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优秀是教出来的
作者: 张老师
简介: 《奥克兰教育中心》创立于2001年,从事课程辅导(Year 1 – Year 13)、教育咨询、升学规划、留学辅导等服务,许多学生成功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名校。领头羊课程UCAT(以前是UMAT)更引领众多学生入读新西兰和澳洲医学院。创办人张老师出版过《纽西兰的活泼教育》、《荷媚波光》等书,他也是《张氏心理学词典》中神经和内分泌生理学条目的撰稿人。张老师除了为本地中文报纸撰写教育专栏,十余年来每周二主持AM936电台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节目。微信公众号平台ID:besteduusa
联系方式: 09-6230366
关注二维码

某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并非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05 10:14:09
分享到:

我无意探讨“成功学”,它容易流于伪科学的论述,这里所谓的“成功”泛指“成就某一件事情”。

关于本文的标题,您可以从经商、家庭、为人处事、学术研究,甚至扩大到人生经营、国家治理的领域来讨论,我在这里只想借着几个故事关注孩子在教育、教养方面的成功之路,或许,称之为“成就自己之路”是更贴切的说法。

每一个孩子各有适合自己的路!

我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年轻时和内人初为人父人母,也沉浸在家庭的喜乐当中,前面两个女儿确实享受到我们较多的直接关爱。想起当年在台湾接送女儿学钢琴的日子,那是一段亲子互动的美好回忆。大女儿12岁的时候,老三老四双胞胎儿子来报到,当时的经济能力已经允许我们请孩子们的大阿姨长住在家里,和先前比较,我和内人则更多地忙于工作。曾经有家长问我:“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您将如何陪着孩子长大?”很惭愧!我只能回复,父母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

我在1994年办好了移民手续,由于新移民政策开始实施,为了保住移民身分,1998年我一个人先来新西兰定居。2004年两个儿子从台湾的小学毕业后也来到新西兰。当时我摊开奥克兰地图,适龄的最近学校是Ponsonby Intermediate School,就从7年级下半年读起吧。之前的6年,对两个儿子来说,我是一个“缺席的父亲”。那时有多位来自台湾的国际学生在Onehunga High School(OHS)受到了很好的辅导和照顾,一年半之后,我让两个儿子也进了这所中学。

后来我搬家到奥克兰中区,两个儿子11年级开学时转学到Auckland Grammar School(AGS),依成绩评估编入E班,13年级结束时都从A班毕业。我曾经问他们,如果9年级时按学区直接入读AGS,结果将如何?两个儿子慎重思考之后回答:“那可能就毁了。”我的观察是,他们在OHS时建立了信心、受到了赏识,因而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和企图心。转到AGS之后,他们努力要保持曾经拥有的学习优势。

1.jpg

两个儿子中的哥哥结束悉尼大学兽医系的六年学程后,目前在悉尼任职兽医师;弟弟自昆士兰大学四年学程的学士后医学系毕业,目前在Brisbane的‎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担任住院医师。两兄弟当年大一升大二时申请奥大医学系在面试之后双双失利,凭着中学时A-Level数理化三科全部A*的成绩,我建议他们考虑一下转读工程专业的可能性,两兄弟断然拒绝。大三即将毕业前二度申请医学系又双双重蹈覆辙,大儿子决定走他从小就向往的兽医之路,小儿子还是梦想着当外科医生。

2.png

无法全家一起移民,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波折,孩子的妈妈迟至2007年退休了才来定居。即使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双胞胎兄弟都存在著差异,这也见证了“每一个孩子各有适合自己该走的路”。

有个家长告诉我,朋友的孩子从国内来留学,在AGS念了半年,然后转学到另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由于学习上非常挣扎,不到一年就回国去了,令人担心的是,这孩子回去后将面临著一段重建信心的心理疗癒之路。另一个原来预备放弃留学并回国的小留学生,转学到OHS之后重新规划学习,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奥克兰大学的工程专业。

四年前大儿子在Sydney遇见了几年未见的高中老同学,这位同学高中一毕业就前往澳洲就读医学系,前两年为忧郁症所苦,不得不放弃学医而离校就业。之后他就在Sydney的一家电脑公司担任编程(Coding,又称为“程式设计”)工程师,这是他在中学时就擅长的爱好,儿子很高兴看到老同学从人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虽然他只拥有一个“大学肄业”的学历。

3.jpg

经常和家长朋友们谈论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家长总是优先关注学业问题,这让我想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Heckman的看法:“过去数十年来,关于儿童发展的传统观念走错了路,我们在孩童身上一直关注的其实是错误的技能(认知能力),我们也一直使用错误的方式培养、传授这些技能。”他所指的是,很多父母过度重视考试分数,忽略了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是越来越关键的“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我认为,这个“非认知技能”就是“软实力(Soft Power)”。James Heckman也曾组织庞大的研究团队探讨“成功”是怎么回事,确认了“成绩”不等于“人生”。

以上提到的几个孩子,哪一位的未来人生最成功?难说!哪一位的未来人生最幸福?更难说!

