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名称:吴博士谈教育
- 作者: 吴博士
- 简介: Dr. Wu,奥大医学院博士,20年新西兰专业教学经验,奥大医学院面试考官,资深教育专家,教育专栏特约作家。亲自教过数千名奥克兰大学医学院学生,并帮助了上千位学生考入纽澳医学院,牙医学院,药学院及工程学院等热门专业。
最近,我碰到了一些来咨询的80后的年轻家长,也有刚刚从国内移民新西兰不久的,跟他们的交谈当中,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他们的焦虑和迷茫。我常常被问到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法?"
其中有位家长问我: "吴教授,我们了解你在教育行业有非常多的经验,作为80后的家长,现在非常困惑和焦虑。因为现在的资讯非常发达,在网络和微信群当中,经常可以读到各种各样的专家的观点,或者是家长的分享,可是看的越多,我们就越迷茫越困惑。因为,似乎每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不知道您对这些问题该怎么看?"
的确, 随着资讯的发达,现在有很多微信文章,或者是专家的观点,或者是家长经验介绍,心灵鸡汤等等,而且很多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家长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观点呢?现在到底应该如何教育下一代,以应对未来20年30年以后的人工智能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呢?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
这几年有非常多的家长和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观点,有很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虎妈狼爸型,羊马羊爸型,放养型,牧养行,还有最新的佛系父母型和深夜吼妈型,等等。西方国家中也有类似的虎妈,海豚妈,大象妈,龙爸等等。有许多专家和家长都可以头头是道地讲出许多道理和例子来支持某种教育方法,或贬低某种方法。
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简而言之就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所以我认为所有这些的教育方法,可以说都是正确的,但也可以说都不正确。因为这些教育方法,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特定时期,对特定人群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他们都现实存在。同时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放之四海皆准,然后对所有的个体在任何时空都能有效。另外有些专家们,其实他们所推崇的教育法,没有经过严格科学检验,其效果也很难评估。而许多鸡汤类的分享,也只提出了问题或者描绘了愿景,并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或方案。
在西方国家,该如何教育孩子?
在西方国家,影响孩子成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其实西方国家,教育学家们一直都在做科学研究,希望找出影响教育结果的决定因素。据美国学界近期研究归纳的成功孩子父母的最主要共同点,在调查了将近上万名的孩子家长,追踪他们的孩子小的时候受到的教育,读什么高中大学和三十年以后取得的成就。
他们发现的结果是,影响孩子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并不是学校内受到的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实际上是:家长的教育程度,和家长的收入,以及家长的社会阶层。那么对这个结果,不同的专家就会不同的解读,有些专家就说:你看读书无用论,因为不管你的孩子将来成绩多么好,也是无法进入到上流的精英阶层;而有些的孩子,并不需要很好的成绩,也一样可以进入社会的精英阶层。可是更多的一些专家的解读这个研究结果是:在美国的社会里面,阶级已经固化了,也就是说精英阶层的孩子,由于他们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能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不需要好的学术成绩就可以进入名校及以后的精英阶层。
如何打破固化的阶级?
如果家长不在精英阶层,那在国外有没有可能打破固化的阶级呢?
其实西方国家当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试取得好的专业资格或者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打破固化阶级的一个公平可行的方法。
所以正是因为教育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也就不同。所有的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正确的,关键是看你要培养成什么样的未来,或者是你对成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第二个马云?
如果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培养成像马云,马化腾,或者是扎克伯格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成功。那我认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是行之有效或者是说可以确定把您的孩子培养成为那样的社会精英。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的取得成功除了跟他个人的努力有关系,跟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个人机遇,有更大的关系。 比如说,在扎克伯格在研究社交媒体的时候,那时有相同的想法的公司就一千多家,但最后为什么只有脸书成功了,其他人都倒掉了呢?这里面有一定的机缘巧合。也可以说,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可能保证您的孩子按照这个路数培养,就一定成为像马云,马化腾一样的优秀。因为他们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是不可复制的。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专业人士?
如果您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够独立生活,能够靠本事吃饭,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然后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普通精英阶层。这样的话,学术成绩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最主要的敲门砖,因为不管是在美国或者是中国,孩子只要能够从高中进入到著名大学(常春藤,剑桥牛津),或者是他能进入到专业领域像医学院,律师,建筑师等等,他们就进入了社会的精英阶层了。我认为这是一条,打破固化阶级的一条途径,因为一旦成为专业人士以后,不管你的出生种族,你有本事别人就会尊重你,依重你。
"努力学习不一定会有出息,不努力学习绝对不会有出息"-马云
如何能让孩子学会幸福感?
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将来读什么都不重要,孩子只要他有自己兴趣爱好,学会自己开心幸福就好,那我认为,目前的学校教育很难提供这种锻炼。因为孩子内心的修养,幸福观,心理素质及情商,必须要经过很多的生活体验和磨练才能提高。其实,成年人尚且需要学习更何况孩子。
学习抓的太紧,孩子会想不开自杀吗?
另外有些家长担心,如果给孩子过于沉重的学业,会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似乎学习压力太大,就一定会有心理问题甚至自杀。众所周知新西兰的青少年(<15岁)的学业压力是全球压力最小的之一,但是新西兰的青少年孩子的自杀率却是全球最高的(16/每10万人中),是中国(8/每10万人中)和日本 (7.8/每10万人中)的两倍,如果前面的观点是正确的话,中国和日本的学习压力绝对是新西兰孩子的两到三倍,那么理论上说,应该中国日本的青少年自杀率是新西兰的2到3倍。可现在情况是翻转的,说明轻松的学习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不一定相关,而相对合理的学习量,并不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当然,我也很不提倡过重学习量而牺牲了孩子的其他时间。但另外一个非常值得家长深思的现象是,新西兰的青少年毒品使用率是中国的4到5倍。
现在中国有很多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许多人都说过:“你看你读这个书,读这么好有什么用呢,到最后收入还是比我低吗。我没读过什么书,我照样可以做老板。”没错,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很多成功的人士可能也都没有耀眼的学历,他们可能小学都没毕业,生意也做得非常好。可是我认为,他们小学没毕业,并不等于他们就不读书。他们有自己学习的能力,特别是那些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或者管理者。而且由于中国过去的一些社会经济环境造成,很多成功人士并不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关系和家庭背景。可是,他们那样的成功,您的孩子能复制吗?
我的建议:不同的家庭对孩子培养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对成功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应该采取完全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想要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首先要自己分析一下,你对孩子的教育的期望是什么?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是你对成功是怎么定义的?那么对于不同的目标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达到。
适合自己孩子教育目标的,就是最好的!
作者介绍: Dr. Wu 奥克兰大医学院博士, 资深教育专家。20年新西兰专业教学经验,奥克兰大医学院面试考官,教育专栏特约作家。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