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东成西就新西兰
作者: 东成西就新西兰
简介: 教育|亲子|活动|户外|美学;新西兰有品位有想法的育儿平台。微信公众号:东成or西就。

引起华人恐慌的新西兰性教育,你该知道的都在这了

发布时间:2019-03-13 09:04:05
分享到:

想必最近大家的微信圈里,都见到一份《停止在新西兰学校进行跨性别(Transgender)教育》的请愿书了吧?

在目所能及的各种华人舆论平台上,华人家长的反应可以用激烈,甚至是“恐慌”来形容。一些家长认为,这样的教育内容会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错乱,或明确表示拒绝同性恋教育进入课堂,甚至与工党政策扯上了关系。

那么这份请愿书中讲的真是这些东西吗?

 

1、请愿书里请了什么愿

我们先来看看新西兰议会网站上的原文内容吧。

1.jpg

1月29日,名为Helen Houghton的人士在新西兰议会网站上发布请愿书,要求新西兰众议院敦促教育部删除性教育中关于性别多元(Gender Diversity)的教育。在原因中她写道:

“我相信教师已经被要求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论他们是什么种族、宗教、语言、残障与否、性取向。课程大纲没有要求教师专门教授有关少数族裔的内容,所以为什么要专门教授性别多元?我认为通过公共教育与法律政策把性别不一致(Gender Discordance)视为正常、予以支持,会让儿童和家长感到困惑。”

2.jpg

 简单说来,她的观点中有两个关键点:

 1、不要在课程中专门提及性别多元的内容;

 2、性别不一致不应被视为正常的表现。

想要评判她所提及的事实与观点,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在请愿书标题中出现的“跨性别”、原因中出现的“性别多元” 和“性别不一致”。

“东成西就新西兰” (ID:learnforkids)就此采访了奥克兰大学性别与教育研究博士生崔乐,请他从专业角度来帮我们梳理相关概念及本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3.jpg
奥克兰大学性别与教育研究博士生崔乐

跨性别

“跨性别”是一个性别认同范畴的概念。崔博士介绍说,新西兰教育部对“跨性别”做过专门的解释,指的是自我认同与生理性别不一致的情况。比如生理性别为男,但自我认同为女。

与之相反的是“顺性别”(Cisgender),即自我认同与生理性别两相一致。

性别多元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性别”的范畴,它包括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两方面。

生理性别是基因、染色体、性器官等范畴的性别概念,人的生理性别类型包括:男性、女性,以及间性。

社会性别包括人的性别自我认同,以及性别气质与性别表达。

请愿书中提到的性别多元的体现包括:

 1、性别自我认知与生理性别不同的“跨性别”、“顺性别”;

 2、不符合主流性别规范的性别气质与表达,如阴柔的男性气质、阳刚的女性气质。

性别不一致

“‘性别不一致’常常是一种暗含歧视和病理化意味的描述。”崔博士说:

“‘性别不一致’预设了人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与性倾向应该是保持一致的。比如,你的生理性别是男,那么你的性别自我认同也应该是男,表现出的气质就应该很阳刚。传统的性别规范往往在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倾向之间建立关联,预设每个人都应该是异性恋、应该符合主流性别规范,这是值得去反思批判的观点。”

通过这些概念解释可以明显看出,请愿书中的第二个原因,认为“性别不一致”是不正常的表现,这种观点毋庸置疑是错误的。

同样,令一些华人家长恐慌的“同性恋进课堂”的问题,跟请愿书中内容并不直接相关。

同性恋

同性恋指的是人的性倾向,如果你的欲望对象跟你的社会性别是同一性别,那么你是同性恋,如果你的欲望对象跟你的社会性别不同,那么你是异性恋。请注意,这里指的是社会性别,而不是生理性别,也就是说,人在心理上所接受的性别。

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坦陈,在王小波去世之后,她与一位生理上的“女性”相恋。这位“女性”是跨性别人士,“她”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男性,性倾向为女性。因此,李银河和她的伴侣,两个人实际上都是异性恋。

 

2、性教育到底在教什么

搞清楚这几个概念之后,我们接着来看请愿书中的第一条,“是否在课程大纲中专门传授社会性别多元化的内容”。

说实话,最初在朋友圈看到这份请愿书的内容,我有点疑惑。难道是因为教育部要颁布新的性教育课程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崔博士介绍说,目前新西兰性教育相关内容最新的变动是2015年由新西兰教育部颁布的官方政策《性教育:校长、董事会与教师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这份《指南》中包含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具体内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指南》中使用Sexuality Education这个词汇,因此它所涉及的不只是生理性教育,还包括社会、心理、情感、精神等不同方面。

4.jpg

目前,请愿的Helen Houghton女士尚未接受媒体的采访,据崔博士分析,她的诉求应该指向的就是这份《指南》。也就是说,由头是一则多年前的旧事件。如果说华人家长已经忧心忡忡了,那我只能不太厚道地再“添油加醋”一把——孩子在学校里接受这一政策指导的性教育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

