,进门就是一张床,占据了房间的绝大部分面积,似乎在暗示着这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即使在里面生活了大半年,依然难以忍受那如同躺在棺材里的逼迫感。
因为这里并不是我的家,这里只是我理想的寄居地。
到家之后我的手机几乎没有消停过,需要处理的工作电话一个接一个。
这是一个并不太踏实的春节假期,因为工作的很多事情休假之前都没有定论,让我对正在执行的项目和明年的方向多少有些迷茫。
其实工作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用什么人,用多少人,怎么用人,怎么选人?
我从去年就思考部门规划的事情,以及可能面临的招聘的事情,也在想这些年招聘的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可能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也可能是一个求职者不再工作看得很重的时代,也或者是网络求职的高度发达,让很多人的简历变成了海投状态,总之面试的达到率基本上都在30%以下甚至更低。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观念太落后了,我固执地认为诚信是一个求职者基本的素质,如果答应了来面试,并约好了时间,却在不事先告知的情况下直接爽约,这其实应该记入其个人的诚信档案,我强烈建议招聘类的网站都改成淘宝的模式,每个应聘者都可以对面试过的公司进行评价,每个公司也都可以对应聘者进行打分。
没有约束的市场,最终造就的是没有自律的人群。
——————(四)——————
二月初的广州,阴雨连绵。
只带了1200元的我,在交了房租,买了一些基本生活用品之后,迫切的需要找一份工作,以让自己告别坐吃山空的日子。
每天去报摊买招聘类的报纸,凡是公司名字带“广告”两字的,不管对方找什么什么,先用笔把它圈出来,每天晚上去网吧查找行业内的公司,从知名的到无名的,不管人家招不招聘,先把电话地址记下来,然后第二天坐公交车,一家一家地去敲门送简历。每天一早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用包背着一沓简历,打着雨伞就出发了,直到前一天晚上从报纸上网络上找到的公司全部跑一遍才回来。
十年前的网络招聘还没如今这么发达,而我们也一直认为亲自去送简历,更能显示我们求职的诚意。
两个多星期里我和同学一起几乎跑遍了广州所有的广告公司,有直接态度不好的连简历也不收就挥手让我们走人,有态度好一些的会留下简历说有需要再联系我们,有联系我们的一听说我们还是大三的学生就不再考虑,有考虑给我们实习机会的但不给一分补助。
就这样我们在雨中穿梭于广州的大街小巷中,看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我精心的计算着手头剩下的几百块钱,可以让我度过的时日。
电话一天控制在5元钱以内,能用公话的不用手机;吃饭一天控制在8元以内,能吃馒头的不吃包子;公交一天控制在10元以内,不赶时间的一律步行……
严格自律的生活,不是因为我的精神有多强大,而是因为我的现实有多渺小。
还没回家之前,表弟给我电话,说要和我好好聊聊。
回到家之后,表弟却一直没有联系我,去他家走亲戚,也因为时间的匆忙,终是没有见到他一面,说上几句话。
在比工作还繁忙的假期中,想要抽出足够的时间来专门和某个人聊天,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所以我相信表弟也不会怪我的爽约。
表弟当年跟我来上海,后来又被我介绍到广州去投奔D,跟了D三年多,经历了一起创业的艰苦日子,虽然暂时的收入不多,但因为D的公司已经度过了原始积累期,正在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大好,大家的钱途都不可限量。
但是表弟却在这个时候离开了D,回家了,这其中自然有各种复杂的原因,但是表弟在电话里一直向我强调一点: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为别人打工,即使这个人是我们的亲朋好友,这样做有什么价值,我们有能力为什么不自己创业?
我很难用浅显易懂的言语来给他讲明白他不明白的事情,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自己创业的不少,在公司为别人打工的也不少,我没发现大家的价值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哪个性价比更高一些。
什么样的工作才有价值,是自己创业,还是为别人打工?
