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小怪兽在南半球
作者: 怪兽妈
简介: 旅居新西兰的媒体人妈妈,家有三岁半小怪兽一枚。专注于东西方教育比较,分享与孩子有关的一切。

娃在新西兰做手术,醒来护士塞给她一根冰棍儿

发布时间:2020-06-22 10:27:51
分享到:

很突然,小怪兽上周末进医院做了个手术。

我原本以为我肯定哭得稀里哗啦,结果酝酿了好几次,愣是没掉一滴眼泪出来。

没办法,新西兰的医疗服务太不走寻常路了,搞得我猝不及防。

论坛首页幻灯片-704x396.jpg

周五下午出去玩了一趟,回来说跑太快了,肚子疼。眼瞅着不对劲,还好果断去了家附近的急诊,医生说,八成是疝气,赶紧去奥克兰儿童医院吧。

第二天上午就安排了微创手术。

一个小时的等待时间还是挺煎熬的。想想她还那么小,就被推上了手术台,要经历连我都没有经历过的恐惧,实在是可怜。等一会儿她做完手术,看到那张虚弱的小脸,我一定得好好哭一哭!

可等我在观察室见到做完手术的她,实在是……哭不出来。

这个光膀子的小朋友,正趴在病床上嘬着一根柠檬味冰棍儿。

1.gif

以前只知道小孩嗓子疼给冰棍儿,发烧给冰棍儿,怎么做完手术也给吃冰棍儿?这时候不应该捧一碗辽参鸡汤喝喝吗?

看小怪兽吃得起劲,我也顾不上哭了,赶紧问护士,这到底是什么操作?

护士说,首要目的肯定是补水了,但怕直接给水,一口喝的量太多,容易呕吐,冰棍儿慢慢嘬,最合适,“而且吃冰棍儿小朋友也开心啊!”护士小姐给了我一个甜美的微笑。

无力反驳,算了。

娃啊,你还好吗?我扒在病床边上谄媚地问。

小怪一边吃冰,一边捋捋头发,“妈妈,给我肚子打针了吗?”

打了啊,手术已经做完了。

“我都没有感觉。”继续享受吃冰。

那你现在肚子疼吗?

“不疼呀,医生不是说了不会疼的吗?”在此之后她真的就再没感觉到疼痛了。

 

 

“妈妈,我现在又喜欢男医生了,为什么呀?”麻药劲儿还没过,感觉天旋地转的小怪兽眯缝着眼问我。

算了一下,这回除了护士,清一水儿的全是男大夫,完全跟小怪兽的初衷相悖。

当时她哭着不肯来医院,见拗不过我们,就提了两点要求,一不扎针,二不看男大夫。结果一样都没得到满足。

急诊大夫、儿童医院急诊外科大夫、手术主刀大夫、麻醉师,这回执掌她病情走向的关键人物都是男的。没想到一圈下来,她说她已经开始喜欢男大夫了。

是啊,男大夫跟女大夫一样温柔呀,而且帮你解决了病痛。

新西兰的小朋友很少有不敢上医院的,在他们眼里医院一点不可怕。

1.jpg
(奥克兰儿童医院)

刚搬来新西兰的时候,我带小怪兽去家医诊所体检,量完身高体重,核对一下疫苗有没有需要补打的,再问问既往病史、有无过敏症状等等,完事了。

我跟大夫说,以前在北京做周岁体检的时候项目很多的,至少你得给抽个血吧。

“抽血?”大夫以为我说笑呢,“没有抽血的必要啊。我们尽量不让小朋友抽血,这容易让他们对医院产生心理阴影。”

不仅如此,小怪兽如果只是感冒发烧,我们也很少去看医生,因为太熟悉他们的套路了,去了也就是安慰几句,让你们回家硬扛,美其名曰:增强免疫力。

孩子对医院当然没有坏印象了,不会被逼着喝很苦的药,而且嗓子疼发烧什么的,大夫还给冰棒吃,会让身体觉得舒服一点。

2.jpg
(新西兰家庭诊所的候诊区)

记得以前在北京采访三甲医院的儿科大夫,他们忍不住吐槽,但又叮嘱我不要写在文章里。他们也知道一般感冒不需要开药,但顶不住家长的压力啊,“我们好不容易挂上号了,排了那么长时间的队,你什么药都不给开,像话吗?”

