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优秀是教出来的
作者: 张老师
简介: 《奥克兰教育中心》创立于2001年,从事课程辅导(Year 1 – Year 13)、教育咨询、升学规划、留学辅导等服务,许多学生成功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名校。领头羊课程UCAT(以前是UMAT)更引领众多学生入读新西兰和澳洲医学院。创办人张老师出版过《纽西兰的活泼教育》、《荷媚波光》等书,他也是《张氏心理学词典》中神经和内分泌生理学条目的撰稿人。张老师除了为本地中文报纸撰写教育专栏,十余年来每周二主持AM936电台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节目。微信公众号平台ID:besteduusa
联系方式: 09-6230366
关注二维码

别被鸡汤文骗了,进美国顶尖大学也有参不透的“潜规则”!

发布时间:2020-02-11 11:36:28
分享到:

潜规则也是一种规则,造假舞弊绝对不等同于潜规则,更不允许造假舞弊披上潜规则的外衣以欺世盗名。美国大学申请竞争之激烈超乎想象,值此入学弊案频发之际,本专栏自不能视若无睹。

这一回,哈佛可能被华人富商搞得灰头土脸!

1.jpg

华人富商的两个儿子确实是高中时候的击剑高手,但是,这种进哈佛的策略岂止难脱瓜田李下之嫌,甚至可以用明目张胆来形容。

赵姓富商以98万9千美元买入哈佛击剑教练的房子,当时房子的市价估值55万。赵先生一天也没有住过这个房子,17个月之后这房子以66万元卖出,一进一出之间,赵先生损失了约34万美金,这是怎样的一笔投资呢?

伴随这一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是,赵先生的二儿子追随哥哥的后尘进了哈佛。当事人纵然有再多的理由和说辞,要让人相信没有利益输送是很难的事情。美国影视名人贿赂教练、造假进入名校的世纪大案未了,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的麻烦也跟着来了,目前哈佛校方已经开始主动调查,像前案一样引起FBI的关注而介入侦查应该是早晚的事情。

真正的潜规则还是有规则,至少,它没有银子进了个人的荷包,以上影视名人和赵姓富商子女进入名校的事情都不是潜规则,因为,大学当局不是受益者而是受害者。以下就让我们看看很多人觉得不平、却又无奈的潜规则。 “”

 

平常心吧!笑看“潜规则一族”!

历时三年,时任《华尔街日报》教育记者的Daniel Golden对于包括八所常春藤盟校在内的美国100多所高校追踪调查,终于明白了权贵阶层如何利用金钱和权势为子女们打开名校大门。Daniel在2005年11月推出了《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书,深刻揭露美国顶尖大学招生的潜规则,内容之精彩以叹为观止来形容都不为过。该书一出版即畅销全美,轰动一时,Daniel因此擒获了2004年的普立兹新闻奖(Pulitzer Prize)。

2.jpg

此书的中文译本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书名是《大学潜规则》,副标题为《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讽刺的是,看似伸张正义之作,此书反而被很多有钱有势的人视为“孩子走后门进顶尖名校”的最佳指南,其中更不乏来自中国的大款人物。

2016年11月Trump一当选美国第58届总统,Daniel于11月18日发文重提那本名著中的故事,指出候任总统Trump的政权交接小组成员、令人瞩目的35岁女婿Jared Kushner当年也属于“潜规则一族”。Jared的父亲于1998年捐给哈佛大学250万美元,以庇荫高中成绩平平的儿子成为哈佛人;不久之后,Jared的弟弟Joshua也进了哈佛。够耐人寻味的是,Jared母校Frisch School的中学老师得知他被哈佛录取时竟然感到震惊和沮丧。真是世态炎凉,老Kushner并没有捐给自己的母校纽约大学。

以Roosevelt(罗斯福)家族为例,两位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连任四届总统而打破纪录的Franklin Roosevelt有四个儿子,三个去了哈佛。Theodore Roosevelt这一个家族分支更夸张,至少维持了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传统。Bush family(布什家族)也不简单,父子布什总统都毕业于耶鲁大学,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布什家族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

美国前副总统Albert Gore是哈佛大学1969年班的毕业生,从1991到2001年,他的四个子女都进了哈佛,其中三个女儿确实是哈佛校园里的出色学生,但是,那个吸食大麻、开车超速、行为常出轨的小儿子念哈佛则令人非议。Kennedy family(肯尼迪家族)一样奇葩,连那些高中都只能勉强毕业的孩子也上了哈佛,其中有一位学习最烂的Joseph上了哈佛隔壁的MIT,念得下去真是有本事!

