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优秀是教出来的
作者: 张老师
简介: 《奥克兰教育中心》创立于2001年,从事课程辅导(Year 1 – Year 13)、教育咨询、升学规划、留学辅导等服务,许多学生成功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名校。领头羊课程UCAT(以前是UMAT)更引领众多学生入读新西兰和澳洲医学院。创办人张老师出版过《纽西兰的活泼教育》、《荷媚波光》等书,他也是《张氏心理学词典》中神经和内分泌生理学条目的撰稿人。张老师除了为本地中文报纸撰写教育专栏,十余年来每周二主持AM936电台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节目。微信公众号平台ID:besteduusa
联系方式: 09-6230366
关注二维码

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软实力,别扭曲了它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13 16:29:17
分享到:

曾经在北京见过竖立街边的巨幅“课外活动辅导”广告,也听闻有人针对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的需要,成立了拥有冠冕堂皇名称的学生社团,专门为特定学生打造“竞赛冠军”记录,一年之中竟然“培养”了很多冠军。

这些都严重扭曲了课外活动的意义,如果家长让孩子付费去弄个假冠军,将来如何能让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

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人生的软实力!

无论个人生活或事业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皆涉及知识、能力、价值观、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许多要素,在学生时代通过课外活动,上述要素可以得到最大的优化。课外活动会耽误功课、影响考试成绩的观念早已不合时宜,课外活动甚至变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任教于Stanford大学教育学院的Denise Clark Pope博士指出,全部年龄段的学生,每一天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时间可以用PDF来表示,那就是Playtime(玩耍的时间)、Downtime(休息的时间)、Family Time(家庭的时间)。优秀称职的父母总是非常关注孩子们的PDF,他们会找出孩子们做什么活动的时候表现得最兴奋、最开心,同时把这个讯息传达给孩子,以做为孩子选择课外活动并协助、支持孩子的重要参考。

对青少年时代的学生而言,学术方面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是“硬实力(Hard Power)”的指标,学生本身的个性与潜质是构建“软实力(Soft Power)”的要素。哈佛大学教授Joseph Nye堪称是当代創建硬实力与软实力理论的大师,他的研究指出,从国家大战略到个人大发展,都存在着硬实力与软实力双重问题,硬实力试图以强迫手段去达成目标,软实力则是一种通过“吸引力”以达成目标的能力。

软实力的研究几乎变成了21世纪初的显学之一,其他学者进一步指出,软实力具有硬实力所不可比拟的灵活性、传导性、生产性、变革性和扩张性,对个人的发展,软实力本身的影响力更大、更长远,甚至可以回过头来影响硬实力、改变硬实力。举个例子,每年发布的《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留美学生当中,因为学术表现差、学术不诚实或行为失当被开除的学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被开除的并非都是我们想象中的“学习差生”,其中来自排名前100的名校生占60%以上。

教育专家的研究显示,为孩子安排适合、适量的课外活动,长期积累下来,确实有助于孩子发展学术课堂上难以学到,而且在一生当中受用不尽的软实力,这些软实力包括了多元模式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体育能力、艺术能力、心理优能、精神力,一旦这七大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即使当年是学习的尖子生,都不能幸免于这一波软实力差异所造成的重新洗牌效应。

父母如何看待课外活动?这是培养孩子人生软实力的关键智慧之一!

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深的大学招生办主任谈“课外活动”!

审视学生的课外活动,看得最透彻的莫过于美国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资深招生官了,Robin Mamlet女士担任过Stanford、Swarthmore和Sarah Lawrence的招生办主任,曾经对十多万个申请者做出录取与否的重大决定,见识过学生们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课外活动。她和美国著名记者Christine Vandevelde合写了一本《College Admission》,对于中学生的课外活动提出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和建议。

 “一个学生必须非常全面才能进入顶尖大学——必须做所有的事情,并且都做得无比完美。”Robin认为这种说法是“神话”,是大家对于“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学生”的一种误解,导致很多中学生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因而不能将时间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大学招生办公室总希望能为学校组织一个“全面型的课堂(Well-rounded Class)”,这是否表示只有全才型(Well-rounded)学生才受到招生官的青睐?不!真正的政策改变了,Robin女士说,“全面型的课堂”为全才型和专才型(Specialists)学生都留下了空间。