在新西兰因为国民医疗素质高,没有人会质疑不开药的正当性。

再接着说回这些男大夫们。其实啊男女都一样,是因为新西兰人本来就很尊重孩子,医生当然不例外了。

有一个大夫听说小怪兽在iPad上学中文,蹲下平视着躺在床上的小怪兽说,他的儿子也在学法语,但觉得学中文比学法语可难多了。

是真心交流,还是大人的几句敷衍,孩子看得十分明白。

手术大夫和麻醉医师来沟通病情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很满意。医院很贴心,专门给我请了一个电话连线的中文翻译,让我可劲儿地提问。

他们不知道我是个记者,最在行的就是提问。

疝气到底是先天的,还是突然破裂?修复时需不需要填充材料?微创和传统开刀哪个效果更好?疝气有没有复发的可能?疝气跟平时喊肚子疼有没有关系?跟总喊累不爱动有没有关系?麻醉药对大脑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副作用?术后多久能恢复?做完手术会不会觉得疼痛难忍?多久可以洗澡?是尽早下地活动,还是多躺着养伤……

大夫不但不嫌烦,回答得非常详细,有时还给我举实验数据,而且好像要跟我较劲似的,等我问完了,居然还问我,还有问题吗?

对了,我还有一个问题,我女儿很紧张很害怕怎么办?

3.jpg
(陪她走进手术室,一个侧影都能感受到她的紧张)

“没问题啊,我可以让你陪着她,直到她睡着,等手术结束之后你可以第一时间去到她床边。”

于是我就穿着手术室的围裙,握着她的小手一起进了手术室。这当然给了孩子很大的勇气。

 

小怪兽做完手术后恢复得超级快。

医院给她,以及陪床的我准备了术后午餐,炸鸡、薯条、三明治、香草布丁、巧克力马芬、切片面包和酸奶等等。饿了十几个小时的小怪兽如猛虎扑食,咣咣咣吃完,变得浑身是劲,开始到处溜达,还跑到外面的露台上看救护直升机降落。

负责她的护士姐姐很意外。“很多孩子做完手术都要昏睡很久,有的醒来就吐,吐完又睡。像你这样真是太棒了。”她马上去跟医生汇报,看来我们不需要观察4小时那么久,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来得匆忙,东西不多,很好收拾。看看这两天的住院环境,除了病房只有门框没有门之外,其他真没什么好挑剔的。

4.jpg
(窗外有她最喜欢的新西兰地标sky tower)

从早到晚,除了医护进出操作间的声音,和一个房间的小baby偶尔的哭声,楼道一直很安静。

病房虽俭朴但也干净。

病区里还有成人和小患者分开的洗手间和单独的淋浴房,另有一间专门盛放消毒的洗浴用品和床上用品的房间,方便患者和家属自由取用。

这里还有一间儿童活动室,甚至连护士的衣服都是卡通图案的,想尽一切办法哄孩子开心。

5.jpg
(特殊时期,穿卡通制服的护士姐姐要跟患者保持社交距离)

这一次住院也为我跟朋友的聊天贡献了谈资,因为大家都鲜有这样的经历。别说住院了,就是儿童医院的大门可能很多家长都没进过。

新西兰人平时最常去看病的地方是家庭诊所,遍布在每个社区。居民都有自己注册选择的家庭医生,是你日后各种医疗问题的首要负责人,听上去有种高大上的私人医生既视感。

但实际上他们是新西兰最基层的医生。家庭医生是全科大夫,帮你解决个普通感冒发烧还行,真遇上事儿还得再去大医院找专科大夫。

但真病得严重,你也不能直接去挂专科,还是得走这个分级诊疗的流程,白天去家庭诊所找你的家医,或者有急诊可以去挂急诊。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很多小毛病直接就在他们这里了结了,免得你去大医院抢占了资源。

6.jpg

光是从制度上来说,还是挺科学的。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在吐槽就医效率之低。经过家庭医生转到专科医院去,有时候会排很长的队,要等很久。

当急诊大夫跟我们说要去儿童医院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要等多久啊?没想到大夫说,now。现在,马上,立刻就去!

一方面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又庆幸不会耽误病情。

到儿童医院后办手续也特别简单,把急诊大夫带来的信登记一下即可。

7.jpg

儿童医院的急诊科一共有五六个医护人员围着小怪兽,有的负责聊天,有的负责按着手给她打止痛,有的负责B超,有的负责初步的处置。

接着是深夜转到了楼上的病房,当晚有亲切的护士安排好一切,第二天清早又是谈话的大夫,接到手术室的大夫和在手术室里等待的大夫,前前后后服务的人员差不多有小20人。

临走时,一层前台的工作人员向我们挥挥手再见。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没有听到他们说“来,这边交一下费”,我还是觉得很不习惯。

是的,我们没有花一分钱。

甚至连看护照身份,刷卡交押金的环节都没有。只要是ACC意外伤害险覆盖的急症,无论你是这里的居民,还是来新西兰玩的外国游客,去任何一个医疗场所,都可以无条件享受医生认可的免费服务。

这个国家对孩子是真的好。

所以真的哭不出来。总不至于让我留下两行感激的热泪吧。 

注:新西兰面向拥有公民和常住居民的儿童提供免费医疗的服务。同时,名为ACC的意外伤害险为所有在新西兰境内的意外伤害受伤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疝气不属于ACC范畴,如果是来新西兰玩的游客没办法免费接受疝气治疗。

QQ截图20190809103741.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