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Apple妈咪视角
作者: Apple妈咪
简介: 从中国到澳新,从辞职到三娃妈咪,从新移民到海外创业,连载更新四年移民路的育儿微信公众号“Apple妈咪视角”。

抽着你拼命工作的鞭子,也许从来不是名利

发布时间:2018-07-30 09:53:19
分享到:

17121571185118.jpg

01

两个星期没有写稿,我就焦虑了。

就好像着急考雅思的人,想好了每个星期做两套真题,结果工作业务忙了、孩子放假了、父母公婆身子不爽了、邻家姐妹喊你吃甜品了、哄完孩子夜里困了、题目太伤神了、不留神刷抖音了……结果一个月过去了,习题集还是崭新的。

崭新也算了,关键是这一个月里的每一天,他脑袋里都如乱麻般翻来覆去那几件事儿:

嗯,最近的工作,“应该要”调整一下项目结构、提升效益。

嗯,孩子们的假期,“应该要”安排得有声有色、张弛有度。

嗯,老人身子不爽,“应该要”多花时间陪着说说话。

嗯,再忙也不能形象邋遢,“应该要”做个头发、败些面膜、见些人。

嗯,学习计划也不能搁置,“应该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才好。

若踏踏实实都去做了该做的事儿也好,然而,工作中的小憩、陪孩子的功夫、跟老人有搭没搭说话的空挡、见朋友的间隙、看书学习的开小差里,他居然都在捧着手机,一边刷一边想——

此刻,是不是还有比我手里在做的,更有效益、更值得去做的事儿?

正好,手机里最不缺的,就是看起来很有道理,而你却没做的事情。

只消刷一小会儿,他的需求空缺全都依次列队——世界如此精彩,自己如此匮乏,有太多太多值得去做的事儿,让眼前的日常显得越发苟且。

被海量信息充盈的我们,前所未有地想要更多,前所未有地感觉不到满足,前所未有地鞭策自己,也前所未有地力不从心,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人和事。

在公众号每天一篇推送的年代,两个星期不写稿,人们当你已经改行了。

02

前些日子,看到咪蒙的一条文字推送,其中她这样写到。

2018年过去整整半年了,我突然觉得有点害怕。

这半年来,因为怕你们失望,所以我尽量保持每天更新。

我每天每天都在写稿。我把自己搞得特别忙,却没有好好停下来思考。

我感觉自己都没有停下来的能力了。

我想给你们提供一些新的信息、新的观点、新的对世界的看法。我希望自己永远都是你们身边那个有趣的、有想法的朋友。

说真的,这半年,我的生活里发生了很多事。

我瘦了25斤。我遇到了蛮大的挫折。我崩溃过,很丧很丧过。我甚至在重新思考我的人生愿景了。

我到底要什么?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决定了接下来的每一天,我要怎么过。

其实我建议你们也跟我一样。停下来,好好想一想。

我们都要做自己爱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好不?

于是,我很听话地停下来想了一想。

其实,站在巅峰的人们,纠结的命题跟普通人是一摸一样的——

我到底要什么?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想清楚这一点,在这个充斥着无限选择和机遇的世界里,我们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活了,更不要说剔除焦虑了。

风口浪尖的人物,比如坐拥1000万+粉丝的咪蒙,看得更透彻的同时,可能也比普通人更纠结。

普通人也许会认为,自己今天之所以焦虑,之所以不快活,之所以压力大,是因为事业还不够成功、钱还不够多、财富还不够自由。

可咪蒙看到的也许是,真正名利双收的时候,焦虑非但不会减少,而且,为了保持住既有的声望、维系好庞大的团队、满足到更殷切的期望、回应上更多人的目光……巅峰之处,其实是高处不胜寒,行走得更加如履薄冰。他们可能不得不时时提心吊胆,唯恐自己的懈怠或失误,会导致一大群人的失望。

所以,我猜想,咪蒙没有写出来的独白是:

我何苦来哉?

既然我已经成为了“十年前的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的样子,既然写稿总能轻而易举点燃我的热情,到这一刻我难道不该行云流水、笑看风云地写东西。而不是拼命到消瘦25斤、每天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难有时间维系一个普通妻子和妈妈的角色?

我只能前进,因为太多太多的人在看着我、期待着我,

我不能后退,因为宣称过,“喝咖啡在写、出差路上在写、打吊针在写、别人睡觉放假在写、拼命在写、四大皆空在写……”其实就是我最爱的生活方式,到最后连自己都信了。

这样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是的话,为何有时候会沮丧到死?如果不是的话……那真是不可能也不敢去想的事儿。

到明天,我还是得乖乖收回神游的心智,该写稿写稿、该发文发文,好好向投资人、读者、团队、同事、客户……交代。

有没有发现,到最后拼了命工作的动力,看似是名利,看似是兴趣或热情,看似是竞争压力……其实都不算核心。

我们拼命工作的真实动因,很可能仅仅只是——

向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人交代,维系和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情感关系还是利益关系。

我们贪婪地希望,自己能够稳定、持久、愉快、自信地在所有这些关系中保有一席之地。

03

我非常钟爱的一套心理学理论,是武志红先生关于能量球的说法,他的观点包括:

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球,源源不断地在伸展出能量。

若伸展出的能量,被另一个能量球看见了、接住了,链接就此产生;这伸展出的能量也就因此变成了光明,生成了正能量。

若伸展出的能量,不被别的能量球看见、不被接住,链接无法形成;那这能量就转而向内攻击自己,因此变成了黑暗生命力,也就是负能量。

在这个思路基础上,我做了个推论:

人类,这种能量球的生命活动,其实就是不断创造和维系链接的过程。

我们所有的行为动力,说到底,都来自于,为自己这个能量球,去打造更加稳定、高质量的链接,好让自己深深被需要,重重被拉住。

若你也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名利上是处在金字塔的巅峰还是低端,其实都可以放到同一条基准线上去判断自己的生命质量。

换句话说,

即便财富自由,若没有被稳稳地、充盈地链接住,个人可能依然感觉不幸。

即便拙襟见肘,若被稳稳地、充盈地链接住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却很可能丰盛不已。

同时,要回答,

“我到底要什么?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似乎变简单了。

是否,人们本质上只不过是,希望自己能够从容地拥有更加稳定、充盈的链接。

而由于链接的根本在于满足需求,即补缺,就好像正极和负极放对了位置,才能产生电流一般。所以要实现链接的前提大致有两项:

01

要把自己这个能量球摆到对的、合适的位置。

02

聚集能量,向需要你的对象,准确地伸展出适度的能量。

也许,不管是咪蒙拼了命依然平息不了的竞争焦虑,还是你我事事求完美却总觉力不从心的焦躁,本质都一样,无非是能量地图出了毛病。

虽然,能量球放错了位置,或者能量球自身能量不足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清:

01

链接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02

能够完美实现所有链接的是神,作为人,尽管今天的我们能够看到无限的链接可能,但是真正能有效认真对待的充盈链接未必就比古人多了。

事实上,不要说充盈,光“稳定”链接这个事,在现代社会就已经成了奢侈品。

工业革命不过是最近200年的事儿,在此之前的600万年,不管是以狩猎为生的采集部落,还是1.2万年前开始的以耕种畜牧过活的农业社会,人类都生活在族群部落之中,由于没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他们终其一生,往往只能见到有限的一些人,获得有限的一些信息,因而也会更专注于和族人建立稳定有深度的链接。

而如今,我们不光能够穿越万里于朝夕之间,互联网更让链接打开了无限可能。

我们链接和被链接的渠道变得无限多,导致我们一方面无法专心、认真地对待任何一个眼前的链接,一方面又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渴望稳定的链接。

我自己外公最后的那些年,还常常和他年轻时的厂里同事走动,因为他们到70岁左右,还是差不多住在同一个片区里,步行可达。然而后来动迁之后,加上大家都年事已高,走动就越来越少,到最后几乎联系不了了。最后外公离世前的一段时光,过得很抑郁,一部分也是因为,除了亲戚外,他周围的朋友几乎都早已断了联系。

即便如此,维持几十年频繁往来的、除家庭之外的情感链接,在今日我们的社会,也已经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学生时代的闺蜜的都去哪儿了?不只是五湖四海,天各一方的问题;不只是动迁、搬家、换城市、出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变迁让每个人的生活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多的分歧和改变,让彼此分享共同经历、共同视角的默契,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更不要说为了共同的愿景共事的可能了。

缺失掉的稳定情感链接,哪里去补?

利益链接,成了唯一的替代。

只要我们拼了命地工作,利益链接就不会背叛我们,不会把我们抛出局,不会容许我们落单。

只要我们拼了命地工作,身处利益链接中心的我们,就始终可以一起共事,与此同时默契分享共同的经历和视角。

只不过,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再信赖单纯情感链接的稳定性,将所有的精力投射在了利益链接上,进而使得我们获得稳定“利益链接"的代价也在变得越来越大

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利益链接中获得一席之地?

不好意思,你必须牺牲更多的情感链接,必须将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调为最小值,必须拼命到掏空你自己。

04

周日的午后,胖胖先生把我和孩子们撂在图书馆,说了句晚餐你们自己解决,就自个儿去公司处理事情了。

平时呆图书馆的时候,我总是象征性给孩子们讲完几个故事,然后就把他们带到门口的儿童乐园玩着,自己在边上刷手机处理事情。可糟糕的是,这天的手机电量一格也没了。

百无聊赖的我开始跟孩子们玩起了躲猫猫,开始认真地听兄弟两聊天的段子,开始和他们讲描述自己小时候调皮的故事,开始跟他们解释为啥餐厅里的寿司比家里做的好吃,开始和老大讨论最近我写的那篇他和妈妈打架的文章……

有那么一瞬间,我忽然觉得这个世界若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话,也还挺好的。至少,让我跟你相处的时候,百分百确实都在跟你相处,而不是眼睛看着你,心里还挂着手机上有多少条未读消息和待处理事项,恨不得转身就要去刷新几下。

误以为看到无限,就能拥有无限,才是我们焦躁的根本。

可知,看到无限,也果断放弃无限。同时,认真、专注地对待眼前的有限;心无旁骛地对待此刻在我眼前的你,才是最真实充盈的链接。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