以“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为出发点,Robin认为,对课外活动来说,学生奉献的程度比课外活动列表的长度更重要,即“深度比广度还重要”。选择什么课外活动不是重点,招生官想弄明白:1.你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情?2.你如何做这件事情?3.你是否从做这件事情的经历中内化并学到东西?通过这件事情的发展,招生官要考核你的激情、领导力、天赋、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情味等等特质。当招生官这样子认识了“你是谁”,他才能确定你是否和这个学校匹配。

Robin指出课外活动包含学校社团、运动、艺术、社区服务、暑期活动、业余爱好、工作和劳动、国际经历等类型,申请大学时,“找出这些活动对自己的意义”是一项挑战。每一个人都是每天24个小时,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夸张、过度美化或造假,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即使录取了都可能被取消入学资格,从2010年开始,Stanford和哈佛等学校已经展开了随机审查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学生的诚实。

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Robin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家长问一个担任大学招生办主任的好友:“我女儿在高中时应该做些什么活动?您的同事们才会觉得她很有吸引力。”招生办主任事后抱怨:“这个问题太恐怖了!”Robin特别提醒,招生官要的是真相!

 

怀着功利心参加课外活动,还没开始就输了!

孩子们的个性和能力各异,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承受一样的课外活动份量。能干的孩子足以应付数量庞大且费时间的课外活动,对他们来说,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去辨识做这些活动时是否快乐,或只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义务。

教育心理学家Michael Thompson担心的是,动力不强、抗压性差的学生,过度的课外活动意味着过度耗损精力,轻者导致睡眠不足、饮食失调,严重的话还可能因而患上了抑郁症。我见过一些在虎妈狼爸安排下,天天为各种才艺学习而疲于奔命的孩子,2015年9月19、26日,我因此在本专栏撰写了《饶了孩子吧!让课外活动回归它的意义和本质!》上下两篇。

孩子该选择哪一些课外活动?必须考虑孩子的个性、能力、兴趣、潜质、年龄和客观环境因素,这是一件个性化且需要量身订制的事情。要注意的是,不当的、过度的课外活动安排,反而会抑制了孩子正常才能和真实潜能的发展。

为什么会有“不当的、过度的课外活动安排”这一档事情?根本原因来自于“功利心态”。如果父母无视于孩子的个别差异,误以为“成功”都是可以复制的,认为孩子在课堂上难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只要通过课外活动就可以一步到位,再加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迷思与迷失,因此为孩子安排了超过负荷的课外活动,前述专家Michael Thompson所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

因为父母抱着功利心看待课外活动,很多拔苗助长的故事正在发生!

 

“家庭劳动”应该是最起码的课外活动!

有些孩子热衷于参加社区服务的课外活动,却不愿意为父母分劳做一些家庭劳动,在家时反而把父母变成了孝子孝女,这种现象是否既矛盾又怪诞?我一向鼓励父母让三四岁的小娃儿参与能力可及、没危险性的家务事,此时他们可能把小小的工作视为游戏、好玩,这是培养孩子能力、自信和亲子互动的好时机。这种参与家务事的课外活动如果能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持续到大学,孩子将会视家庭劳动、好好学习为自己的责任。

勤奋做家庭劳动的孩子,年龄渐长后往往也乐于从事课外的打工。Robin女士特别点出,工作和劳动的经历,特别能反映学生在家庭和学校这种熟悉的圈子之外是如何跟人打交道的。打工的过程中孩子将学会管理时间、承担责任和如何做人,也能因工作性质不同而预先体验到各种专业领域和职场文化。

4.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孩子从家庭劳动的课外活动做起吧!它是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课外活动!别让“滑手机”变成了孩子主要的或唯一的课外活动!

【本文原发表于2019年10月26日之《中文先驱报》专栏。经原作者《奥克兰教育中心》张老师授权《新西兰天维网》再次发表】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版规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平台 ID:besteduusa

QR Code_副本.jpg


  Skykiwi AD.pn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