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新西兰的球姐
作者: 翊瑄_Camellia
简介: 来新西兰这7年,麦当劳做过汉堡,养老院端过盘子,学校教过书,二手店卖过东西,媒体公司打过杂,咨询公司装过逼,一不留神混到了航空圈,后来又不小心进了金融业。正经职业名企数媒经理,业余时间吃吃喝喝游山玩水,新西兰旅行生活一手资讯你不能错过,也会反思生活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千禧一代小伙伴共同成长。天维论坛ID:yzyz1220

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唯有孤独永恒

发布时间:2023-02-09 09:46:58
分享到:

论坛首页幻灯片-704x396-4.jpg

0.jpg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听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知道了「高山流水,知音难寻」的典故。那时候还在学画画,自己也绘制了一幅白胡子老头孤身一人在山间抚琴,四周被流水环抱的简笔画。那是一种超凡脱俗,沉醉于自我世界的状态,而那幅画的意境也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每当感受到孤独或者不被他人理解之时,想想古人们也有此的际遇,也就放宽了心,不执着于此。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总喜欢扎堆凑热闹,在与他人的对话和聚会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我们赋予了人际关系太多沉甸甸的价值,让其不堪负荷,但由于人性使然,我们所追逐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状态,也不会成为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唯有孤独,让我们能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最深的情感需要,与自己的灵魂相遇,在独处时,找到填补外在现实世界与内在精神世界鸿沟的方法,探索未知的领域,探索未知的自己。

人身处于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受他人意见和评价的左右,为了符合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而做出一些无可奈何的决定,从而迷失了自我,活成了一个个的模板。这个世界唯一不缺的就是很容易被别人替代的人,而活出自我的先决条件就是认识自我。独处,则让我们有机会只和自己对话,面对真实的自己。

独处是一种挑战,数学家Blaise Pascal早在17世纪就指明了,「人类的所有问题都源于无法独自安静地待在一个房间里」。独处时可能时而高昂亢奋,时而沮丧低落,要不就会有一种面对无聊的无力感和恐惧感,这时候很容易去借助娱乐方式让自己得到暂时的精神安慰。但当你真的静下心来直面自我时,你会发现自我反思或者深度思考的乐趣,远远比外界刺激带来的乐趣更加丰富和完整。孤独其实不好也不坏,不过是一种发展自我意识的状态。人在独处时则可以诱发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意识的起点,这起点会导致一个人从根本意义上深刻地感触到自我的存在以及世间万物的存在。

毫无疑问,独处是一种挑战,要在这期间保持一种平衡不能说没有问题。然而我决不可以否认的是,对我自己而言,和人们在一起,哪怕是和一个我最爱的人一起待上一段时间而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时,事情就会变得更糟。我失去了自己的重心,感到混乱不堪、无所适从。我一定得有自己独处的时刻,好去仔细咀嚼所有发生的事情,去汲取生活的精华和本质。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如果不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问题,企图以逃避的方式得到短暂的解脱,那只会给未来的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而独处时,就是你真实面对自己的那一刻。

记了十几年的日记,看着日记本上曾经留下名字最多的人,现在很多都早已不见了踪影,才体会到「人生如列车,身边的人不过都是过客,搭乘时好好珍惜,中途别人下车道一声珍重,然后继续自己的旅程」。每一次目送他人下车,都没有必要执着挽留,而是臣服于命运的无常,然后打起精神迎接下一段历程。天下终归无不散的宴席,而自己才是自己的终身伴侣。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说过,「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孤独是无法靠外界治愈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让你暂时分心的工具,无论是电影、书籍、健身房还是朋友...  都是你逃避内心空洞的外物,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终归需要面对自己,你到底是谁呢?这是需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回答的问题。

最后,引用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一句话来结尾,「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愿我们都能早日学会和自己和平相处,并珍惜现在陪我们搭车的乘客们。

1.jpg

六月已经悄然离去,摘录下这个月碎片杂记。

这个特别的年份,充满了暴乱和忧伤。

唯有一群人在若干年后回顾今年,觉得那是最幸福的一年... 恭喜利物浦时隔30年夺得英超冠军... 最后,坐等欧冠复赛。

想学葡萄牙语看《不安之书》的原文;想学德语看尼采的诗集;想学法语看加缪的小说;想学西班牙语看博尔赫斯的作品;想学俄语看托尔斯泰的经典。学海无涯,哀人生何其短暂。语言限制了思维,译文再好也会带着译者个人的理解而达不到作者的原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总是隔着万重屏障,可怜。

「通过写作,我将用我的双手来完成我的双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球场上无可救药的傻瓜和耻辱,我只能求助于用语言来描述这个我如此渴望却无情拒绝了我的足球。」

「我是一个精彩足球的乞讨者。我行走在人世间,双臂张开,在球场中向上天乞求:给我一个漂亮的足球动作吧,看在上帝的分上!当精彩美妙的足球真的出现在眼前时,我对奇迹充满感激,而不管是哪支球队、哪个国家表演了这美丽的足球,我都毫不计较。」---《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和忧伤》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读罢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这本《足球往事》直呼过瘾!98年第一次看世界杯,之前的历史了解不多,这回算是掌握了大概,也看到了足球和政治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前的老大总是很好奇,我一个知书达理的女生怎么会喜欢足球这种「浅薄」的运动?可千万别被这种表面热血单纯的运动蒙蔽了双眼,实则也逃离不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钱和权利/力的操控。就像别被一个人的外表所蒙骗一样,越是深入了解越能打破表象偏见。

很喜欢听到读者说他们在《The Invisible Third Culture Culture》中找到了共鸣。也许每一位华人海外学子光鲜亮丽表面的背后都藏有一颗孤独又挣扎的心。不奢求这本书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对于我来说写书只是一个治愈的过程。感觉这三十天的写作就像为自己做了个手术,现在手术完成我也顺利康复,那么,what’s next?

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修复和解决上一代人犯下的错误,承担这个责任。

最近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划分善和恶?为什么世上有这么多在好的动机驱使下却导致坏结果的事例?人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看了很多推特上的争论,很多情况下都是怀抱良好出发点却做了「恶」事的人被他人批评然后自我防卫反击从而掀起骂战,人与人的言语和书写交流太过低效益,如果把这些骂战的精力都投入到一份更伟大的事业上(我暂时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岂不是更重要?

2.jpg

作为路痴的我,在伦敦经常溜达溜达着就迷路了,然后误入「桃花源」,发现这些深藏在大街小巷中的特别景致。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