—————— (五) ——————
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尚没有着落,但身体已经开始吃不消,或者还有一些水土不服的原因,我开始感冒发烧。不过这并不是最坏的境况,最让我绝望的是我即将弹尽粮绝。
有句话说的好,黎明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候出现。
当我的热情即将熄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中时,一家公司在我登门送简历时,给了我和同学当场面试的机会。
这是一家小公司,老板自我介绍叫ALEX,他和我谈了一些对广告的想法,看了一些我的作品,表示非常欣赏,我也坦诚相告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证书的未毕业的学生。他答应我们公司会仔细地考虑一下,第二天给我们一个答复。
第二天是备受煎熬的一天。
我们一直把手机拿在手上,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电话一条信息。
但是直到快下班了,我们也没有接到电话。我们的心就像那天的天气一样,逐渐地冷下去暗下去,希望之光逐渐被绝望之火吞噬掉。
眼看着就要下班了,我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这家公司的电话。
是另外一个人接的电话,他说ALEX今天一直在外面忙,忘记了要给你们回复的事情了,不过他昨天其实已经交代了,你同学我们还要再考虑一下,不过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先试用一下,一个月500块。
500块,这是我试用的价格,而不是我的价值。
努力,就是为了我们的价值能和价格划等号。
腊月二十八,和G、Z两个发小聚会。
三个人如今分别身在山东、上海、深圳三地,各自忙于工作生活,屈指数来,已经六年没有三个人聚在一起过了,如今再聚都已经是身为人父,人到中年,也都在自己所处的城市安家立业,小有所成。
菜满桌酒满杯自然是少不了,花费多少自然没人在乎,但喝得多吃得少,聊得多停得少。
我们三个从光屁股时的玩伴走到现在,感情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了,但走的路却迥然不同,身在深圳的G总结说,我们三个正好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社会人群,自由派,中庸派和保守派。这也许和我们生活的城市相关,也或者和我们从事的职业有关。
我和G两个人先在广州,后又到深圳,我最终有落脚在了上海,中间自然经历了不少工作的变动,地域的变换和职业的转型,在我们的思想或者思维模式的形成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直接影响到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式。
毕业后没用找工作,直接留在山东国企的Z,一直过着顺风顺水的生活,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将是他一生的工作,照我们的话讲,就是没有经历过挫折更没有吃过苦头,没有遇到过人生的囹圄时刻,更没有承受过灵魂的煎熬阶段。
G说这话的时候拍着我的肩膀,看着满桌的好菜都没动几筷子,我从灵魂深处特别能懂他的意思。
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 (六) ——————
我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从广州东山区(现在已经合并到越秀区)靠近大沙头的这家名字中有着“未来”两字的公司开始了。或者换一种说法,我的未来,就从这家有着未来的公司启程了。
这是一家不大的公司,主要服务汽车和日化类客户,我参与所有和文案策划有关的工作。
我十分珍惜这个试用的机会,以十倍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了解客户,研究需求,创作文案,撰写脚本,编排分镜,路上,车上,床上,厕上,无时无刻我不在想创意,每时每刻都在挤想法。
一开始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共用一台电脑,但是很快这台电脑就被我自己垄断了,因为我需要处理的工作太多,老板就让这个同事去和其他人共享电脑了。
第一个月没过,我的创作的第一条专题片就出街了,老板主动找到我说,将我的工资加到1500块,再后来我就成了公司的“TVC之王”,直到我离开。
十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和汽车相关的工作,无论是广告公司还是媒体公司,不管是传统公司还是互动公司,那时的工作算是一个起点。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起点,每一个都是未来的方向。
除夕的时候,同事小X给我打电话拜年聊天,天南海北的扯了很多。
小X一口一个老大地叫着,说到今年出色的业绩,谈起明年及未来的规划,其再三强调这两年很感谢我的提携,也一直以我为生活和事业的榜样之一,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部门一年了,也离开上海去了深圳,但是他每每和家人朋友说话,还是习惯性地提起我这个“前老大”,说说我的“光荣事迹”。
在小X的眼里,我之前走过的路,多少有些他即将要走的路的光影,我现在的状态,也是他未来几年想要努力复制的样本,因此每当遇到什么挫折,就愿意听听我的前车之鉴,以为后事之师。
在我的眼里,小X同学也是和许多年前初到广州的我一样,满怀热情,背负勇气,但是没有资历,没有背景,有的只是年轻和无畏,这样的境况最需要的是一个机会,同时也需要一个真诚以待的领路人。
因此当小X来面试的时候,虽然的他的履历毫不起眼,但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将来能够堪当大任。
我们公司不是小X的第一份工作,但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第几份工作不重要,第一次起飞才重要。
—————— (七) ——————
阿航是我到这家公司之后结识的第一个朋友,广东人。
当时他算是我的领导,但他完全没有“老大”的架子,愿意和我探讨一切问题,工作方面,对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肯定我的好想法,也指正我的歪路线,当然,有观点相左的时候,他也不惜和我争个脸红脖子粗。
生活方面,因为我初到广州,风土人情都不了解,他就每天中午邀我一起去吃饭,或者下班后同我一起散步到公交车站,讲一讲本地的一些习惯礼节。
有时候周末加班,中间休息时就一起走到大沙头的沿江东路,在珠江边上谈广告,聊理想,骂客户,叹未来。
因为理念问题,阿航先我一步离开公司,很多年后,他也背井离乡来到了上海,仍然继续着她在广告界的理想,而我却已经离开广告行业很多年。
再后来我也离开了第一家公司,和其中的同事也偶有联系,在网上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现在也发展的不错,在全国开了不少分公司,主营依然是汽车客户。
我真心地祝福这家叫“未来”的公司有着更美好的未来!
