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2岁半之后才开始进入语言爆发期,终于可以比较完整地描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最近听娃无意给我讲了几件幼儿园的事情,瞬间心塞,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玻璃心?
#1:Austin升到大班之后,幼儿园会让家长准备lunch box,当作小朋友的afternoon tea。我儿子基本天天都会把lunch box吃的精光。有一天回家发现给他带的麻团只咬了一口,平时明明很喜欢吃甜甜的豆沙馅麻团,于是纳闷地问他:
我:“你不是喜欢麻团么?为什么没吃呢?”
儿子:“xxx老师看到我的麻团,说我吃的food很yucky”
我这才意识到,很多kiwi都不喜欢亚洲那种类似豆沙馅的东西,之前就听一个同事说过他吃日本的大福红豆饼觉得很yucky。但是还是不能接受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用这种表达方式。也许这个老师是在joking around,但是攻击和自己饮食文化不同的小朋友吃的食物,未免有失分寸,也有可能让小朋友心理留下对这种食物的阴影,甚至有可能被周围其他小朋友嘲笑。
图片来源:sidechef.cn
#2:春夏交接的时候,Austin时不时会有runny nose,估计和我一样是花粉过敏。我嘱咐他在幼儿园流鼻涕要马上去拿纸巾擦干净,有一天回家,我看他脸上重叠又风干的鼻涕痕迹就知道他没有自己擦,于是问:
我:“你是不是今天没有擦鼻子呀?”
儿子:“xxx老师看到我擤鼻涕 说我好yucky”
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恰巧和上次被说麻团恶心的是同一个老师。真的有点不解,老师不帮忙给小朋友擦,作为家长理解幼儿园老师工作很繁重,但是反而说yucky,这次难道也是在joking around吗?
#3:刚刚升入幼儿园大班的一天,儿子把一个家里的小汽车玩具带去了幼儿园(当时还不知道幼儿园不让小朋友自己带玩具)。晚上回家Austin说今天在幼儿园xxx小朋友(一个白人小女生)和他抢这个玩具,Austin不想给她玩就被推倒了。Austin说老师看他哭了就来问“What happened?”,kiwi小女生给老师讲了经过。最后,老师的处理,按照Austin的描述是“xxx老师tell me off, 说never bring your toy to xxx(幼儿园名字) again”,但是对于推人的kiwi小朋友老师完全没有批评。
这个事情的经过比较复杂,也许是儿子的描述有偏差。我和儿子一样第一次知道不能带玩具去幼儿园,猜想可能就是因为老师不想小朋友引起不必要的争执。不过因为这次事件又是同一位老师在处理,儿子明显对她偏袒另一位小朋友闷闷不乐。
这位老师应该是毛利和白人混血,平时看上去非常和蔼热情,见到家长也总是主动打招呼,听到儿子的描述一时间还是无法把她平日笑容可掬的形象和这些事件的场景联系在一起。到底是她有失教师的水准,还是我太玻璃心?
其实写这篇文章时,上面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大半年,心情早已平复。其实,“玻璃心”可能是很多生活在海外移民的一个心结。当面对好似开玩笑一样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时,我们要如何应对?是睚眦必报,还是视若罔闻?我们都不想被贴上“玻璃心”的标签,但是内心的小波澜却总是难以平复。
我觉得对“玻璃心”的理解和处理应该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生活阅历和世界观都各不相同。没有必要听从别人的意见,重要的是客观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有问题,有则改之。如果对方是半开玩笑的歧视或者讽刺,那么如何不失大雅地应对可能是是移民的必修课。对于像我儿子这样的二代移民,可能比我们这一代会经历更多身份和文化认同上的迷茫,从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逆商”,成为打不碎的“玻璃心”,相信这种能力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也会有更多帮助。
(待续)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