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来的篇名是《“英文好”只是起步,“批判性思考能力”才是关键!》。Critical Thinking通常被译成“批判性思考”,我始终认为Critical一词在这里的中英文表述在意义上并不对等,“批判”二字也容易让人产生负面联想。两年前偶见一位学者对此提出分析,认为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慎思明辨的思维方式,“审辨性思考”应该更加贴近这个词的本意。
学霸只能写出平凡的“课堂作文”,为什么?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经常和多位中学英文老师或申请大学的论文指导顾问接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常是我们的主要话题之一。很多在学校里英文成绩优秀或SAT高分学生,写出的美国大学申请Essay竟然只是平凡的课堂作文,有些甚至让招生官瞄一眼就扔进“拒录”的材料堆里。为什么?问题出在生活经验、心态与思考能力。
美国大学共同申请表中有这样一道Essay选题:“描述你经历过的失败经验,这件事如何影响你、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很多新西兰孩子的成长过程一路平顺,总想不出什么值得一提的失败故事。有个孩子坚持写一次被蜘蛛吓着的经验,坚持“惧怕蜘蛛”是一种失败(Failure)经验,他草率地把惧怕和失败画上了等号,甚至质疑顾问为什么无法认同这个故事。
许多美国大学的申请表中都有这个问题:“为何选择我们的学校?”有些学生说,我的学长就读于这所学校,学长说很不错。也有很多学生回答,因为这是一所排名很靠前的名校。曾经有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招生官指出,每一次他看到:“离哥伦比亚大学不远的地方就是纽约中央公园和大都会博物馆,……。”嗯!这学生不是为了“哥伦比亚大学”才来这里,不用再看下去了。
“为什么要来英国念国际关系专业?”一位持中国护照的新西兰PR学生在申请文件的“个人自述”中回答:“我在中国念小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告诉我,英国侵略中国,……。”来自英国的升学顾问觉得困惑,这孩子到底想不想去英国读书?顾问建议删掉这一段,孩子却认为这样的回答与众不同,一定有招生官因为这个答案而特别欣赏他,顾问回答:“是的,一定有!不过,可能不多。”
有一个学生在美国大学的申请Essay中描述自己亲身体验的多次种族歧视故事,最近一次是班上同学对一位非洲裔同学说:“滚回非洲去!”他挺身而出和这位出言不逊的同学论战一场。“正义感”并未使他赢得招生官的青睐,十多所大学的申请结果全军覆没。本来“种族歧视”就是一个富争议性的危险议题,招生官或许认为作者太矫情了,更糟的是,阅读者可能怀疑是否你自己有问题,为什么你总是碰上这种恼人的事情?
孩子的英文已经是第一语言,平常喜欢阅读,一般的英文写作流畅,词汇量大,学校老师也认为孩子的英文成绩很好,家长朋友或许以为不用担心这孩子的英文了,其实,关键时刻才能见真章。学霸只能写出平凡的“课堂作文”,因为他的“审辨性思考能力”不佳。
何谓“审辨性思考”?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审辨性思考的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它是一种涉及批判、分析、评估的思辨活动,进行的时候必须充分运用大脑的运作,其过程包括集中注意力、将事物分门别类、筛选和判断等。
英国学者Stella Cottrell在《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一书中说,“审辨性思考”要谈论的是一套方法,藉此循着特定的步骤去检视各项证据。经过有系统的分析,多疑的人更有理由信任眼前的结果,容易相信的人则学到“合理怀疑”的必要性。因此,Stella Cottrell反对在学习“审辨性思考”的过程中刻意强调一个人的天性或个性。“审辨性思考”过程讲究的是“方法”,既然有方法,审辨性思考的技巧就可以因为练习、培养而增进。
基本上,审辨性思考就是一个论证(Argument)、讲理(Reasoning)的过程,如何培养审辨性思考能力呢?可以从几种技巧和态度的练习开始做起:第一,具备相关事情的基本知识;第二,练习归类、选择、区分、比较、对比等技巧;第三,分析了解自己持这种观点的理由;第四,以同理心客观分析他人的观点;第五,练习重建或修正自己的观点;第六,做好情绪管理,因为愤怒、焦躁、忧虑或悲伤等情绪容易导致误判。
研究“审辨性思考”成就非凡的Stella Cottrell提醒我们,有几个因素是建构“审辨性思考能力”的障碍,它们是:1.误解批评的真义且专挑缺点;2.高估自己的理论能力;3.缺乏方法、策略或练习;4.迷信盲从专家而不敢、不愿批评;5.强烈的情感诉求,因此而影响思路或降低推理、证据的说服力;6.误把信息当成了解;7.预先存在抗拒心理;8.不够注意细节而影响判断的精确性。
美国学者Ennis指出,“质疑”和“理性思考”两种能力是构成“审辨性思考能力”的基础。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乏思辨机会,父母应该运用上述Stella Cottrell提出的六种技巧、八项提醒,以积累孩子的“审辨性思考能力”。此外,时下流行的辩论、模拟联合国、青年国会等课外活动,更可以积极培养学生分析议题、求同存异、谈判磨合、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些都是“审辨性思考能力”的体现。
如果您以为孩子长大了就自然而然拥有这种能力,请记住这句话:使人成长的不是时间,是用心,是投入,是痛苦试炼后的反思。
语文素养,孩子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人间从来不缺风花雪月的优美文学,煽情而触动人心的文章俯拾皆是,这些往往是初阶的“语文素养”而已。多年来关注中国的高考作文和SAT、ACT、医学院UMAT测试(2019年起改考UCAT),我发觉,中国高考作文分数代表的是语文应试能力,更多呈现的是考生的文学水平而非议论水平;显然,SAT、UCAT或美国大学的申请Essay写作偏向于考核学生的审辨性思考能力,这是东西方教育的本质差异之一。
美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新版SAT考试,Essay Writing考试时间50分钟,比旧版的25分钟写作难度大为提高,考生必须先阅读一篇约700个字的文章,然后以4页的篇幅分析文章,指出作者如何提出论点、论证的逻辑如何、说服读者之技巧,考生的写作和思考能力被要求提升到“评论者”的高度。这个Essay Writing的原始满分24分,很多英文很好的学生只拿到15-17分,因为他们没有发挥审辨性思维去读懂文章,偏离阅读文章而跑题论述者也很普遍。
多年的教育咨询工作,发现许多CIE剑桥课程学生对于A-Level English Language(A-Level英语语言)和A-Level English Literature的选择感到困惑,有些学生认为前者较简单、好拿分,其实不然,和English Literature比较,English Language偏重于“非小说之口头和书面文本”,学生可藉此强化语言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其中的“创意写作”更有益于锻炼“审辨性思考能力”。
我常常建议IGCSE English Language and English Literature成绩在B以上的学生,折中的方案就是选择A-Level English Language and English Literature,如果最近没再修改课程模块,这样选择可以避开难度较高的“莎士比亚戏剧”。当然,不论是NCEA、剑桥或IB课程,有心挑战主流英文课程到中学最后一年的学生,都应该获得掌声鼓励;可惜的是,有些英文底子不错的学生弃选中学最后一年的英文课程,他们放弃了在“审辨性阅读和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2015年时有一位美国的语文专家指出,具有88年历史的SAT考试再度改革,它宣示的指标意义是:“审辨性思考能力”是美国大学对学生语文素养要求的重中之重。我的认知是,不论孩子将来从事于哪一种专业,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辨性思考能力所组建的“语文素养”是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曾刊登于2019年6月15日之《中文先驱报》专栏,经原作者《奥克兰教育中心》张老师授权《天维网》再次发表】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版规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平台 ID:bestedu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