常怀感恩之心,就能常遇感动之人。
正月初三,老家的大学校友聚会。
这次聚会是由D负责张罗的,当然也都是我们共同的意愿。
D是我大学的学弟,也是老乡,是一个充满了想法和实干精神的人,在大学时代折腾过很多事情,也和我有过很多的合作和交情,受到我一些“负面”的影响,或者因为此,他毕业之后就直接去广州投奔我了。我离开广州之后,他坚持留了下来,如今也在汽车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出了一片天地。
其他来的小S、小T和小C等也都是我大学的学弟学妹,分属不同的院系,因为地缘关系和一些老乡活动,大家都成了要好的朋友,他们现在基本上都在当年的母校教书,每年或者说几年才会和我们小聚一次。
知道我还在做汽车行业,自然少不了关于车的话题,大家讨论着自己的车子,憧憬着换车的方向。D说你还记得你的自行车吗,你走后让我50块给你卖了,如果放到现在要成文物了,我还保留着一些弥足珍贵的物品,没舍得丢掉,我想要都没有,哎。
在学弟学妹面前,我免不了自夸一下,说这么多年跟过我的小朋友们现在都做得不错,我不是一个好老大,但可以算一个好老师。
D深有感触的说,这不是自夸,这是事实,当年无论他处于什么境地,我都一如既往地肯定他鼓励他,让他充满自信地走下去,他至今都很感动和我在一起的苦日子,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是的,我们都是从苦日子中走过来的,我们都懂得感恩过去。
另一方面,毕竟我们都不是出色的学生,更没有选修炙手可热的专业,我们所拥有的唯有在工作中学习的能力而已。
谈到学习的话题,奋斗在教育一线的S和T,感慨现在学生的难教,社会的诱惑太多,理想太少。
作为一个曾经的学渣,我向他们建言,善待每一个学生,如果有机会可以悄悄地启导一下学生,如何做一个正常的人,而不是总在悄悄地祈祷学生,如何考出漂亮的成绩,因为就所谓的学习而言,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我和D就是最好的例子。
得多少分是别人给自己的评价,走多少路是自己给自己的答案。
—————— (八) ——————
城中村的生活绝对是多彩的,如果你有钱的话,因为吃喝玩乐各项配套都极大丰富。
城中村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因为我没有钱,只能每天在各种诱惑中克制住自己的青春。
好在即使没有多少收入,棠下村也是一个饿不死人的地方,这里有着全国最大的好又多超市,每天可以淘到很实惠的饭菜,城中村里各条小路上的小店,一块五就可以吃上饭,两元钱就可以吃饱饭。
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我从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就每月给他们寄500块钱回去,再用剩下的钱安排我的生活。
我买了一辆二手车的自行车,每天骑车上下班;自己租了煤气罐卖了煤气灶,周末做饭吃;中午只去大排档吃5元一份的盒饭;偶尔去好又多买一只9.8元的烤鸡,就是改善生活了。
第二年我进入了国际4A公司,收入已经有所改观,我于是到员村山顶重新租了房子,算是离开了城中村。
这个时候我的同学和校友们也陆续跟我来到广州,D和G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先后来到广州的。
他们落脚在我这里,一时半会找不到工作,基本生活开销就都由我来负担,日子依然艰苦,生活质量甚至不如我一个人的时候,大家挤一张床,吃一锅饭,连拌黄瓜的汤水都不舍得倒掉,好又多的免费班车是我们出行的最佳选择,9.8元一只的烤鸡依然是很奢侈的享受。
但大家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浑身有消耗不尽的热情,D和G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曾去饭店当过勤杂工或服务生。
职业的路,有些我们曾走过,有些我们已错过,有些我们正在过,它们都是人生的风景。
上海这几天的天气,阴冷潮湿,淫雨连绵。
今天是第一个工作日,马年上班的第一天,可以看出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室外的温度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出勤率也和窗外的雨一样稀稀拉拉。
不过领红包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
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上午领导找我聊今年的工作,同我感慨到:虽然很多员工对公司很忠诚,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指望他们依靠自觉去完成一些工作,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
我在思考着领导的话,我在思考着过去的十年。
我看着十年前的这张火车票,上面清晰地标着“2004年01月29日 22:52开 16车65号全价107.00元硬座普快”,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吧,就是什么时间要遵循什么规则,就是什么位置要发挥什么价值。
十年,从旅途日开始,从工作日结束。
谨以此文,开始我的下一个十年。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