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天舒说话
作者: 天舒
简介: 天舒,工科出身,却偏爱文科,喜欢写字。干过不少行当,却无一精通,均缘于个性过于散漫,不喜管束。所幸来到自由自在的新西兰,也算是终有归属,惟愿从此沉沦下去,随波逐流而已。天维论坛ID:天舒

新西兰电影那点事儿

发布时间:2023-03-07 10:01:16
分享到:

论坛首页幻灯片-704x396-3.jpg

关键词:新西兰导演  维塔品牌 惠莱坞

天舒不是搞艺术的,所以对于电影也就是初级爱好者的水准,只不过在某些时段比较喜欢以看电影来打发时光,如果遇到好看的就愿意跟大家分享。但是根据一知半解的认知也看到了,新西兰的电影行业非常发达,尤其在数字特效与自然风光方面在世界上都属于领先水平,风景方面毋庸置疑,包括前面天舒带着大家领略到的那些源自新西兰的美景,在行业内也是卓有口碑,HBO多次声称新西兰是全球顶级电影旅游目的地,美国好莱坞方面也评选新西兰为“最佳影视片场”第三名,除了好莱坞和宝莱坞之外,你可以这么说,新西兰就是全世界的横店影视城。

新西兰电影艺术的中心无疑应该在首都惠灵顿,作为一座用不着开车就能周游的袖珍首都,惠灵顿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其精良的电影制作中心地位以及三步一停五步一站的交通信号灯群。

南半球与欧美主流电影圈之间的季候差异也形成了很有趣的一种现象,在北半球冰天雪地的时候,比如圣诞节,惠灵顿正是艳阳高照的夏天,于是很多电影人都愿意飞过来渡个小假期长周末,真正的目的是穿上自己招摇的夏季时装,这种感觉确实不赖。

新西兰历史上最早的电影是一部纪录片,当时一位叫Joseph Perry的电影人用胶片记录了英国将军接受毛利欢迎仪式的过程。

1900年新西兰士兵去非洲参加殖民地战争的送别画面,至今仍存世32秒,现收藏于惠灵顿的声像博物馆。

从1920年代,新西兰的电影拍摄逐渐走上正轨,基本以反映本地移民的生活和毛利人习俗文化为主,其中最好的一部当数描写毛利人与移民战争的影片《雷威的最后防线》,由新西兰电影的创始者达尔·霍华德导演。不过生得早不如生得巧,现在新西兰电影的扛把子无疑落在了国际大导演彼得·杰克逊头上。由于对新西兰的特殊贡献,2010年彼得·杰克逊被封为爵士,他的作品为新西兰带来的收益是延绵不断的,除了构筑了一个堪可媲美“香格里拉”的“中土世界”外,还给世界呈现了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的自然风光,如果有人愿意为其树碑立传的话,还需要去惠灵顿三十公里开外的普克鲁阿海边小镇去探秘访幽,据说这里还流传着九岁的彼得·杰克逊就与小伙伴一起翻拍《金刚》的传说,这也充分说明了童年的梦想能够延续多久,顺便再吐槽一下,新版《金刚》中彼得·杰克逊实在是过于炫技了,简直就像一个九岁的孩子仍旧拆解着玩具并乐此不疲。

当然童年也不尽是美好,比如一种叫做“维塔”的虫子就结结实实给这位未来的电影大咖烙下了童年阴影。这种昆虫是新西兰特产,极为耐寒,但长相古怪,后腿很长,体型硕大,且不会飞,十分颠覆昆虫的传统形象,也有人叫它做“沙螽”,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或许是缺啥补啥吧,后来杰克逊就把自己的影视工作室起名叫做维塔工作室,意思可能是:难道我还怕了你不成?

2.jpg

现在维塔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杰克逊担任维塔工作室的重要合伙人,还是其中子公司——维塔数位的创始人,该公司是1993年为了拍摄电影《罪孽天使》而专门成立的,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特技正在飞速取代着传统的道具和后期行业,很多东西迅速地沦为古董。不过这不影响影迷的热情,相反,数以千计的影迷大老远前来维塔之家朝圣,为的就是看看在手工时代制作的道具、人物服装、布景以及那些前电脑炫技时代的特效制作。

