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优秀是教出来的
作者: 张老师
简介: 《奥克兰教育中心》创立于2001年,从事课程辅导(Year 1 – Year 13)、教育咨询、升学规划、留学辅导等服务,许多学生成功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名校。领头羊课程UCAT(以前是UMAT)更引领众多学生入读新西兰和澳洲医学院。创办人张老师出版过《纽西兰的活泼教育》、《荷媚波光》等书,他也是《张氏心理学词典》中神经和内分泌生理学条目的撰稿人。张老师除了为本地中文报纸撰写教育专栏,十余年来每周二主持AM936电台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节目。微信公众号平台ID:besteduusa
联系方式: 09-6230366
关注二维码

博士一席话,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问题的冰山一角!(上)

发布时间:2019-08-13 16:45:17
分享到: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 World Report)》是一本与《时代杂志》和《新闻周刊》齐名的新闻杂志,年年公布的美国大学排名广受全球瞩目,Dr. Annalee Nissenholtz是这个机构《大学升学顾问委员会(College Counselor Advisory Board)》15位董事中的资深成员,她曾经在2017年10月下旬针对新西兰的家长和学生做了一场六群联播的“微信课堂”。

2019年的今天,再度回听博士在“微信课堂”里的殷殷提醒,省思更深层的教养理念纠结,依然可见教育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个“微信课堂”不单单回复了华人家长和学生的疑虑,也触及到华人因价值观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思维冲撞。“美国大学申请”课题也检视了很多当今的现象,不论是否有意前往美国念大学。这个“微信课堂”应该是说给所有的华人父母或华人学生听的。

1.jpg

 

招生官如何看待创业类型的课外活动?

招生官如何看待创业类型的课外活动?博士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美国大学的录取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在中国的申请大军加入之后,人人想在课外活动的表现方面出奇制胜,因此,学生在高中时创办一个公司、做做小生意就成了课外活动的选项之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中国,为了丰富“美国大学申请材料”而兴起的高中生创业热潮开始退烧了,何以新西兰的学生反而热中起来?

最近,有些美国大学的招生官或许觉得很纳闷,新西兰中学怎么变成了培养CEO的摇篮?

美国大学招生官欣赏的课外活动类型,第一是学生利用学术、艺术或体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别人,第二是怀着志工的精神去协助邻居、社区或周围的人。对照这样的课外活动,招生官认为高中生想要做生意赚钱,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博士表示,如果学生因为家庭的生意背景,长久以来就参与营商活动,或者家庭确实需要小生意的收入来维持生计,这样的创业营商是招生官可以理解的。除此之外,如果到了11、12年级再创办个公司,这个动机太可疑了,招生官们经验丰富,他们绝对不是傻子,用Why(为什么)、How(怎么做)两把尺一量,申请人在想什么,他们非常清楚。

2.jpg

博士表示,大学是一个让年轻人展现求知欲的知识殿堂,不应该变相成为大学生的创业基地,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部分的商学院课程都设在研究所,像常春藤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这两所顶尖大学商学院附带招收少数优秀本科生是特例;甚至,本科的大一、大二课程中也极少看到商学专业课程。

新西兰有较多的孩子热中于创业,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要搞课外活动给美国大学的招生官看。为什么?

第一,新西兰的创业门坎低,网上即可注册公司,住家可登记为公司地址,以互联网即可运营生意,所以有许多一人公司。

第二,NCEA课程的跨度很大,兼顾了学生未来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选择,有些学生选择以创业做为Business Study等较简易课程的实践。

第三,一股“年轻就要成功,成功可以发大财,成功可以走捷径”的想法弥漫,媒体动辄虚浮吹捧某某年轻人的身价多高,更助长了高中孩子的功利思想和发财梦。

3.jpg

别忘了,美国大学本科坚持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利字挂帅的商业思维或小聪明并不受本科招生官的青睐。

做为美国升学顾问行业的领军人物,Annalee博士表示,她从没见过申请人凭着高中的创业小生意,因而被沃顿商学院、藤校或其他顶尖名校录取的个案,更多的是,这一类申请人被认为是哗众取宠、急功近利而被淘汰掉。

什么叫做“成功”?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不值得为它浪费时间。但是,想利用创业类型的课外活动来吸引招生官的眼球,要成功真的很难!博士一再强调,课外活动不必高大上,真情、热爱、坚持加上关爱别人特质的活动,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外活动。何谓“优秀”?真真实实成就最好的自己就是优秀,美国大学招生官要找的是优秀的申请人。

4.jpg

 

华裔学生选读中文学科,有优势吗?

华人移民孩子的中文教育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他们拥有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种优势,那不仅仅是职场优势,更是一种生命的优势。因为要申请美国的大学,有些新西兰的华人家长纠结了,在成绩相当的条件下,以中文做为第二语言和选其他语种做为第二语言的华裔学生比较,美国大学的招生官会偏爱哪一个学生?

Annalee博士的答案应该让很多家长放心了,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随着每个孩子住在哪里等情况的不同,一样选读中文课的学生,招生官会有不同的解读。例如,在新西兰土生土长的华人孩子,为了在家里和爸爸妈妈沟通无碍,为了与在中国的爷爷、奶奶或亲戚交流,他从小就锻炼出良好的中文听说能力。如果孩子觉得这样还不够,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他必须学会良好的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基于这种考虑而选读中文,其竞争力不会比第二语言是其他语种的华裔学生逊色。

但是,如果是为了拿高分而选中文课,那就不合适了。

从申请材料上填写的个人资料、SAT或ACT成绩、Essay写作水平等等,凭着直觉,招生官立即可以判断申请人的第一语言是否为英文。这种情况下,不管中文成绩再好,招生官会觉得他缺乏挑战困难的精神。有一年,有个家长以自己孩子的SAT II中文考800满分而沾沾自喜,我告诉他:“这一次的SAT II中文,43%的考生获得800满分,满分者绝大部分是华裔考生。”真的,我们不用怀疑招生官的职业性敏感知觉。

美国大学录取的成绩审查,招生官要看的不只是GPA成绩或分数高低,他们更重视学生所修课程的难度,美国的一般学生在高中时念标准课程,学习好一点的念荣誉课程,目标对准名校或顶尖大学的学生一定得修几科大学预科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学科的种类、难度、成绩和学科数目都代表着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挑战精神、学习能力和潜力,这也是招生官最终要确认的。

新西兰就读IB学校的华人孩子不用刻意避开中文,因为在原来的IBDP课程设计中,本来就鼓励学生在第一语言的部分选母语,很多从小在新西兰长大的华人孩子,英文变成了母语,所以第一、第二语言分别选了英文、中文。有些孩子早已学过几年法语、西班牙语或其他语种,觉得中文的读写太难了,第二语言就避开了中文。以我多年来考察学生的申请结果,这些都不会成为录取的短板。

如果孩子的中文听说读写都很流利,这时再选读西班牙文、法文或德文做为第二语言,只要孩子喜欢,那是非常好的事情。

多语言能力意味着多文化素养,在全球化的时代,多语言能力是未来竞争力的基础。

美国招生官如何看待华裔学生选读中文学科?不应该是让华人家长或学生揪心的事情!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1.jpg

 

本文原发表于《优秀是教出来的!教育咨询》微信公众号平台 ID:besteduusa,

经作者增修之后授权发表。

QR Code_副本.jpg
 6.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