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隔壁老王在新西兰
作者: 隔壁老王
简介: Hi,我就是隔壁老王,很高兴认识你!我想你一定听过很多关于隔壁老王的故事,但是现在这个有些不一样。 我的前半有很多故事——文学梦,广告人,新媒体,互联网,共享经济,汽车行业。我的后半生从新西兰留学开始……关于留学,一路走来有很多经验心得,可以借鉴,堪比攻略。你也知道,乐于助人是我的本性,赶快加我个人微信号“wangyuanwei008”,互动不一样的人生!

薅资本主义免费医疗的羊毛,是什么体验?

发布时间:2021-03-04 10:59:21
分享到:

看病却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欢乐的事情,恰恰相反,看病难,可能是世界性的难题。

所以全世界人民的心思其实都一样,那就是尽量不要生病。

但这个事儿并不是谁的主观意识能左右的了的,所以医疗永远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论坛首页幻灯片-704x396-6.jpg

解决这个问题,各国有各国的方法。

国内实行的是大家熟知的公立医保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一般是公立医疗加商业保险的双重保障。

但是不管哪种制度,出发点都应该是尽量将民众的负担转移给政府,或者说将纳税人的钱用在纳税人身上。

2.jpg

国内民众对资本主义的免费医疗一向充满好奇与疑问。

很多移民中介游说客户时,也将免费医疗作为生活在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的利好卖点。

但现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薅资本主义的羊毛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我来新西兰的这几年,一共就看过两次病,并且因为都是小毛病,基本上没和医院打交道,所以算不上深入的体验。

虽然费用都全部得以报销,但因为都是在学生签证期内,有商业保险覆盖,更谈不上是薅了资本主义的羊毛。

最近店里的一个员工K腿上长了一个东西,又痛又肿,不知道是疥是疮还是什么。

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在国内,去买点药膏擦擦就行了,但在新西兰这样的操作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只能去看医生。

新西兰看病是无法直接去医院的,除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去挂急诊。

一般的流程是先预约GP(General Practitioner),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由GP确定下一步需要采取的行动。

看GP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有签约的GP,这个时候直接与其联系进行预约就好了;另一种自己是没有签约的GP,那就可以去自己所在区域的Medical Centre或者After Hours,也就是社区医疗/急救中心,这里有面向公众的GP。

但不管那种情况,都是无法“直接去看病”的,前者就像前面说的需要预约,后者需要现场去排队。

K没有签约的GP,所以去After Hours排队是唯一的选择。

既然是排队,全世界都一样,先来后到,早到早得。我们去的这家After Hours是早上八点开门,所以我们7点45分左右就到了。

排队的人不多,但是谁能先看到医生,还不完全取决于排在第几位。

因为不是拿号制度,大门一开进去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填一张预约登记表格,能排在第几位就看你交表的速度了。

3.jpg
上图:After Hours的登记表格

我们第三个交表的,理论上是排在了第三号。

交表之后等了一段时间,护士叫K的名字进房间,先询问基本的情况,相当于预诊。

预诊结束之后,继续回大厅等候,又过了一段时间,医生叫名字进诊室,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看病了。 

这个时候就会存在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医生可以现场确诊并解决病人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开些药让你走人了。第二种情况就是医生现场解决不了,那就会推荐你去医院,医生会直接打电话给医院说明情况进行预约,强调必须去医院的理由等等。

显然,K的病After Hours是治不了的,因为医生觉得需要开刀,所以去医院是唯一的选择。

4.jpg

到了医院,因为已经有预约了,到前台登记确认后就直接在休息区开始等医生。

这期间护士过来做一系列的常规检查,身高,体重,血压,饮食,吸烟喝酒,过敏情况,以及抽血和小便化验等等,同时给病人带上手环,上面有一些基本信息,但最主要的是有WiFi密码。

5.jpg

到了这里是不是才有了一些国内看病的样子?