当然作为游客不可错过的还有著名的罗克西影院,建于1928年的影院如今被维塔团队打造成为一个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杰作,这些功劳大部分要归功于查德•泰勒爵士和杰米•塞尔柯克,前者是维塔工作室的创始人,也是整个团队的创意总监,由于对新西兰电影的突出贡献,2010年同样获得了爵士称号,从此以Sir相称。维塔之家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维塔工作室负责实景,维塔数位负责特效,两者完美地结合使得其在全球电影业中享有极高声誉,因此也吸引了许多合作伙伴和订单,包括好莱坞大导詹姆斯•卡梅隆就将《阿凡达》一片的重要部分放在惠灵顿和奥克兰进行拍摄,来自好莱坞的还有《复仇者联盟》、《可爱的骨头》和《普罗米修斯》等等,挖掘机哪里强,理所当然找蓝翔,电脑特技哪里强?当然是维塔!维塔还设计过《长城》里的怪兽呢!好吧,我同意不提这部片子。

3.jpg

4.jpg

除了维塔,惠灵顿还云集了更多的新西兰电影强手,可以说这里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上下游产业配套,人才富集,像杰克逊创建的另一家著名的公司——公园路制作公司,也承接了《丁丁历险记》、《第九区》、《最后的武士》等大片的制作,2017年的中国票房冠军《战狼2》后期也是在这个公司制作的。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出品的《最后的武士》,这部R级片凭借汤姆克鲁斯的加盟一跃拿下近5亿的票房,而片中却连个真的富士山都懒得去日本取景,干脆就在新西兰就地造了个日本村,旁边就是号称“小富士山”的塔拉那基山,如此的诚意你们真得觉得好吗?

同样声名赫赫的还有石街制片厂,这里完备的制片设施和世界级的两个摄影棚都为电影人提供了顶级的资源,而以上这些造就了惠灵顿被戏称为“惠莱坞”,并使得所在地米拉马成为南半球份量最重的电影基地,群贤毕集。

 

新西兰拥有在彼得杰克逊为首的导演制片力量,比较知名的导演和作品有:

李·塔玛霍瑞,曾经拍摄了著名的007系列中的《007:择日而亡》,他的作品《1997势不两立》和《极限特工2》都收到很好的市场反应;好吧我承认,那部《极限特工2》其实烂透了,续集可不能随意瞎拍。在新西兰对他最为赞许的作品仍旧是1994年反应现实毛利人生活的《战士奇兵》,又名《夕阳武士》,这是当时新西兰的票房冠军,(原冠军是《钢琴课》),李导拍片之余八小时以外也很丰富,2006年,因为涉嫌给卧底的警察提供嫖娼服务,使得身着女装的他被判三年缓刑,WTF,你们这些艺术家把生活都玩儿出花儿来了!又或者只是这位耿直的老汉对操蛋世界发出的叛逆与宣战也说不定。2016年,他又拍摄了毛利题材的《族长》,这次总算反响不错,看来人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才对!

简·坎皮恩,也是国际上最成功的新西兰导演之一她最有名的作品是《钢琴课》,1993年上映,拿下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及最佳原创剧本奖,而她也是奥斯卡影史上第二位受到提名最佳导演奖的女性导演,且至今仍是戛纳电影节唯一获得金棕榈奖的女性导演。此外还有很多作品,如《妮可基嫚之风情万种》和2009年的《璀璨情诗》。

马丁·坎贝尔,另一位续写007神话的新西兰导演,执导了《黄金眼》、《007大战皇家赌场》,他的作品《佐罗的面具》、《垂直极限》、《绿灯侠》也都大获成功。

安德鲁·亚当森,这位凭借怪物史莱克系列起家的新西兰导演最著名作品就是纳尼亚传奇系列,这也给他带来了世界级的声誉。

泰卡·怀蒂蒂,目前势头正盛,最有才华的一位新西兰编剧、导演,他的2010年电影《我的爸爸是迈克尔》在新西兰当地获得了极为卖座的票房和高评,电影于2012年在全球上映。他的《追捕野蛮人》天舒曾经做过详细评价,现在雷神系列中深入挖掘。2020年,维迪提凭其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获颁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成为该奖项在全球史上首位原住民出身的毛利裔得主。

安德鲁·M·尼科尔是金凯利的名片《楚门的世界》一片的编剧和制片,并以此剧本获得1999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提名及赢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的最佳剧本奖。他编写并导演了许多电影,包括《千钧一发》、《虚拟偶像》、《战争之王》和《时间规划局》。

杰弗里·彼得·墨菲是新西兰电影制片人,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以他在197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新西兰电影复兴时期的工作而闻名。他的第二部长片《再见猪肉馅饼》(Goodbye PorkPie,1981年)是第一部在自己的土地上赢得重大商业成功的新西兰电影。