 

“美国大学本科申请”中的“申请迷思”!

 “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的核心能力指标是,我们的脑子从事记忆、思考、阅读、推理和专注的能力,较高阶的“认知技能”则包括了进行批判性、创造性与创新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纽约时报杂志》资深记者Paul Tough写了一本《孩子如何成功(How Children Succeed)》,他认为“非认知技能”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特质,其中足以成就未来的七种人格特质是毅力、自我控制、热忱、社会智能、感激、乐观、好奇心。简而言之,学科、技艺等学习归于“认知技能”,“非认知技能”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品格。

“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演变到今天,已经成为审查申请人“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的过程,学科成绩和SAT、ACT等考试成绩,经由培训和努力学习,确实具有相当高的可复制性。遗憾的是,借由申请Essay、问题回答、课外活动表现、推荐信等等所要展现的“非认知技能”,有些家长或学生竟然误以为“非认知技能”也是可以复制的。在中国,这样的错误认知形成“市场需求”,造就了许多擅长于包装、造假的“升学顾问”和“留学中介”。美国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绝非省油的灯,招生官们的鹰眼看出了事有蹊跷,导致目前中国地区的美国大学本科高端申请面临着有史以来最险峻的形势,对于迷信“成功可以复制”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当头棒喝。

4.png

多年来我每年带领学生团访问美国东西两岸的大学,和数以百计的美国大学本科申请者做过咨询,参加过数十场美国顶尖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说明会(Information Session),经常向大学招生官们直接提问请益,更比对研究过无数申请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结论是,经由具有辅导或申请经验者指导,申请者确实比自己摸索来得省心,问题是,如何才能找到一位最给力的顾问?

许多美国的菁英中学组建了自己学校的“升学顾问团队”,它们还经常向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挖角招生官来担任升学顾问。美国大学的招生官,有些几乎是一辈子待在那个位置,有些则按照自己的生涯规划走。美国资深权威的独立升学顾问,通常其养成渠道如下:大学毕业、留校担任招生官、菁英中学升学顾问、离开中学担任独立顾问,这样的历练和角色互换成就了她(他)们的专业权威和辅导精准度。可贵的是,大部分美国的升学顾问谨守分际,她(他)们痛恨造假,只是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的亮点和优异潜质突显出来,很多这样的顾问以学生“生命的导师”自居。

在美国,“大学本科申请”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一环,申请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认识自己、检视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一位美国升学顾问语重心长地表示,学生自己走完了申请过程,不管录取的结果如何,他所获得的成长和领悟就是这个人生阶段的“成功”。即使被名校录取,并不表示人生就此成功了。哈佛的教授说过,如果录取哈佛时是你人生最辉煌的时刻,那表示失败就在后头。

“迷思”是英语单词Myth(神话)的音译,意指“一部分人信以为真,但实际上是错误的观念”,这个词通常带有贬义。很多家长或孩子以为,找一位常春藤或顶尖大学名校的在读学生、毕业生协助申请,或者模仿藤校生的申请思维和方式,就一定可以梦想成真,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就是“迷思”。非专业的名校生兼职当顾问是有可能帮上申请者的忙,问题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始终没搞明白自己被名校录取的真正原因何在,这怎能为别的申请者提供全方位的协助,我看到过多位条件优秀的新西兰申请者,因为非专业顾问做了“过度包装”而与匹配名校擦身而过的案例。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个人和多位实绩辉煌、备受尊敬的美国资深升学顾问经常接触,他们不一定毕业于藤校或顶尖大学名校,我仔细观察,他们的专业、敬业、辅导能力和申请榜单与当年自己毕业学校的排名无关,从升学顾问的行业角度来看,这些顾问们在职场上的工作是成功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某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并非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

5.png

【本文原发表于2019年9月27日之《中文先驱报》专栏。经原作者《奥克兰教育中心》张老师略为增修之后,授权《新西兰天维网》再次发表】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版规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平台 ID:besteduusa

QR Code_副本.jpg


  Skykiwi AD.pn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