这里还有个插曲,就是护士得知K抽烟之后,特别热心的推荐了一个政府帮忙戒烟的项目,这个项目由医院具体执行,由烟民自愿选择,全程完全免费。

K觉得在新西兰生活本来就很无聊了,如果再戒了烟,哪简直是生无可恋,所以很决绝的Say了NO。

化验结果出来,一切就绪之后,护士就带着我们进了手术室,在这里终于如愿见到了亲人般的外科医生。

等K躺到病床上之后,又是一系列的例行性问询,以及突发情况告知等。

因为手术需要麻醉,术前6个小时不能吃东西。很不幸我们去After Hours排队之前吃了东西,所以要等满6个小时之后才能动刀。

基本工作结束,就等着挨刀了,我们就把K一个人留在医院先忙去了。

晚上K打电话说手术已经完毕了,要留院观察一下,明天才能出院,让我明天一早去办理手续接他出院。

6.jpg
上图:K住的1号病房

第二天上午到医院,K已经从手术室转到了住院病房。

来新西兰这么久,这是第一次见到这边的病房是什么样子的。

一人一个单独的房间,带独立卫浴和娱乐系统,如果去掉那些医疗设备,和星级酒店简直没什么区别。

7.jpg
上图:病房内场景

我对K开玩笑说,你这手术不大,阵仗不小啊,总统套房都住上了。

K说可不是嘛,豪华是豪华就是太冷清,也没有个聊天的病友,一夜无聊的要死。

8.jpg
上图:独立的卫浴

我带了吃的,K说不饿,因为昨天手术完和今天早上都有护士送饭给他,面包,三明治,牛奶,水果都有,搭配齐全,

因为是小手术,护士再次检查完创口换了纱布之后,说可以办理出院了。

于是我带着K打印报告,拿到药单,剪掉手环,潇洒说拜拜。

9.jpg
上图:出院报告

出了医院,随便找了一家药房去拿药。

这里要说明一下,新西兰的医院只负责开药并不买药,患者可以持药单到任何一家药店去拿药。

接待病人的各医疗机构最多会备一些止痛药或者消炎药,以及临床用药,其它的药都在药店。

10.jpg
上图:一般药店的处方药柜台

理论上这次看病就结束了,但实际上没有。

出院之后,第一周每天都有护士上门清理创口换药换纱布,第二周是两天一次,第三周是三天一次,直到最终创口完全愈合。

而整个看病过程,除了去After Hours有个88纽币的门诊费,其它手术,住院,拿药,护士上门都是完全免费的,这一遭走下来,应该是薅了不少资本主义的羊毛。

但薅羊毛虽然免费,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的。

11.jpg

正好今天一个刚来新西兰不久的员工给我发信息,说在医院挂急诊,等了四个多小时了,还没见到医生。

我说这太正常了,你知道吗,K在手术室都躺在手术台上了,还要等8个小时才能挨上刀子,你那四个小时真是小意思。

12.jpg
上图:惠灵顿医院急诊部

是的,新西兰医疗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漫长的等待。

难怪有人说,在这里看病,要么等着等着就死了,要么等着等着就好了。

这种说法虽然很夸张,却很传神,我之前写的在新西兰看病的经历中就提到过这一点。

就拿K的这次看病经历来说,我们第一天早上不到8点去After Hours排队,这算是挂急诊,从填表到离开总共花了两个小时左右,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离谱。

从10点到医院,到K进手术室同样用时两个小时左右,但进了手术室才是等待的开始,本来说下午三点可以动刀,直到晚上8点才真正开始手术。

这期间不能吃喝任何东西,几乎饿死的K说,当手术刀终于划过他的皮肤的时候,他满脑子都是餐刀切开猪肘子的画面。

13.jpg

第二天去接K出院,9点半就确认各项指标都OK可以出院了,但等医生报告,等药单,一直等到12点,我带来的早餐被我们当午餐吃完,才终于剪掉手环。

K说这在国内就是个门诊手术,属于那种随做随走的类型,没想到在这里又是上手术台,又是住院,还天天有护士上门,这不是浪费吗?

我说又不花钱,你怕什么?

K说,我怕等啊!

 

14.jpg

*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QQ截图20190214154042.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