潜规则也是游戏规则,我无意谴责这种现象,因为这些权贵家族捐款给学校、为学校募款、推动学校发展,通常在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我见过几年前耶鲁大学的一个报告,该年度耶鲁大学花在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成本超过10万美元,当年耶鲁学生的学费仅及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大学教育追求卓越,而且是当成赔本生意来做,总得依赖一些旁门左道吧!只要这些捐款不是进了私人口袋,平常心吧!让我们笑看“潜规则一族”!

3.jpg

 

哈佛Z名单?一个个败部复活的故事!

哈佛大学招生和财政援助院长William R. Fitzsimmons指出,哈佛在审阅申请人材料的过程中,早期被筛选出局的学生,在3月底最后一次会议,即录取通知书发出之前,所有申请人都还是有希望的。真正优秀的申请人在层层筛选的过程中可以毫发无伤地幸存下来,有些已经被剃除的学生为什么会重新被提到录取会议的议程中来呢?

公认为全美招生办大咖级名人的William承认,造成这种戏剧性变化的原因与其说是分数,不如说是“关系”来得更实在。半个世纪以前,Albert F. Gordon就读于St. Paul School,他屡次违反校规,几何考试不及格,化学期末考又作弊,但是,他依然在最后时刻通过交易而进入哈佛。他的父亲是哈佛校友,也是华尔街的金融家,当时正等待成为哈佛最大的捐赠人之一。2004年他承认自己是一名差生,整个学生生涯中请家教的次数比任何人都多,但是,父亲的影响力似乎使他的人生所向披靡。

William指出,“Z名单”始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哈佛在每年夏季开学之际,招收30到50名Z名单学生,条件是他们必须延迟一年入学。因为Z是26个英文字母中的最后一个,这份名单通常来得比备取转正的时间还晚,有人刻意美其名为“延迟特招”。Z名单上的学生收到通知时,有的已经去了其他的大学报到上课。

Z名单绝非招生办公室说了算,在哈佛,这个名单的拍板定案者应该是“哈佛大学学校资源委员会(简称COUR)”,通常连校长都需要这个咨询团体的支持,据说,成为COUR的委员至少得捐赠100万美元,这些委员绝大部分是校友。

哈佛招生办知情人士表示,Z名单已经演变成关照校友和巨额捐款人的项目。招生办人员认为这是个没有输家的上策,有些学业特别差的学生也会知难而退,有些人不愿意延迟一年入学而放弃,有些学生通过一年的成熟和补救措施以做好念哈佛的准备。2003年34人中的24人、2004年48人中的40人,他们接受了延迟一年注册入学的Z名单安排。哈佛认为,这样子既维护了哈佛学生的质量,又不伤害校友或捐赠人的感情。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面对Z名单、走后门,普通孩子如何自处?

4.jpg

Z名单不是哈佛大学的独家产品,它可能普遍存在于顶尖的私立大学名校,有迹象显示,条件谈好了,有些大学的Z名单在学生提交申请之前就已经开始内定了。幸好,大家都在一个预定的游戏规则内游走,它终究不是进大学的正门,获利人数有限。Z名单的参与者和获利者通常都行事低调,也尽量避免在引人注目的3月底4月初放榜时刻太招摇,以免过度地挑战社会观感。

在美国,进名校的潜规则是“招生腐败”现象吗?我不这么认为!人世间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平等,适度地允许不公平、允许各取所需,有时可以成就另一个更有价值的平衡状态。事实上,美国大学招生的潜规则并未上升为一种公众忧虑或社会问题,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依然执世界之牛耳。

普通人家的孩子如何才能挤进美国的顶尖大学名校?非洲裔、西班牙裔等弱势族群可以走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后门,华人孩子呢?除了调整一下名校情结,就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有人说,申请大学真正拼的是心态,唯有智者才能坦然面对录取结果,这也是一种个人素质、一种软实力的展现。切记!大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过程而已,未来的人生充满了变数和契机!

【本文原来发表于2019年4月27日之《中文先驱报》专栏。经原作者《奥克兰教育中心》张老师授权《天维网》再次发表】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版规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平台 ID:besteduusa

QR Code_副本.jpg


  Skykiwi AD.pn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