尼基·考,新西兰女导演,《鲸骑士》成功使得她能执得迪斯尼巨片《花木兰》的导演一职。前面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新西兰是个乡村味道浓郁的国家,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再急躁的性子也会被这种慢吞吞的生活节奏磨平,这种环境当然比较适合出品长片,大家都能够沉下心来慢慢雕琢自己的作品,每一件都像是独特的艺术品,不谈《魔戒》那样的系列长片,即便是像坎皮恩这样的导演也能拿出《天使与我同桌》这样精细、委婉,缓缓道来的佳作。

这部片子是新西兰作家珍妮特·弗雷姆的传记,片长两个半小时,(天舒只能倍速才看完),但也因由这种缓慢的节奏与细腻的推进,才使得人物形象极为丰满,感触颇深。

而像这种长片在新西兰导演手中数不胜数,事实上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似乎是忘记了时间的约束,因为在新西兰,这本来就从不是个问题。

2.jpg

当然除了长片之外,新西兰的短片也绝对拿得出手。

包括前面说的怀蒂蒂所执导的2004年短片《两车一夜》获得了奥斯卡金像最佳实景短片奖的提名。另一部17分钟的短片《人类》来自惠灵顿的一个摄影小组花费一年时间完成,也同样令人惊喜地在边锋电影节上赢得了新西兰最佳短片,获得角逐奥斯卡相关奖项的资格,可谓是后继有人。2019年,在上海举办的新西兰电影周就出现了新一代的面孔,包括Pietra Brettkelly拍摄的纪录片《明黄禁色》(Yellow is Forbidden)、Andrea Bosshard的作品《珠宝大师》(KOBI)以及Jan Oliver Lucker喜剧类《威尔伯要减肥》(Wilbur: The King in the Ring);还有Nic Gorman的作品《人过留痕》(HUMANTRACES)、Jackie van Beek的作品《心灵旅程》(THE INLAND ROAD),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3.jpg

之所以强调杰克逊爵士的作用,只要你调看一下个人履历表就会发现,现在已经独立运作的很多公司和导演、制片,当初都在彼得杰克逊的团队中干过,并且在后续也都与杰克逊团队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不夸张地说,新西兰电影其实就是一部《魔戒》,新西兰造就了《魔戒》,而《魔戒》也成全了新西兰,百年以来,唯此片矣!

当然这么说肯定有人不乐意,也确实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认可也好,不同意也罢,《魔戒》在新西兰影史之不可撼动的地位确实毋庸置疑,这就是新西兰电影的高光时刻!而如今的新西兰电影格局几乎就是以此为中心开枝散叶,茁壮成长起来的。

引据一份网上公开能够找到的合同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新西兰电影的实力,这是一份名为合作共赢·中国与新西兰影视合拍的协议,里面有一个所谓的中国俱乐部,涉入其中的包括奥塔戈南岛电影公司、惠灵顿影视和奥克兰影视三大机构,也包括赤脚影业、马戏团(Cirkus)公司、Flux动画工作室、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NHNZ)在内的十七家制作公司以及包括维塔工作室、公园街、和POW!等在内的七家后期制作和服务提供商,但多少有点意外的是,石街制片厂并不在其中。

这里不容小觑的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这座人口最多的城市位于新西兰的北岛中心,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占有着全国人口总量1/3使得奥克兰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至少在寻找群众演员方面根本不用发愁。

近年来奥克兰在电影方面正在崛起,包括《花木兰》、《卧虎藏龙2》和正在拍摄的《阿凡达》续集等,很多剧组都选择到奥克兰拍摄需要的素材,去年,Jason Stathan和李冰冰主演的《巨齿鲨/The Meg》、Shailene Woodley主演的《漂浮/Adrift》和新西兰本土家庭喜剧《奇异圣诞节/Kiwi Christmas》均在奥克兰拍摄。而惠灵顿的电影制作和后期处理公司参与了《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雷神索尔:诸神黄昏/Thor:Ragnarok》《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和《猿星崛起3/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的制作,《掠食城市/MortalEngines》也在此拍摄。

奥克兰的资源配套使得未来前景一片光明,实话说要是有谁家的孩子考虑选择职业的话,多半天舒都会建议可以考虑与电影相关的内容,包括电脑设计、文化传播和音乐等,如此领先的地位和巨大的市场,在新西兰从事电影行业绝对属于世界领先,机会甚多,正如彼得·杰克逊爵士曾经拍摄过的那部电影名字一样,这里就是《梦幻天堂》!

4.jpg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图片_20190531150714.jpg
进入专栏 点赞 ()


版权声明
1. 本文系新西兰天维网【天维伙伴】频道稿件,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2.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3. 作者在本网站上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

4. 作者发表在本频道的原创文章、评论、图片等内容的版权均归作者本人或标注来源所有。

5. 所有天维伙伴签约专栏作者与天维网的合作,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仅限于“内容授权”合作。