5.jpg

但是,放宽心,真的不必恐慌。

《指南》中明确指出,新西兰性教育在课堂内外两个领域同时开展。在课堂之内,性教育是以课程体系(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中“健康与身体教育”的方式来传授的。

《指南》中将课堂内性教育大致分成小学低年级(第1-3年级)、小学高年级(第4-6年级)、过渡期(第7-8年级)、初中(第9-10年级)、高中(第11-13年级)几个教学阶段。

6.jpg

就拿小学低年级来说吧,《指南》上写道:

 1、性教育在此阶段应该聚焦于学习发育、发展、人的身体、友谊和家庭关系上。

 2、建议在整个学年的学习中,融入对于身份、个人健康、身体部位和家庭的讨论。

如果这样的表述你还是认为有点抽象,那么我们再去课程体系(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中寻找更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新西兰课程体系不了解或感兴趣的读者,请点击回顾:没有课本和期末考,这样的新西兰教育竟然排名世界第一?

7.jpg

 

我们同样以第1-3年级为主的Level 1为例,课程体系中Level 1的“健康与身体教育”里写到了很具体的内容,与性与性别直接相关的目标包括:

 1、认识身体,并且了解生长发育中的身体变化;

 2、明确身体哪些部位是别人不能碰的,明白尊重的重要性;

 3、能够描述不同的家庭类型,描述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4、勇敢地面对霸凌与性骚扰等等。

随着年级的增长,性教育课程中会有更深入的内容。崔博士说:从各个阶段的课程上看,都是在遵照《指南》所倡导的性教育宗旨。

那就是支持和认可学生中的多样性,鼓励学校质疑性别刻板印象,以及性文化中的预设。认可不同性与性别身份的人的平等权利。

“如果像请愿书中所言,删掉教育资源网站Te Kete Ipurangi (TKI)上关于支持LGBTIQA+ 学生群体的内容,或者《指南》中删掉关于‘性别多元’的字眼,这显然与性教育的宗旨相违背。”

8.jpg

除此之外,华人家长中还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疑虑:

如果在学校教育中强调性别多样化,是否我的孩子会因此改变性取向和性别认同?

当然不会!

崔博士对此解释说,跨性别在整个人群中的占比其实是非常少的,“有统计显示,跨性别群体在整个欧洲人口中占比只有0.3%,在美国占比0.5%左右,很可惜中国的相关数据还不完善。”同样,家长更不用为孩子因教育改变性取向和性别认同而担忧。

尽管学界对同性恋的所谓成因还没有定论,但通常认为先天、后天因素都有,并且不能靠后天的外力强制改变。

 

3、教育部的回应

截至今天(3月7日),这项请愿已经获得了超过38000人签名联署。本地英文媒体Newshub用suspiciously high来形容这一数字:

“对于一个小国家来说,这个数字高得不可思议。”他们猜测很多支持可能来自海外。

9.jpg

“目前尚不清楚联署的种族构成。但在新西兰学界,大家并不知道这一事件已经在华人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崔博士说,“但华人群体的反应并不意外,在世界各地关于性教育与同性婚姻的争议中,华人群体的主流观点常常是偏保守的。”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新西兰的性教育体系是很先进的。加拿大、美国、英国也很领先,相比之下,美国比新西兰更是向前走了一步。美国加州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将‘LGBT的历史与社会贡献’纳入小学、初中、高中的历史与社会科学课程中。而新西兰在相关内容上更多是建议性的。而且关于新西兰的《指南》,也有学者批评说,虽然它明确提出了平等、多元的价值观,但它在教学体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没有对教师进行相应培训。”

10.jpg

关于这次争议,新西兰教育部采取了低调的冷处理策略,仅在3月4日于Facebook官方主页中发布了一条消息,介绍了新西兰性教育的一些要点:

11.jpg

 1、《指南》和TKI上关于支持LGBTIQA+ 学生群体的内容是教育部制作的两部性教育重要资源。同时,教育部指出:这些资源非常重要,有效的性教育可以创造积极的环境和态度,并帮助学生和他们的同龄人(不论文化、性别)建立相关技能与关系。

 2、学校每两年审查一次自己的健康课程。如果您对孩子的学习内容有疑问,请与您的学校联系。

 3、家长和学生可以随时选择退出任何性教育内容的学习。

12.jpg

多元、尊重与公正一直是新西兰引以为傲的社会价值观,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性教育同样在倡导平等与批判保守中不断推进。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曲折前进的过程中接受了洗礼,也让更多人获得了自我表达与身份认同的权利。

去处蒙蔽,理解自己,也理解世界,这正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每个人都有价值判断并做出选择的权利,但前提是先了解清楚事实真相。

 

unnamed (1).pn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